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一瞥》这题目要求从我的观察角度来写发生在街头(身边)的一幕感人至深或令人警悟的场面情景。若按平铺直叙的写法,先写某时某地,我看到拾金不昧或助人为乐、或令人不齿的人或事,然后抒发自己或褒或贬的情感,这样的构思行文已是读者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老调”了。如何摆脱这种习惯的“案日”,为《街头一瞥》这类题型另辟蹊径呢?这里介绍一种创优的技法—巧设悬念。
悬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技法,是指在作品开头或中间设置“疑团”或摆出矛盾,却不立即解答,从而牵动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急于想知道后事如何不可。采用悬念法,目的是使文章情节跌宕,曲折多姿,收到出奇制胜,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悬念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种是总悬念,即作品开头设置的总冠全篇的悬念,为作品的主要矛盾。例文《街头一瞥》所用的就是设置总悬念:我上街买鱼,看到一个穿着时髦的小青年,从买鱼的人群中钻出来,落荒而逃,一个身上还沾着鱼鳞的鱼贩子紧追不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这个青年偷了鱼,还是买了鱼投付钱?这个悬念设得巧妙。文章紧紧围绕这一悬念展开情节,直到最后才抖出了小青年是来归还拾到的钱包的,鱼贩子迫他是为了酬谢他,他不要酬金,故而一个逃,一个追。这种总悬念的设置,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另一种是分悬念,指在文章中某一部分设置悬念,这种分悬念能增加文章的波澜。《街头一瞥》也设置了分悬念—当鱼贩子将小青年“擒获”时,我心里美滋滋的:“这下有好戏看了,卖鱼的一定会把他扭到派出所去。”“可是眼前出现的场面把我惊呆了,那卖鱼的不但没有扭住那个“坏蛋”,却从口袋里掏出5张‘大团结’塞给他,并连声说:“谢谢你,谢谢你!”那青年再三推辞不肯接受,这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情节描述采用部分设置悬念,也就是分悬念。这篇例文在总悬念里套分悬念,使文章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