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仅仅是用“年”来记的:可以用画,可以用日记,可以用身高……而对我而言,我的成长是以“书”来记录,在人生这段旅程上,书陪我共行。
在我小时候喜欢看画册,由于当时的画册很便宜,纸张也比较粗糙,就不怎么爱惜,久而久之,便不太在意书本。虽然没有撕过书,但很多都是读完了就扔,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我记忆里的书,永远地消失在了我的生活中。
也不知道是何时,母亲给我买了一套书,只有两本,一个是《伊索寓言》,一个是《一千零一夜》,都是彩图插画,书页摸上去滑滑的,我心中突然有一种喜悦,不停地摸着,那种手指与书页摩擦的声音,使我心神陶醉......我最喜欢书就是故事书,尤其这还是两本崭新的故事书!虽然现在这两本书已经遗失在我的世界里,丢失之前也早已破旧不堪,可在我看来,把一本本旧书从各种阴暗处找出,是在拉扯心灵深处那童年的记忆,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两本中的《伊索寓言》是陪伴我最久的一本书。现如今,也和那本《一千零一夜》一样,丢失在世界的某和角落里。《一千零一夜》绝对是我童年时最喜爱的书籍,不知为何,我对那本书总有些特殊的感觉,总认为那本书里的东西很奇妙,像是另一个世界。我经常把这本书带到学校来看,在某一天,它丢了,回到家我发现这个事实后,使劲忍着不哭,怕哭了被妈妈问,那可要挨骂的。
《一千零一夜》是在学校丢的,不过我偶尔也会在学校得到一些书,有些是别人送的,有些来历我已记不清了,像《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本人物传,写的像故事般,我也不记得它是如何出现在我家的,只隐约记得好像是一年级班里一个小女生的。她姓温,名字我早已淡忘了,只知道她是个很恬静的女孩。当时在我眼里她最鲜明的特征既不是长相也不是性格,而是一本《格林童话》,我至今还可以记得那是绿皮的,当时班上好多同学都借,我“近水楼台先得月”便拿来看了。
那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讲述的是士兵和国王的三个女儿,女儿们每晚去跳舞,去进入一个世界,这对我有一种致命吸引力,我把这个故事读了好几遍,不停地脑中幻想唯美的画面,甚至做梦都梦到了。
小孩子都喜欢童话,可是在我上小学抑或是幼儿园的时候,爸爸给我带来了一整套《中华故事》,当时有着一大摞,封面是一个老人在给一个小童讲故事。树下凉荫谈古今,青石为凳倾耳听,照着回忆,应该是如此动作。 然而还有一版,是童子垂目读书间,黄牛稳行土石中,这么一幅画面。年幼的我哪懂欣赏,从一年级来算,那书四年我一眼未瞧,等五年级时偶然瞧见几本书落寞地躺在角落,心中突然一动,竟过去将书拿起来,都已经布尘了,掸了掸灰,目中映出几个大字,有些说不出的沧桑。我打开书,纸很软很黄,但却是崭新的,上面宋体字印刷的微微有此漏油,都是用古文讲的,我最爱看的是豪侠故事,其它的未免有些乏味,就这么伴我度过了整个五年级学期,如果按存在的时间开始算起,它看着我度过了的我童年以及五个年华。现在我想看到它的目光,可掌心只是空落落的一片。
随着岁月消失了的书籍,还有两本,一本,哦,应该是一套,一套格林童话集。这套童话集比之前的的好上好几倍。封面画得就很漂亮,是“相当地有水平”,不是卡通人物,是金边金字金花纹,偏偏书皮是深色的,两相对比,更添优雅与神秘。书中的插话也并不小儿科,都是极其美丽的,那一套书有几本?两本?三本?四本?我的记忆被时光磨得越来越模糊,只记得因为自己的不爱惜,那本便缺少皮,全都没有了,现在想找也找不到。心里便一阵阵绞痛,其实在晚上,打开纯白的灯光,捧着其中一本看着,想着,也是一件很有意境的事,可如今,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在我心中存着美丽的痕迹。
然而先前所说,消失的书一共有两本,另一本呢?我只记得是一本跟成语接龙有关的书,后来我上网不停地搜索相关词语,终于找到了它的名字,一样的封皮,一样的字体,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感觉,捉到了童年的些许痕迹。
这书也是妈妈给我的,当时也是很喜欢这本书,一遍遍不停地翻看,终于背下了几段成语接龙,我的语文成绩也是在那时候有了“质”的改变,文章才开始越写越好。可以说,这本书是我的“语文启蒙书”。和其他书一样,这本书不仅给我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也对我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
从我们熟悉的书开始,慢慢的品味这本书中的喜怒哀乐,把岁月用书算起,与书行。行于人生路,书写百段情;行书书尽我一生,书行行在读书途。
书伴我成长伴我行,关于读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完善自我,它更是一个生命产生的过程,书自始至终都是我的朋友,在我心灵的书桌上排列的书,更有岁月的痕迹。 读书不仅是用心,更是交心,把书做为一个朋友,一个生命去看待,你会欣赏书,同时还可以让你学到许多书中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感情。与书有感情便会爱惜它,而不是在意价格的昂贵。与书有了感情是你拿起它,读起它时,就是一幅画,一境美妙绝伦的意境,使你沉醉于此。
读书如读人,书伴行如人伴行,将书为友,自乐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