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俩相同的地方实在太多。同年龄,同工龄,先同学,后同事,现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个年级的语文。他们还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两口子,这就是丈夫牛瑞明和妻子蔡金莹——江苏省扬州市北郊菱塘高庙 中学的一对夫妻教师。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深深地眷恋着教育事业。
1977年,他们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后,双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70年代末,丈夫牛瑞明曾被抽调出来帮助某工作队搞材料,深得一位市局领导的赏识。半年过去后,同他一块在工作队帮忙的,除了他,全都改做了行政工作。他也有改行的机会,但他从没有动过心。
80年代初,她已经是乡里闻名的教师了。而且,英语水平也是呱呱叫。有人推荐她去外贸部门当“女秘”,这对于她这个乡村女教师讲,跳出农门,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遇事颇有主见的蔡金莹谢绝了。
对此,有人怀疑他夫妻俩是不是“傻冒”过了头:“摊上这么好的‘美差’,干嘛要‘按兵不动’呢?丈夫回答:“我为什么要放弃自弓的专长而另栖高枝?”妻子回答更干脆:“我们喜欢这一行。”
当然,他俩也有不同之处。丈夫是“补习班”的班主任。办什么事情都是风风火火漂亮利索。妻子则性格沉稳,担任的是“应届生”班主任,在学生身上,倾注了一腔深情。
王春子,是“补习班”的复读生。过去是调皮捣蛋的“孩子王”。牛老师不嫌弃,关怀他,体贴他,教他书本知识,教他做人的道理。小王逐渐从差生变成补习班的佼佼者。走出校门时,他拉着牛老师的手,依依不舍。在牛老师的《差生转变情况登记簿》上,记载着这样一组数字:从1979年以来,他共帮助189名“自暴自弃”的“孩子王”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丈夫如此,妻子也是把整个身心交给了学生。为了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学生成绩,她经常通宵达旦地备课,每天早出晚归,坚持给基础差的同学个别辅导。有的学生因病缺课,她总是风雨无阻地到家中及时补上当天的课程。外地来求学的学生,路途远。她就让他们住在她家,吃在她家。十三四岁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她既当班主任,又当保育员。
夫妻俩同心扑在事业上,对自己的家庭却很少顾及。去年,蔡老师母亲因食道癌病危,离娘家不过七八里地,她多想回家看看妈妈啊!当时,夫妻俩正忙着带学生们复习迎考。他们深知“误苗一时,误人一世”的道理,于是一狠心,留在了学生们的身边。后来,两口子赶到亲人的病床前时,老人家的眼睛再也没有能够睁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夫妻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钉”在了教育事业上。14年来,夫妻俩教出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年年岁岁,他俩总会收到过去的学生寄来的报喜信,感谢信。
标签:地方同学他们相同太多年龄实在夫妻心曲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