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中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08 17:43:09
《雨中的身影》
台风天,雨下得又大又急,像老天爷倒翻了水。爸妈加班回不来,我的肚子饿得 “咕咕” 直叫。但想起爸妈经常叮嘱“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不容易,要多体谅”,我只得趴在窗边,眼睛直勾勾地黏在外卖订单的进度条上,心里默默数着时间,盼着外卖员赶紧出现。那心情,就像过年盼收红包一样急切。
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终于,一道黄色的身影迎着暴风雨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刚松了一口气,就看见外卖员的车轮猛地打滑,摔倒在了地上。我的心瞬间揪成了一团,甚至想着自己能出去扶他一把就好了。可台风天出去太危险了,我只能在窗前干着急。哪怕整个人摔得踉跄,他第一时间仍是把餐箱护得紧紧的,顾不上疼痛,赶紧爬起来扶好车子,拿出餐盒,一溜烟地跑进了楼道。
没两分钟,“咚咚咚,咚咚咚”急促而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我三步并作两步打开了门。一位身穿黄色外套的外卖员映入眼帘,他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了,裤腿和衣角滴着水,可怀里的餐盒却干干净净的,递过来时还带着热气。他哑着嗓子说:“你好,你的外卖。对不住,路上滑……快趁热吃吧!”我忙接过餐盒,说:“谢谢师傅!这么大的雨,您太不容易了!” 他猛地抬头,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皱纹里还嵌着水珠:“应该的,这单晚了,怕你着急,就想快点儿……” 没等说完,他又急匆匆转身跑下楼去。
轻掩上门,我的肚子竟不那么饿了。我捧着温热的餐盒,透过窗口,目送着那雨中的身影……
(小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写下这个故事,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冒雨送餐的身影。原来普通人的坚守,也能成为一道光。希望这份温暖,能被更多人看见。
家长感言
孩子用文字记录感动,从故事里看到了她的成长与善意。感谢生活教会她体谅,也期待她继续用眼睛发现美好,用真心感受世界。
教师赏析
小作者通过外卖员风雨中送餐的平凡小事,展现了城市中劳动者的坚韧与温暖。本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画面感强,“皱纹里嵌着水珠”的细节令人动容。(方红波)
《雨中的校园》
二课到了,小伙伴们冲下楼去嬉戏,我望着那即将到来的层层黑云,就知道要下雨了,我走在走廊上,周围静悄悄的蚂蚁从我面前走过,这让我的猜测更加确定.
滴答!一滴雨滴打在栏杆上,显得格外悦耳,风儿如同母亲的双手,摸着我的脸,我感到了此时此刻的清凉。我孤独地坐在那里,我拿了一本书,静静地看了起来,不知看了多久,风儿“呼呼”地吹了起来,风儿淘气极了,越吹越大,风把正在生气的雨姑娘吹哭了,雨开始不停地落下。
我眯着眼,感受着这股凉风,蔷薇散发出一股香气,整个走廊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雨越下越大,我感到冷意,缩成了一个球似的。雨姑娘还是在哭,小伙伴们尖叫着,冲向体育馆一楼,那一刹那间,整个校园都好似震动起来。
我抬起头,一滴雨落在我的额头上,好像多年没见的奶奶的双手摸过我的额头间。我眼睛里泪水不停地打转,但这时流了出来,我对着雨说:“告诉奶奶她,我很开心很健康,您不用担心!”雨不地停地下着,一阵风吹来,好似在安慰我的心灵,与我拥抱着。
雨慢慢停了,太阳把一道光照到我的脸上。
《藏在栗子中的暖》
老家的冬夜,漫长而又寒冷。可当屋外寒风呼啸时,屋内却暖烘烘的。不只是熊熊燃烧的炉火,还有案上颗颗金黄温暖的栗子。
