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异的生活

2024-09-11 10:52:10 文题网 阅读:

世界因人的存在而绚丽多彩,人类为追求自我幸福而推动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涌去。从14世纪起,人文主义逐步发展,到18世纪,启蒙思想深入人心,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然而,在这前进道路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又因人而异。

在远古时代,由于私有财产而产生了阶级,今天依旧存在,且贫富悬殊。在华丽的宫殿中,有封官得爵的富家子弟,而在街头巷尾可能就是贫民窟。迥异的生活,随处可见。

毕竟不同人在世上担当的角色不同。正如那位伯爵一样,它应该努力为国家发展、进步作贡献。用最敏锐的眼光发现那位磨镜片的智者,伯乐相马,并资助他直到发明显微镜,为医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捐助受瘟疫威胁的穷人并非他的职责,只是他心存良知,尽自己所能来接济他们。那些受助者应该尽力不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对别人的捐助心怀感恩,不要得寸进尺。在这种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发生冲突的时候,它的解不是一扯两断,而是需要找到线头,以柔和的手势轻轻一抽,让一切归于本来应然。

尤肯达修女的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是道德的一种体现。但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自古以来,人们对道德的争论从未停息。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分歧,“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德才兼备”还是“唯才是举”。我们只能由衷感叹,道德是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在不同情况下,它可大可小。如果以道德为处理一切事务的标准,那么只会经常出现两者皆对而不能选其一的情况。

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各种生物出于生存,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我们要做到,如何使牺牲达到最小。我们得要学习鹿遇到危险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分清楚主次方面,小我毕竟是个人利益。人文主义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思想,说其根本,它就是自私。而大我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辨清利害关系,甚至是站在整个世界的立场上,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效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实践早已证明它的正确性。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所产生的财富是巨大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其背后,是科学家追求真理永不言弃的执着,对于人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虔敬的态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根本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我们只有勇于打破常规,突破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在那些看似无法画上等号的事物之间找到交集,才能点燃创意的火,成就辉煌。而非《百年孤独》中“时间在重复轮回,历史在原地打转,马贡多被一阵飓风刮走”的结局。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无数贫困人民在那儿人命关头,而国家却耗费巨额去从事科研工作,就不怕引发社会动荡吗?

对此,我想说的是,一切问题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且要用综合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贫困人民的状况不是很严重,未达到警戒线,那我们的重点就不应该放于此,做到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即可。像美国航天局花巨资研究火星项目,这根据他们的国情是可行的。水涨船高,贫困人民的基本生活能得到改善。如果社会状况很差,甚至国家还处于战争状态,则必须要先解决当务之急,才能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所以,在实际情况下,人文与科学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找到解的线头。

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体现了欧美国家的“精英体制”。精英政治大大减小了国家决策的失误,如果像雅典施行直接民主,每位公民对国家政策都有决策权,虽然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但他们很难有正确的决策。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公平。白岩松曾说:“我们不要均贫,我们不要仇富,否则结果就是大家都穷,我们应该支持一部分先富起来。”邓小平在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时也有同样的观点。

目光长远,面向未来。施图林格博士的观点代表着一种关注未来、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未来是未知的,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在科学家进行科研时,可能刚开始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请相,只要正确的进行研究,时间会证明一切!同时,在面向未来时,勿忘历史,因为它能提供你一个范例,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科学是在人文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成的。从根本上来说,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并不矛盾,相反,将两者结合能够促进理性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共同发展,迥异的生活也终将实现共产主义。

标签:世界人类人的存在生活追求自我绚丽多彩迥异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