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中青年教师阅读观摩教学活动。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22岁的青岛市江苏路小学教师杨屹竟一举夺得小组最高分。
妈妈当了一辈子幼儿教师,杨屹好似得了“遗传”,向往那童心世界。初中毕业时,只报了一个志愿:青岛师范。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走上了小学教师的岗位。
五年过去了,杨屹在老教师们的指导下,居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读、说、画、演。小白兔呀,小猴子呀,山呀,树呀,只消几笔,瞬间勾勒出来。学生看了味笑:嘻,真像!就凭这一手,加上她在师范练就的会唱会跳的技艺,她很快就把学生引入教学情景之中。
讲《要下雨了》一文,目的是让小学生认识雨前的自然现象。这类课文教学难脱枯躁。可杨屹则扬其长,在黑板上一连为学生画了四幅图:拨草的小免子站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跟低飞捉虫的小燕子说话;又一幅,跟浮出水面透气的鱼儿说话;又一幅,跟忙着往高处搬家的蚂蚁说话;最后一幅,小白兔确信快要下雨了,慌忙挎着篮子快步地往家跑去。杨屹话到笔止,干脆利索,小白兔的天真跃然“板”上。小学生们看得听得津津有味,几分钟后都能说出故事梗概,雨前的自然现象无一漏数。“小学生认识事物从形象始,因此教学要强化直观感,这样就容易让学生留下深的印记。”一一杨屹这样总结。
杨屹很注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她画,也让学生画。上《日月潭》一课,杨屹让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日潭、月潭及其方位、环境画出一幅画来。这是并不轻松的学习活动。学生要反复看课文,要一遍遍地画,但由于学生处于个人期待的“参与”之中,反而有一种新鲜感。一番读画之后,学生丢开课本能熟说出全部景致来,而且表述的好多话都是借用的课文原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让学生参与的另一种形式是,根据课文分角色“演”出来。每天的课余时间或星期天,杨屹常常是足不出户,她专注地画呀,剪呀,十平方米的居室几乎成了动物的世界。讲到某课时,她便把自己做的头饰戴在“角色”们的头上,根据课文“剧情”演起来。杨屹俨然成了“导演”,功夫用在给学生们“说戏”上。这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的思想像插上一对翅膀,在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
杨屹的字词教学也独出心裁。她设计的“猜字游戏”,“效应”颇佳。黑板上写上某课的生字,然后叫上一名学生背靠黑板站好,教师用杆指一字,学生则读出这一字的字音来。显然,这有点“蒙”,往往“蒙”多次才能“碰”对。可这一活动却紧紧牵动着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往往替当事者的误猜而急得抓耳挠腮。杨屹正是利用学生十几次、几十次的辨误和专注而高涨的情绪,让学生牢牢认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五年来,杨屹参加过多次青年教师观摩活动,不断夺得好名次,从校到区、到市,到省,今年又在全国崭露头角。一年一个台阶。人们说,杨屹够幸运,也够努力的了。
标签:乐的小学课堂语文全国4月教学研究会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