小时,我十分爱吃栗子。赫色的外壳,嫩黄的栗肉,看着它在火中轻轻跳起胀破自己的衣,真是有趣极了。不过,要吃上烤栗子可不容易,要在栗子成熟时踩着泥泞的小路上山捡栗子,踩开“刺球儿”,取出栗子,回家趁太阳出来时晾晒。虽然如此麻烦,但自从知道我最爱吃烤栗子,奶奶总会在秋日捡好多栗子,等待我们回来烤。
夜幕降临,她便步入厨房,端出竹篮,开始慢悠悠的挑栗子。栗子在竹篮间滚动,发出哗哗声,相互嬉笑着。而那双翻动栗子的手,土灰色的手指如树枝般粗壮,关节如老树的树瘤,整只手的皮肤如树皮一般粗糙,又似干旱已久的土地,无一丝水分。奶奶挑得慢,用这双手挨个磨挲栗子那坚硬凉润的皮,感受藏在栗子中秋日的温厚,像是在挑选最珍贵的宝石。瞧那几颗被挑出的栗儿,个个饱满圆润,似年画中憨态可掬的胖娃娃。一挑了十来颗,她才住了手,回头望望正在看电视的我,取出剪刀开始给栗子开口。
只见她先细细欣赏一会儿,才下手用剪刀在栗子上划开一个口,似在用精密仪器作图,口开得恰到好处,既可保护栗子让它不被烤焦,又可以在栗子烤好时轻轻一拨便可取出完整果肉。要开始烤了,奶奶将栗子一个个靠近火开口朝上摆好,又去为火炉添一把柴,使火烧得更旺。火噼里啪啦地叫嚣着,炉内火苗如映红的云霞般涌动,整个屋子又添了一份暖意。“砰”,栗子如原子弹小小爆炸一声,散出一阵栗子独有的香甜。奶奶用铁夹夹起,放在桌上,用手剥开有些焦黑的栗壳,吹了吹,递到我面前,露出孩子般朴实的笑,期待着。
此时栗子仍是滚烫的,但金黄的外表着实诱人,泛出一层油亮的光。等不急栗子变凉,匆匆咬下,还只是烫。再过一会,品出那份香甜,甜蜜中又带有一丝苦,还有一份柴火香,一种让人踏实,心安的味道。这味道像极了奶奶那份无言的爱,独特又朴实。转头看奶奶,正静静疑望那着我。那双眼笑意盈盈,眉角弯弯,溢满慈祥与温暖。眸子如落日一般,虽苍老,但仍闪着光,如同那颗栗子沉淀着岁月的甜,却还有一丝深沉的苦。瞳孔映射着火苗,烘烤着栗子,也温暖着我。
“砰”,又一颗栗子熟了,又一颗栗子递过来,又一次温暖的凝望。此时,栗子壳爆裂的噼啪声,炭火燃烧的响声,和着奶奶轻哼的方言小曲,构成一支无言而又朴实无华的暖流,流入我的心房,又化为了一颗温暖的栗子,藏在心中。
语文老师王丹蕾点评: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细腻,用动人的细节描写还原了奶奶剥栗子给“我”的场景。读完不仅能感受到栗子的暖和香甜,还有一份祖孙相伴的温情流淌在心中,感人至深。
《黑暗中的一盏灯》
一阵风吹来,“啪嗒!”一滴泪水从我的脸旁划过,课文《黄继光》里面的情景让我回味无穷。
在1952年的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也就是在这时,黄继光已经在这里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了,营参谋长看了看表,已经四点了,如果黎明之前没能占领阵地,就意味着失败,黄继光用自己生命换来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非常的勇敢,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让人久久不能平息的是那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这让我想起了英伦海峡上的伟大灵魂——“哈尔威船长”,他在大船出事时,舍己为人,忠于职守。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不足,例如:上一次,因为我急着跑操,忘关电风扇,回来才发现,结果就被批评了一顿,可我却拿不小心当挡箭牌。读完《黄继光》这一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用自己为他人点亮一片片黑暗。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应验了一句话:“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这一句让我明白了许多重要的道理。
为了祖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感谢祖国的栽培,谢谢您!
