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外怎么了·双面笔记

2024-10-15 19:12:49 文题网 阅读:

   A面

    杭外,在不少人眼里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从极其苛刻的“萝里挑花”式初中招生到从不参加市里统考乃至高三有数十人被保送等一系列独特的制度,让不少人对杭外了解甚微,或者说是一种神秘感。而杭外本身呢,也似乎对市里的中学“不屑一顾”,鲜有交往。久而久之,虽然是在同一个城市,却陌生得像是两个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误解的产生是必然的。不少教师对杭外的印象仅仅局限于“盛气凌人”。的确,在杭外是有这么一小部分学生,自以为是,看不起外校学生。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干里”,杭外的缺点就传了开来。

    说到底,还是要怪杭外太闭塞。虽然有行政归属的种种原因,但这种“闭关锁国”的后果是不能忽视的。这样反而会使自己在大范围竞赛中处于不利地位。像在今年的物理竞赛的准备工作中,各种练习卷五花八门,却不成系统。连物理老师也感叹资料实在太少,连这几张练习卷也是从夕胶升杭外高中部的学生那里借来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缺少第一手资料慈味着在比赛中先输一着。

    退一步不谈竞赛,就基础教育来说,杭外初中招的是全市最优秀的80名学生。最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学习,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共同进步,拉开与外校学生的差距,可事实并非如此。杭外比较自由的教育手段成了不少自控能力还不强的学生的“隐形杀手”。对自己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的教育,助长了他们的优越感。以至于到了毕业时一些曾经鹤立鸡群的学生已经“泯然众生矣”,甚至更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有,分层次就是之一。重点中学每个学期考一次分少次,没人敢掉以轻心。而杭外一直不愿承认学校两极分化严重的事实,在分层次的问题上优柔寡断,迟迟不采取行动。结果呢,一些初三被淘汰了的学生此时才如梦方醒,可学校为什么在三年中没能让他们对中考弓I起重视呢?至于好学生,跟着大班上课浪费时间似乎也没多大好处。

    作为一所多少有点特殊的学校,杭外如果仅仅是孤芳自赏,总有一天会发觉自己已经落伍。

    B面

    真让人忍无可忍,名声显赫的杭外居然被如此“羞辱”:

    “讲话的又是杭外的吧?我们老师最怕教杭外学生了,又吵又乱。”

    ——分明是“种族”歧视!

    “吵什么吵,不就是杭外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杭州学生素质差,其中又以杭外为最差!”

   ———杭外人被骂惨了。

   “别看杭外的学生考的分数高,其实一点也不比你们好。他们只不过是住在杭州,能多参加几个数学夏令营罢了。”

   ——简直是歪门邪说!

    以上仅仅是99浙江省数学夏令营任课教师对杭外的“评价摘要”罢了,但批评之尖锐,已可略见一斑。

    不难发现,老师们最看不惯的是杭外人的上课讲话。可你怎么知道是在讲废话呢,我绝不以此为耻,只能说是它不迎合一部分老师的传统教育观念罢了。其实,杭外学生在学校里上壤不是这徉,并非一些老师所认为的刀哄是因为骄傲才大肆喧哗的。在车课不懂时插几句或是与同学私下快速解决再继续听,最多错过几分钟内容;若一声不吭地呆坐到下课,浪费的就是整堂课了。上课应该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而并非传统方式中的单方面灌输信息。这也是能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崛起的杭外的独到之处,能以开放型的教育与国际接轨。而对此颇有微词的教师恐怕只能培养出“高分哑巴”。

    再说杭外的学生,也许单科不一定顶尖,但综合素质决不逊色于任何学校。有的外地老师说杭外学生差,显然是片面之词。最后站在夏令营第一名领奖台上的不还是杭外人么?试问,那些倍受外地老师青睐的高分学子懂电脑吗?能用英语和外宾交流吗?尽管“全才”是不存在的,但21世纪需要的是一大批“多面手”,想要靠一门手艺闯天下恐怕还不行。而杭外的优秀学生,往往是文理双全的。

    所以,杭外无疑是优秀的,要说不好,恐怕只能怪那些“评论家”还不真正了解杭外。

    尾声

    作为杭外人,“杭外”这块牌子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自我的完善,还有别人的理解!

标签:学校是一不少特殊眼里笔记怎么了双面杭外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