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屋”与“扫天下”

2024-10-15 18:46:57 文题网 阅读:

    “扫一屋”,更要“扫天下”,这是我读完《后汉书·陈蕃传》中陈蕃少年时同他父亲的朋友薛勤的对话后的感想。

    这里所说的“扫一屋。与“扫天下”,是比喻的说法。我理解所谓“一屋”指的是小事或家事,“天下”指的是国家大事。

    看来,当时的陈蕃可谓是一个脚怀大志的少年,当薛勤见其室龌蹉不堪时,批评他说:“猫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慷慨激昂地反驳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其实,这个反驳是片面的。道理很简单,要成就大事业,就要从小事做起。波澜壮阔的江河,奔腾的大海,难道不是由涓涓细流汇成的?雄伟的建筑物,难道不是由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我们现在有的同学,颇有当年陈蕃的雄心壮志,可是却不屑于参加值日劳动,甚至叠被子也要母亲代劳。他们在公共场所喧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在学习上不肯深入钻研,甚至不能完成作业。殊不知,建设四化是一项伟大事业,我们要献身四化,就要在日常生活上培养自己的劳动观点,在思想品质上要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更要认真刻苦。请问,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难道不是从一道一道习题演算出来的吗?小事与大事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干大事,就要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只有雄心壮志,而不具备踏踏实实的苦干精神,伟大的理想是不会实现的。

    这是我认为要扫天下必须从扫一屋做起的原因。不过,现在我们有的同学,特别是一些已参加工作的同学,对“扫一屋”已比陈蕃大有“进步”了。我有一位初中时的同学当了工人以后,把自家小屋扫得颇令人“羡慕”,不仅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而且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挂上了吊灯,可是他家外的楼梯、过道呢,却乱七八糟,脏得很。我认为,“扫一屋”如果不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扫一屋”,更应“扫天下”。关于这一点,许多有作为的古人,如夏禹、班超、张骞、岳飞,都很值得我们学习。至于许多革命先烈,为国毁家,投身革命,如众所周知的澎湃等,更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深知家事与国事、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懂得无国焉有家的道理。

    “扫一屋”与“扫天下”,并不是经常处在矛盾的情况中;如有矛盾,我们也应以国事为重。所以我认为,要“扫一屋”,更要“扫天下”。

    读了这则故事,对薛勤批评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因为“扫一屋”并不是“扫天下”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这里所说的“扫一屋”指的是家事,扫天下”指的是国事。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互为条件的,正如陈蕃所反驳的“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事实证明,一个有作为的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不一定都是先“扫一屋”而后才能“扫天下”。试问,夏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扫了一屋吗?宋代的岳飞,为了挽救民族的存亡,不是不顾妾离子散吗?在科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居里夫人,是先“扫一屋”而后才对人类作出贡献的吗?显然都不是。相反,有些兢兢业业地经营家室的人,都“扫天下”了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心一意“扫一屋。的人,置“扫天下”于不顾,为了自己或一家的安乐,不择手段地弄钱,使家庭实现了“现代化”,而对别人的幸福,对国家的命运,却不屑一顾。

    由此可见,“扫天下”不一定先‘扫一屋”,“扫一屋”不一定就会“扫天下”。

    其实,那种认为“扫一屋”才能“扫天下”,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夭下”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同先进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是背道而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一个人如果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的;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的。”以上的话,也就是我的感想吧。

标签:是我天下读完更要后汉书陈蕃传扫一屋扫天下一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