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英语教师。记忆中的她总是匆匆忙忙地去上班,匆匆忙忙地回家来做家务,指导我的学习。长这么大,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母亲的严厉,她对我的错误从不姑息迁就,儿时的我没少挨过批评和巴掌。初中时有一次春游,我和同学们走了十多里路才到了黄河边,回到家后我立即倒在床上睡了。可她硬是把疲惫不堪的我拉了起来,要我做清洗,教训我说:“这算什么呀!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只身乘火车从上海来到宁夏。十四岁就上山下乡,挖沟背土干农活,不也一样挺过来了吗?你这算什么苦?男子汉要坚强、刚毅,要具备较强的承受能力……”
渐渐地,我变了,变得勇敢而坚强,性格也随之变得倔强起来。于是,在面对着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的时候,血气方刚的我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离家出外去求学。
十四岁的我离家才一周,仿佛已经流浪了千年,第一次感受到离开母亲的滋味‘等我再回到家时,我却吃惊地发现:母亲老了许多!她的脸上的威严少了,她眼里那让我生畏的目光也少了。清晨,我刚起床,她就忙着给我倒水,准备早长。学习时,偶尔起身,却发现母亲正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望着我,目光中流露出一种满足与期待。晚上,当我迷迷糊糊快睡着时。却感到有人在给我掖被子,我闭着眼不敢睁开,但我知道母亲正深悄地望着我。那一刻,我难受极了。等她摄手摄脚离开时,我的泪夺眶而出。
蓦然间,我恍然大悟:这一笔我独有的财富,不正是母亲在“严厉的管束”中赋予我的么?母亲塑造了我锲而不舍的性格,而我,却还为此怨声载道。面对着如此宽广、博大的母爱,我无地自容。
在我们的校园中时常可以听到“代沟”、“不理解”等一些抱怨父母的语言。有的同学甚至在与父母发生分歧时短兵相接,这不仅仅是对母爱没有足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孝心不足。当我们说“不理解”时,我们是否想过,父母是渴望理解我们的,因为我们的身上流着他们的血。他们渴望走近我们,然而,血气方刚的我们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试问,究竟是谁不理解谁?只有我们理解了这份深沉的母爱,才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只有我们善待了这份执著的母爱,才具备了做一个炎黄子孙的资格。
标签:一位记忆英语母爱普普通通中学我的母亲善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