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和童话相伴,童话丰富了我们幼小的心灵,童话给我们的思维插上翅膀,让我们飞翔。我们长大后又把童话带给孩子,让童话伴随他们成长。
但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听到的童话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等我们再往下传递的时候,可能还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这些童话当然很美,但如果我们自己不创造更美的童话,等到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长大以后,仍然只能听这些童话,传递这些童话,慢慢地这些童话就像“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一样变得越来越古老,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遥远了。说不定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不喜欢再听这些离他们太遥远的童话了呢?
我们为什么不创作童话,为自己,也为后世子孙,就像我们创作小说、散文和诗歌一样?童话是孩子们最丰盛的晚餐,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我们应该有更多更美的童话提供给孩子们。
从思维方式上讲,童话如天马行空,不受什么约束。它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因此最适合小学生们的创作。
和记叙文相比,童话培养孩子们的幻想、想像、联想等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记叙文让孩子们关注现实,而童话让孩子们关注内心世界,关注“想”而不是看。对于社会经验不多的孩子们来讲,从现实中提炼、选择可以表述的东西,不如让他们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更能发挥他们的特长。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不为成年人所了解,非常容易被忽视、被误解。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空间,这一表达方式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那他们就能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描述出来。这一点无论对他们还是对我们都很重要。
记叙文和童话相比,如一支过于沉重的笔,孩子们举不起来。记叙文无法成为适应孩子们能力的表达方式,它也无法承载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可能正因为记叙文与孩子们能力的格格不人,使我们推迟了作文训练的时间,学校是从三年级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写作训练的。如果把写作看成是言说和表述,如果把教育看成是对孩子们言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写作应该伴随整个教育过程。孩子们识字有限时,作文可以说出来,而不是写出来。作文可以用拼音而不用文字,何况大多数孩子在学前班受过教育,已有相当的识字能力,写简单的句子应该不成问题。但由于没有适合孩子们训练的文体,只好取消这一方面的训练,于是小学的前三年时间没有任何成果显示出来。孩子们记了很多字,但他们不会使用这些字,更不能用这些字组成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句子。这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不协调。
如果将童话引人作文训练当中,把童话看做小学阶段主要训练文体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把写作提前到一年级进行训练。我想每一个孩子都会熟练地创作出童话来的。这本身就是对孩子们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孩子们的鼓励,培养他们以后学习其他文体的兴趣。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培养自信心和兴趣的最好方法。我们的学生厌烦写作文,与没有从小培养兴趣有关,也与他们使用的文体,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不协调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讲,童话将拯救我们的孩子,拯救作文训练。
另外,童话还是一个成熟的文体,它可以伴随孩子们一生。如果他们有兴趣创作童话,并能够创作好的话,童话会伴随他们走上文学的道路。一种文体的引人,可以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现在,即使在成年人队伍中,也缺少童话创作。成年人因为接受传统教育的缘故,缺乏想像的能力,他们因此创作不出优秀的童话,即使有些人在不遗余力地搞童话创作,但那些童话也差不多是生活的变形,受卡通影响严重,有很多暴力倾向,缺少真正童话的那种美,那种纯。
童话虽美好,但需要我们培养一支创作童话的队伍,否则童话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童”话。
我为了解孩子们创作童话的能力,请一位教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朋友,安排她们班的学生搞了一次童话创作。我说:你不要给他们范围,也不要给他们题目,不限制篇幅,无论写多长多短都可以,让他们完全自由地去写。
朋友答应得很好,我却一直担心,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不知道这些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能写出什么样的童话。一个月之后,我接过厚厚一挥作文纸时,先随便翻看了一下题目,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是多么好地完成了任务呀,我简直激动得快要大喊大叫了。看看题目,你一定会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感到吃惊的,《动物王扬威》、《罗贝贝和神奇小人》、《我和动画片里的人物保卫地球》、《梦中的儿童世界》、《三只小猪》、《小草》、《世界末日》、《宇宙上来的幻影号》、(梦想老人》、《超级兄弟》、《老虎与孙真人》、《动物大楼》、《小鸟、老鼠和香肠》……
再翻看他们写的内容,我被这些孩子们创作的童话吸引了,看着看着我开始怀疑是否是他们自己创作的,不会是抄的吧?我再仔细看时,看到他们在使用句子时,偶有失误,并且有一个个错别字,我才放心。
现在我相信,孩子们的想像力是成年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只要不限制他们,并不断给他们提供机会,提供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想像力会长上成熟的翅膀飞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