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常以蜡烛作为吟诵的对象,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画卷。
蜡烛,始于何时不可考,仅见《世说新语》载有石崇斗富“以蜡代薪”之举,周篙"以苇为中心,以布缠之,怡蜜灌之”,制成早期的“蜡烛”之说。
大致到了唐代,以蜡为烛方盛行于世。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以及韩雄旧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等诗句,都说明蜡烛当时已广泛运用于照明,而皮日休的“蜡泪涟涟滴绣闺”,则进一步写了蜡泪。
从唐代的杜甫、韩雄到现代的朱自清、靳以,一千多年来,红烛在诗人笔下已经和无私奉献精神紧密相连,而蜡烛从点燃到熄灭。总要泪珠涟涟的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
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以蜡烛为主要照明工具的时代已逐步为新型电光源照明的时代所取代。然而,传统的习俗仍使蜡烛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逢年过节、生日祝寿要点蜡烛,乃至不少山区仍以蜡烛照明。泪珠淋漓的蜡烛既污损食品、书物,又浪费能源,忽明忽暗的烛光对视力尤易造成损伤,有没有办法让蜡烛心情舒畅,无泪可流呢?
蜡,在化学上是指主要由高碳脂肪酸和高碳一元脂肪醇(也有少数二元醇)构成的脂组成的物质。简言之就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从脂的结构看,如果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相近,则熔沸点相近。蜡的种类很多,有动物蜡(主要指虫蜡,如白蜡、虫胶蜡)、植物蜡(如甘蔗蜡)、矿物蜡(如揭煤蜡),此外还有石蜡、聚乙烯蜡。不同种类的蜡由于化学成分不一,碳原子数目不等,熔沸点各不相同。
蜡炬由蜡体和灯芯两部分构成。当点燃蜡烛时,蜡受热燃烧熔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过程被称之为汽化。如果蜡体的熔化速度大于汽化速度,则淌下蜡油,这就是蜡烛流泪的原因。
经过反复试验,按照下面要求制成的蜡炬,在燃烧时能消除流泪现象。
一、选取熔点在54C左右.质量好、纯度A的白蜡或石蜡制作蜡体。白蜡质量最优,但价格较高,选石蜡较为经济。
二、灯芯必须经过脱脂处理。否则燃烧时会弯曲低垂,形成人们常说的“灯花”而引起流泪。脱脂干净的灯芯燃烧时能自化白灰。
三、灯芯支数与蜡烛粗细构成恰当比例。例如一根直径20mm的蜡烛,灯芯由15根直径0. 1mm粗的脱脂棉线裹成并垂直置于蜡体正中。
按以上要求制成的蜡炬在燃烧时,灯芯碳化净,无黑烟,灯焰不摇晃,生白光,熔化速度与汽化速度相当,即使有微风也不会流泪。不流泪烛与流泪烛相比较,流泪烛每克只能点燃5分36秒,而不流泪烛每克能点燃6分42秒。《新唐书》中有一则记载:
(柳公权)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烛液濡纸继之。
从这件事可看出,古人燃点蜡烛连烛液都要物尽其用,在提倡和祟尚节约风尚的今天,我们迫切希望不再流泪的红蜡烛能早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这样,新型的红蜡烛将以更加明亮的光焰,照射我们去探索知识的迷宫,将给我们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
标签:这是不再流泪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