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走过的少年习作历程,如果说“作文”—仅仅指学生练习写作所写的“文章”—真有什么“奥妙”或“绝活”的话,我觉得不外乎“多读书”与“勤练笔”。我写过一篇《多读勤练文自通》的体会文章,刊登在《作文通讯》“作文成功之路”小栏目上,我用“处处留心皆文章,喜怒哀乐都是歌”,作为对众多同龄笔友来信的答复。除此之外,还想补充的是:敢投稿。
1998年8月与我的恩师章朝阳先生同赴南京参加“十佳”颁奖典礼,结识了其他九位才华横滋的文学少年,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与他们相比,我的写作起步比有的“十佳”晚,“收获”也算不上丰厚。但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达到“参评、的资格,得到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中学生朋友投票认可,其中一点做法就是“敢投”。不放过任何一次哪怕是发表几句“短语”的机会,尽可能地走出校园,多参赛,多投稿,多结识文朋笔友,这样可以锻炼自己,使自己有提高的机会。
说到“文朋”,自然要提到文学社团。我参加了多家文学协会,担任了好几家报刊通讯员、记者、撰稿人。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作家”、“诗人”。在“十佳”颁奖期间,《全国中学生作文选)编辑部老师专门安排我们与文学前辈交流对话,针对本届及前两届“十佳”以及热爱文学的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家梦”现象,有一位活跃在当今文坛的知名剧作家赵本夫题词勉励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生活。”
“选择自己的生活”—这话很适合我。我在一篇《也说中学生爬格族》的争鸣文章中写道:“爱好文学、喜欢提笔,并不一定要成为文学大师。这正如喜欢游泳不一定非要摘取奥运会金牌一样。”若要间我的写作“动机”,那就是该文中后面的几句话:“一帧帧薄纸,一行行字迹,是我吐露的心声,记载着我们的岁月,是我们成长的足迹,生命的历程。我的追求不是稿酬,不是小作家的‘美名’,不是协会会员的光环,也不是出书的辉煌,更无‘免试’(上大学)的侥幸。”
许多中学生笔友给我来信,称自己是“文学爱好者”或“文学青年”,希望将来成为“作家”、“文学家”。给自己编织美好的“文学之梦”,这是一种选择,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文学,严格说来,我们中学生的“作文”,还不能称其为“文学’。限于我们的年龄,自身阅历,思维判断力,尤其是驾驭语言的能力,还很不够。而称得上“作家”者,无疑是从事文学创作有相当成就的人。
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其“独特形式”,便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从“文学”概念所定义的要素及内涵看:语言为工具;形象化反映生活;特殊社会意识形态。我们在中学整个学习期间,还仅仅处在“奠基”阶段,与“文学”—缪斯女神—显然相距甚远。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活动”,还不能与我们中学生的“练习作文”完全等同。
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前国家教委资深官员讲话说:我们国家下一个世纪如果培养出几万、十几万乃至儿十万电脑专家,都不会失业,而假如出现这么多钢琴家、文学家,情况就很难说了。(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学属于青春,文学属于青年。选择文学,实际也是选择一种精神方向,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如此说来,对中学生“作家梦”,我们不必苛求。我个人认为还是尊祟老师曾经的教导:中学阶段不要偏科,打牢作文基础,注意文理并重,戒除急功近利,力求全面发展。母校老师的教诲,不仅是对我中学时代学习写作一段历程的总结,也是对我今后人生道路的指点迷津。有文学的少年时代多么美好!她是你我共同的朋友,让这位受宠爱的朋友,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标签:作文习作少年走过如果说回顾历程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