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科学道路上
一个人在世上活着要有意义,像钱学森,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他们都很伟大我认为当一名科学家所做的事都是有意义的,他们为了能让祖国繁荣富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去敬佩么?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明天,没有钱学森 我国会有原子弹么?没有爱迪生会有电灯么?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他们用鲜血来交换的么?
恰好我的理想就是成为科学家,要尽我所能为科学事业付出汗水,你们做见证人。我的生命是祖国给的,就让我把我的生命也献给祖国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一定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无论如何一定要走到科学道路上。
以科学创造21世纪的美好明天
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电脑、电视都是科技的馈赠,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整个世界就迈入了科技时代;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们就离开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顿因为树上掉下来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又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充满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趣味无穷的。其三,科学一旦与人生碰撞,在科技与人类社会发生关系——无论是正面与反面,也是趣味横生的。
科技无处不在,科技让人类无比自豪!
科技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没有了电,人们将继续生活在黑暗中;没有了煤气、石油,那人们岂不是还要吃生的东西或钻木取火,继续用生畜拉车;没有了手机和电脑,人们是不是还用飞鸽传书……。
由此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也在时时刻刻的对科技的发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贡献着……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我曾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曾参加市级的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也获得了三等奖,这些成绩和老师的辛勤培育是离不开的。参加科技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越来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创造21世纪的美好明天。
科学与人文齐飞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也正是这些科技成果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再好的事物都有缺憾,没有什么真正的东西能达到人们心中“面面俱到”的完美。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因此,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于是,在这一科学一人文的发展之中,有人就产生疑问了:到底是科学精神重要还是人文精神重要?我的答案是: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科学与人文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并肩齐飞。
说起我们国家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到我们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及那一件件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科技发明:从造纸术到印刷术,从指南针到火药,还有各种天文、农学、算术的著作,其间无不渗透着炎黄子孙聪慧严谨的科学精神。而到了现代,杂交水稻更是我们国人的骄傲。通过了解袁隆平院士的事迹,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炎炎烈日之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寻找自己心中的那颗水稻种时,心持的不仅仅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还有那心系中国十三亿人民温饱问题的人文之心。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这之中不难感受到袁隆平院士那颗对祖国、对人们充满热爱的拳拳赤子之心。这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这也是对人文社会的热爱!在他身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时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弘扬,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发展史时,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更是不能忽视的重大改革。自文艺复兴以来,因人文和科学的联手,人们的思想逐渐地从封建神学中被解救出来,最终战胜了神本主义。在这其中,人文为科学的发展打破了宗教的枷锁,科学为人文的复兴扫荡了神本的阴影,人文和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前进,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逐渐大于对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最终造成了工业社会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不堪结局。而在之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之中,人们更是饱受了没有人文精神所带来的苦果。由此不难看出,单纯怀有科学精神而缺乏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科技产品,只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进步。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对于发展中的社会而言,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在主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高科技的进步,也不能片面地注重人文教育的发展,我们的国家需要真正强大的综合国力。科学是人文发挥作用的工具,人文是科学发展的指导。只有将以伦理道德为底线的人文精神同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有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有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
我坚信,当科学与人文真正齐飞之时,我们的社会必将发展得更加美好。
生活是一座房子 ——关于人文、科学、生活的思考
生活是一座房子
——关于人文、科学、生活的思考
一百多年以前,狄更斯这样评价他生活的时代,他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今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依旧在用一种或崇拜或迷惑的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打开报纸,“战争”、“危机”、“贫困”、“死亡……”一个个黑色的词语狠狠地砸在心头,在人们眼底压抑成了悲哀。可同时,火星探测发现、网络技术更新等,又不能不说是人类写下的一个又一个的传奇神话。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由人类面对不幸时的悲悯与面对进步时的欢欣,共同交织成一曲历史的交响乐。演奏着,不断发展、前进。只是,在这前进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争议、思辨。
在第一部蒸汽机被发明后,人类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入了历史的新一领域。也是从那一时期开始,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人文与科技的较量之中。就拿时下的雾霾来说,北京等地持续近一个月的重度污染天气使得因感染呼吸道疾病而住院的老人和儿童数量大幅上升。无数的家长们在心疼病人的同时,愤懑地把责任归咎于科技。他们认为工业化的发展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科技发展是工业前进的主要推手。虽然这种关系很是牵强,但这样的感性认识,的确能够揭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督促问题的解决,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
显而易见,若客观评价科技的功过是非,还是功大于过的。因为正是有了科技的不断开拓创新,我们才得以认识这个奇幻绚丽的世界,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才有了现在这么便捷的数字化生活。早在1831年,法拉第宣布电磁感应原理时,他一定没有想到,后人根据他的发现,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就是科学的力量,通过科学家们理性的认识和发明,从而促进人类历史长远发展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觉得生活就像一座房子,人文关怀是水泥石瓦,科学发展则是钢筋铁柱。人们知道,用石瓦水泥给房子填充血肉,才能使其避免透风漏雨,可是人们更明白,只有给房屋注入铁柱钢筋,才能保证它竖不可摧,拔地参天。
生活中的必需剂: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和生活,历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主义发展能够促进我们的生活的精神水平,而科学则可以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这就是人文、科学和生活的关系。
还记得,江泽民爷爷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全面进步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最核心的是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物质文明的基础。所以科学进步对于生活十分之重要,但若只有物质文明,科学技术文化,没有精神文明,人文文化,只掌握高科技、利用高科技做坏事,也是不对的。所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文文化的教育则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用科学来改善生活,用人文来丰富生活,对于生活来说,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既需要重视人文发展,也应该着重科学发展。
还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事例: 18世纪中叶,欧洲街头盛行像演杂技那样的静电表演。1746年,富兰克林在欧洲看到了这样的表演,新奇的现象激发了他极大的兴趣,就此开始了他的实验研究……”可见科学也来源于生活,而他的研究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不仅仅是他,还有大家熟知的爱迪生,法拉第,他们带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是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所以科学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助力。
作为一个人,人文精神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必须拥有的东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亦是如此。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人文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丝的生气,而这样的国家亦是虚弱的,只需一点点的风雨便可将其击垮;相反,若是一个国家将人文精神贯彻落实的淋漓尽致,那么这个国家便是什么人也无法打到的。所以人文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而同样,人文与科学也离不开生活,没有了生活,没有了人类,也就没有人发展科学,应用科学;没有了生活,没有了人类,也就没有了人去贯彻人文精神,挖掘人文素养。
人文、科学和生活,它们相互之间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科学推动生活的物质水平,人文促进生活的精神水平,而生活又需要科学和人文,三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