《您是我的英雄》
爸爸,您是我的英雄。别人心中的英雄是拯救世界的超人,而您手持银剪刀,在飘着洗发水香气的理发店里,日复一日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温暖奇迹。
每天清晨五点半,您总是轻手轻脚地起床。简单准备完早餐后,总要悄悄推开我的房门,确认我还在熟睡,才放心地赶往店里一一擦拭理发椅、仔细整理工具。晨光温柔地洒在您忙碌的背影上。
店里常客都知道,找您理头发得提前预约。您总能精准记住每位顾客的喜好,还会变魔术般摸出一根根棒棒糖,逗笑哭闹着理发的孩子们。剪刀的“咔嚓”声、吹风机的嗡鸣声,在您手中交织成独特的生活旋律。
去年冬天,我到店里时,看见您冻得发红的双手依然稳稳握着剪刀,专注地修剪着顾客的刘海。深夜打烊后,您总要仔细清点收入,认真记录账目。泛黄的账本里,工整的字迹藏着全家的日常开销。
爸爸,您用剪刀为我修出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方寸理发椅上,成就了我心中最耀眼的英雄模样。您还用梳子在那轻轻簌簌的响动中,不仅梳顺着我成长的烦恼,更理出我未来前行最清晰的方向。
《我心中的中国力量》
小时候,妈妈总爱教我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那时我懵懂不解,却把“中国”二字悄悄藏进心底,像埋下一颗种子,等待时光浇灌。
爸爸下班回家,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我要缠着他给我讲中国的故事,他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守,讲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也说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逸。但最让我鼻尖发酸的,是他讲的英雄们——杨根思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眼里一定燃着火焰;刘胡兰面对铡刀时,辫子上的红绳还在风中飘着;狼牙山五壮士勇跳悬崖时的呐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些故事像星星,在我心里缀成银河。
后来我读《国之脊梁》,才知道银河里还有更多星光:林巧稚的听诊器里藏着千万个新生儿的啼哭,竺可桢的笔记本写满了云朵的秘密,钱学森带回的图纸能让火箭穿透云层,何泽慧在实验室里解开原子的谜题。他们的目光比星辰更亮,把“中国”二字写成了挺直的脊梁。
爸爸说,英雄不只是书本里的名字。疫情最严峻时,他的白衬衫浸满汗水,连续二十多天没回家。视频里的他眼底青黑,却把报表上的数字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当他捧回“忠诚之星”的奖状时,我忽然懂了——原来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是一种力量。他教会我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责任”二字写进日复一日的坚守里。
在班级故事会上,我捧着《国之脊梁》站上讲台。讲到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时,台下突然安静;说到林巧稚一生未婚却成为五万婴儿的“妈妈”时,有同学红了眼眶。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手里捧的不是书,而是一团火——是那些让中国从沉睡中醒来的火种,此刻正在我们心里轻轻跳动。
妈妈说,每个中国人都是一颗星星,聚起来就是银河。我想,等我长大,也要成为这样的星星:或许站在讲台上,把敦煌的壁画、李白的诗、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或许穿上白大褂,像钟南山爷爷那样守护生命;又或许在实验室里,让新的发明像蒲公英一样飞向远方。
你听,东方的雄狮已经醒来,它的吼声里有千年文明的积淀,有先烈热血的温度,有千万个“爸爸”这样的普通人默默发光。而我们,正在这温暖的光芒里,把“中国”二字,写成永不褪色的力量。
教师评语:小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和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力量的意义,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相信小作者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的好孩子。
