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的“敢吃”

2024-09-10 23:51:28 文题网 阅读:

    报载:某经济界人士提示广东腾飞的奥妙时称之为“敢吃”。但这种“吃”可不是大饱口福的吃吃喝喝,而是指广东人敢吃苦、敢吃先、敢吃亏。的确,在广东,人们为了赚钱可以不惜流血流汗;只要不违反政策法律,他们敢为天下先什么都敢干;为了长远利益,他们决不怕吃眼前亏。

    尽管任何抽象、概括都难以全面把握复杂事物的本质,但笔者认为这位人士把广东腾飞原因归结为“敢吃”,是颇有道理的。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此人的思想是否解放又是经济能否上去的关键性因素。广东人的“敢吃”,表明了他们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突破出来,逐渐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市场经济最讲竞争。竟争是市场经济的命脉,是市场经济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懦夫懒汉、坐享其成搞不了市场经济;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武大郎开店”同样也搞不了市场经济。广东人的“敢吃”,体现了他们搞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的宽广胸怀。由此看来,广东人搞市场经济比外地人来得快、进人角色早,经济早起飞便是理所应当的了。

    由广东人的“敢吃”,笔者想到,一些同志的思想至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为主的年代,缺乏搞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单就吃苦而言,就比人家差得远。在一些地方,漫步城乡,走街串巷,那数不清的打家具的、理发的、收破烂的、“磨剪子锵菜刀”的,还有擦皮鞋、开小吃店的等等这些所谓不起眼的行当,相当的部分是操着南腔北调的外地人干的,据说收人还不少。难道这里的人都有业可就了吗?或者说他们口袋里的钱就是比外地人多吗?非也。问题在于我们或者不能像人家那样吃苦,或者认为干那些行当没有出息,是一种“掉价”,宁肯在家坐着受穷。在某山区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城市对口帮单位考虑该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困难,帮助当地政府组织了一部分人外出搞劳务。结果不到半年,外出打工的不少都跑回了家,问起他们回来的原因,许多人说:在外边虽然能一天可弄二三十元,但活太累太苦,没意思。听了这样的回答,不由使我想起一位南方人讲的一件事,在他们那里,只要外出干活一年能挣三四千元钱,他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连年节也不肯回家过。两者相比,观念上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了吗?

    时下,我们正在开展加快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大讨论。广东人的“敢吃”是否能给我们的讨论增加一些新的启示呢?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