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熔炉

2024-09-10 22:58:42 文题网 阅读:

    如果说白城子《胜利报》是我新闻事业的摇篮,那么,锦州《辽西日报》便是锻造我成长的革命熔炉。那是一段在我记忆中永难磨灭的美好岁月。

    1949年春,冰雪消融,到处生机盎然,解放战争频传捷报,全国即将解放,我们《辽北新报》社随着省会从四平南迁锦州,并与当地的《人民报》合并,作为中共辽西省委的机关报,《辽西日报》应运而生。

    通常情况下,凡是两个单位合二为一后,人与人之间,最容易发生姐婚不合的现象,可是《辽北新报》和《人民报》的合并,却严丝合缝。当两个报社的同志相聚在古塔东侧,阜康门里的时候,在众多的陌生面孔前,总觉得似曾相识,不论相逢在何处,总忘不了面带和替的徽笑。进步青年很快凝聚到共青团支部的周围,经过吴贤等同志的努力,肖铮、李光烈等同志,很快参加了共青团.我的入党宣誓,是在党支部副书记宇光同志主持的首次党员公开的大会上进行的。这天,在同一个会场里,面对鲜红的党旗,进行庄严宣誓的还有杨绍山同志。大红纸上庄重书写粉的誓词中,就有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维护党的.面庵兹穿条石‘遵循着党的教诲,把这些金玉良言,注意贯彻在自己的行动上。党支部组织委员粗炎同志素有兄长之风,我们这些新党员在日常组织生活中,总愿意向他汇报思想,他总是和蔼诚恳地帮助我们增强组织观念,习惯于纪律严明的组织生活。在编采工作方面,两社的同志也合作得亲密无间.一次,我随编委苑金标同志下乡,到绥中县王宝山子村采访、组织农民读报、倾听群众对报纸的意见,工作中老苑平易近人又茸重比他年轻的同志,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开展工作的做法,总是先征求我的意见,相处十分融洽,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获得了大量素材并写出了报道。在生活上也互相关照,老苑晕火车,下车时我便帮他搬行李(当时下乡都自带行李,吃派饭).我在老乡家住,有起早散步的习惯,一次险些和狼遭遇,是老苑从后面叫住,并教给我辨认狼和狼狗的常识,以及如何防狼害的知识,保证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忘记了两个报社的界限,在同志们中间已经很难找出来自两个单位的痕迹。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