【依“法”审题,审准立意】
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确定正确的立意,是作文得到40分以上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发展等级上得到高分的基础。辽宁省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但材料各有不同的特点。
2010年为组材料,需用求同存异法审题。三段材料虽然都是有关托尼的,但3岁的托尼、20岁的托尼、58岁的托尼却有很大的不同:从不懂放弃、先不放弃后又放弃到直接放弃,三个阶段的异,体现的是成长,是智慧。抓住这个关键,立意问题便迎刃而解。
2011年是多角色材料,需用四步法审题。这四步是:找对象,分主次,明态度,定立意。材料中共有六个对象。其中哲学家是个背景对象,第一个学生和“接下来的学生”应该是反面对象,而另外三个学生前两个应该是肯定的对象,第三个可以肯定,也可以肯定中有否定,这样,主次已清,褒贬也不言自明。通过分析,确定立意如下:在权威面前,一、不要主观、想当然;二、不要人云亦云;三、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实事求是;四、要有质疑精神;五、要诚实地说出自己的认识。
2012年则为时评类材料,需用权衡择优法审题。对女钢琴家的话,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通过权衡四个角度,可以看出最不好的角度是有人不以为然,另外三个都是不错的角度,但最深刻的是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材料中华丽的衣服是表面的名利的东西,音乐则代表着人们应该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名利即材料中的衣着华丽,而忽视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人不应该追求那些“虚的、表面的东西”,而应该追求像音乐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因而,强化审题意识、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至关重要。
阅卷中,对材料主旨的把握的评分是有高低之分的,对题意符合、基本符合、偏差和失误的评分由高到低。因此,一定要注意全面理解材料,这就要求考生善于把握材料的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全方位审视、吃透材料,明确主旨。虽然作文的题型不止于材料作文,但从近三年辽宁乃至全国来看,材料作文是重中之重,而且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说明中的作文题型示例依然是材料作文。
【积累素材,活在当下】
高中生囿于窄小的生活圈子,不去更多地关注广泛的社会生活,素材贫乏,常常无米下锅,因而不得不向古代、向外国要素材。
李白苏轼陶渊明,篇篇不朽永留名;屈原勾践司马迁,永远“活”在我文中;居里夫人爱迪生,招之即来入脑海;爱因斯坦贝多芬,挥之不去存心中。“站在历史的船头,漫溯历史的河岸,我分明看到:杜甫向我们走来……我分明看到:项羽向我们走来……”成了万金油,什么文章都能挨得上;海伦霍金的顽强意志是灵丹妙药,成了“素材”永恒不变的追求。而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内心是激情澎湃的,假如把理、把情都寄托在古代,抒发给外国,又怎么去感受和理解今天的大千世界?放眼望去,航天航海中国圆梦,医疗住房国计民生,雾霾腐败亟待解决,“光盘”务实势在必行,“最美”“感动”催人奋进……
其实,积累素材哪有那么难?饭桌上的一小会儿交流,热点话题就跃入脑海;课间看一小会儿报纸,一段感兴趣的材料就跃入眼中。乘车时听一段广播,休息时看几分钟新闻,只要有积累素材的意识,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每个课堂,都会有灵感的激发;每位老师,都会有智慧的闪光。注重材料的积累意识,是考前非常重要的方面。
新材料作文的时代性、思辨性、丰富性、多元性也是十分突出的。因此,考生平时必须重视“三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政治)。
【提分秘笈】
(一)在最后的90天里,一定要学会材料类型。知道什么样的材料是时评类的,什么样的材料是组材料类的,什么样的材料是一般新材料类的……
(二)学会让自己的文章抢眼。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拟一个能揭示中心的标题,如果能用上修辞更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而材料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会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当然,没有标题更是万万不可了。
2.材料作文开篇即引材料,不要让阅卷老师到处去找,坚决杜绝从头到尾都不提材料的写法。引材料时,要“定向”,要引能证明你观点的要点,要学会提炼加工。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要求尽早进入主体内容。而许多考生“千呼万唤”不让材料“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部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
3.文体意识要强,最好写规范的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条理要清,争取每段都有领起句,扣住中心观点,做到眉目清楚。段落不要太琐碎,也不要太长。
4.语言表达要流畅、准确。说理力求深刻有力,但忌偏激;力争有一定的文采,但忌华而不实。
5.结尾别忘记回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以照应自己的观点或照应开头与文题。
6.注意书写。90天,不可能练出漂亮的字,但可能练出干净的卷面。不要让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处的错别字抹煞了你深邃的思想;不要让一“逗”到底影响了你精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