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记作者还没写完自己就划去了,我问她为什么划去,她说写得不好。怎么不好,她说写成流水账了。
第一篇日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水账,至少她还解释跑40分钟是什么意思。但这篇日记比较客观,缺少作者的感觉,里面没有“情绪”,读起来平平的,不让人激动。作者划去这篇日记说明她已掌握了标准,知道自己该写成什么样。
第二篇日记也写训练,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和第一篇相同,但第二篇有作者的思想,有作者的分析,所以显得活泼有生气。如作者对教练的一番分析很有意思,既写出了教练的风趣和幽默,也写出了教练的负责任。但这层意思表达得较曲折委婉。
第三篇日记还是写训练,但角度有所变化,通过写家长的安排,写运动量之大,又写了教练“负责”的另一面。教练赶回来重析调整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已的身体条件去训练。有意思的是,作者最后还是委婉地表达出了对教练的“不满”,因为运动量大孩子累得要死。一句,“我想,可能是教练想让我们快点出成绩吧。”反映出很多意思来。
从这三篇日记看,第一篇属于客观性地介绍,如果作者不及时否定这篇日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她一次就把有关训练涉及的东西——时间、顺序、项目等都写完了,下次写时要么没东西,要么就得重复。
而后两篇日记,并没有客观全面介绍有关训练的各方面东西,只是花絮性的、轶闻性的,每次抓住一个动态的新闻去记录,并记录一下自己的感觉,使人看了觉得训练挺有意思。
另外,后两篇的写法也不会对作者的思路进行限制,以后写同类日记不会出现重复现象。这样写下去,写多少都有东西可写,都会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