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问题

2024-09-12 10:31:23 文题网 阅读:

    目前,在我国各类家庭形式中,独生子女家庭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在城市,中青年夫妻大多数都只生育一个孩子。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不可缺少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的重家庭、重子女的传统价值观的国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子女为轴心的家庭生活格局。而在这种生活格局下,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误区。其中,最为普遍的表现就是,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理驱使下,本能地要求绝对支配子女的行为,但同时,又会无条件地满足子女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精神极端禁锢、物质极大满足的背离状态,对独生子女的健康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的养成,势必带来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田园认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对为人父母者,恐怕还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3至4岁的儿童就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但是,一般来说,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极度重视,子女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的严密控制下,这样一来,往往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的习惯,并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另外,几乎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强调子女的智力培养的倾向。其基本特征就是过分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甚至以超过儿童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强迫推行智力化。社会上广泛流行的钢琴热、外语热,以及其它种种幼儿教育热,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当然,田园并不反对对幼儿的早期启蒙教育。而像学钢琴等等活动,只要是在理性的、科学的范围之内,完全可说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但是,许多家长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或者为了自己的面子,就将自己单方面的欲望强加于子女,全然不顾子女的兴趣和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发展规律。物极必反,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导致孩子的自尊和进取精神的崩溃。这是造成许多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家长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在强迫或督促孩子学习。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但是,如果方法不得当,亦难以收到实效.

    需要正视的现实是,现在相当多的父母为了表示对子女的疼爱,一方面过分地束缚子女的活动,另一方面却愿意在物质上尽力满足子女的要求,甚至绝对服从孩子的物质要求。前些天,田园在百货公司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在为儿子挑选玩具。孩子怀里已经抱着一只大飞机,还指着要一辆标价120元的遥控坦克。当父母拒绝为他买时,这孩子便将怀里的飞机扔在地下,并狠狠地踩上一脚,随后,便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结果,这对夫妇只好苦笑着给孩子买下了那辆玩具坦克。

    像这样对孩子无休止的宠惯,只能使其产生任性、自尊过强以及情绪不稳定等不良性格特征。如果家长都是这样宠惯孩子,那么,您想想,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

    所以,田园认为,在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正常的心理效应及行为特征,其根源还在于父母的一些错误和消极的心理因素。也就是说,要教育好您的孩子,从根本上说,首先必须提高父母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如果单纯一味地指贵孩子,那只能是舍本求末,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标签:中的家庭我国形式目前问题各类独生子女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