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写过一首长诗:《贫苦人》。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它改写成为小说,这就是第六课课文《穷人》。
《贫苦人》这首诗叙事感人,描写细致。比如诗的第一节写“莎丽”(就是课文中的桑娜)独个儿惊恐地默默思念渔夫的情景:
一个妇人,头靠着床跪在那儿祈祷,她时而冥想,时而惊惶。
这就是母亲,她是孤单的。而这时外边,白浪高涌的海洋,正对着天空、悬崖、黑夜、狂风和密雾,倾吐着它的永恒的幽暗的哭诉。
又如第六节写的另一位母亲西蒙:
在母亲躺在上面的那张床旁边,两个弱小的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一个共同的摇篮里睡得笑眯眯的。
母亲,感到死亡的逼近,曾经把她的大衣盖在他们的腿上,又把她的长衫盖住他们的身子。
为的是要叫他们在死神乘着黑夜来偷袭的时候,不会感到屋子里的温度逐渐地下降。
而当她自己变得冰冷的时候,孩子们身上却是热烘烘的。
托尔斯泰改写时,按照原诗的主要情节,深刻地写了桑娜和渔夫善良、朴实的性格,写出了他们不顾自己贫困,急人之难的高尚情操,同时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虽然两位伟大的作家国别不同,两篇作品创作的时间也有先后,但是都写了穷人,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在法国也好,在俄国也好,劳动人民的命运都是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