《风中的女孩》
每次去深圳航海俱乐部,总能撞见那个清瘦的身影。她个子不高,说话时声音轻轻的,像揉进了海风的柔,整个人散发着温和与善意,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她是这儿的 “老船客”,一有空就往俱乐部跑,掌舵的手艺也在一次次出海中练得精湛。当她站在船头,海风扬起发丝,操作帆船时的利落劲儿,把 “英姿飒爽” 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上次遇见,她正和搭档挑战高难度帆船 —— 船身挂着三张巨帆,对船型而言,每一张都大得有些夸张。“帆越大,借风力越足,船速也越猛。” 她笑着解释,眼里闪着对风浪的期待。
海风果然越刮越狠,船身急剧向下风倾斜,庞大的船体加上巨帆受力,活像头失控的巨兽。即便两人合力压舷,船身倾斜角度仍纹丝不动,船舷甚至因倾斜露出水面。换作旁人早慌了,她却抿嘴笑笑,眼神沉稳得像锚:“稳住!” 收帆、推舵,动作行云流水,整套操作像教科书般标准,没一会儿,船竟慢慢回正,在浪尖重新寻得平衡。
可好运没一直眷顾,第二次出海就翻了船。“扑通” 一声,她坠入冰冷海水,刺骨寒意瞬间包裹全身,她眉头猛地一皱,却没喊半句疼。和搭档默契游到船底,合力把船扳正——狼狈归狼狈,上岸时,她还是笑着拍搭档肩膀:“没事,就当和大海贴了回脸!” 休整时,她还不忘照顾搭档情绪,轻声问 “刚才害怕不”,活脱脱把 “靠谱” 二字写在了行动里。
后来看她开单人艇,更觉奇妙。风像被她驯服的小弟,她灵活调整船帆,借风力驰骋,脸上是藏不住的畅快。“风不可怕,顺着它、感受它,人和船就能融成一体。” 她说起这些时,眼里有光 —— 原来在她这儿,航海从不是征服,而是与风浪的温柔对话。
这大概就是帆船的魅力吧:正视风浪,享受与自然博弈的过程,在一次次起伏里,人也跟着成长。而那个风中的女孩,把对大海的热爱、对挑战的无畏,都融进了每一次收帆、推舵里,成了俱乐部帆影中,最动人的风景 。
《未来世界》
科技的发展将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设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和美好的地方。
在未来的家庭,每座房屋都将配备一个多功能按钮。冬季寒冷时,按下按钮,房间立刻变得温暖;夏季炎热时,按下按钮,室内瞬间变得凉爽。
未来的交通将不再拥堵。无人驾驶汽车、飞行汽车和水下列车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学生们也不再担心上学迟到。
未来的学校将悬浮在空中,孩子们可以在各种虚拟空间中学习。学校的设施将由糖果制成的物品构成,既满足孩子们的乐趣,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目前这些都还只是我的想象,但我坚信,这个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实现!
《那一刻,我长大了》
每个人都有成长中的难忘的事,我也不例外,我最难忘的回忆就是一件事。
那天是秋天的假期。我的母亲感冒发烧,到了中午,我的母亲拖着生病的身体,要去做午饭,我问到:“妈妈,你感觉好点了吗?”妈妈答道:“好点了让我来做饭吧。”母亲微笑着。看到母亲的微笑,我的心好像有一把小刀刺到,感觉自己应该长大了,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了。我说:“让我来吧!”“你长大了,那我去休息了,你小心点。”我觉得很紧张。
我来到厨房,小心地把火点开可是突然想以前做炒饭时的那一次,不小心把油滴在火中,突然爆炸。使我因为这件事,从此不再碰灶台。但是我想到妈妈连生病都要做饭给我吃,我感觉自己一定要给母亲做一次饭。顿时我充满信心。
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把油倒入锅中,将蛋搅散,倒入锅中,放入番茄炒匀,最后三上二少盐、糖。最后盛到碗里,尝了一口,和母亲做的没什么两样。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把饭盛到碗中,送到桌上。母亲吃了一口说:“很好吃,你已经长大了,懂事了。”说完我觉得心中有一股暖流流淌全身。
那一刻,我长大了,觉得母亲为我做的事,很辛苦,让我想起了首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指导老师:祁成松
《家乡的端午》
清晨,睡梦中的我被街巷里飘来的粽香唤醒,那是箬叶混合着糯米与馅料的独特香气。紧接着,江面上传来阵阵激昂的鼓声,我知道,端午节到了。
老爸扯着嗓门儿大声喊:“快点的,别磨蹭了,待会我们还要回老家呢!”端午节,我们饶平客家人也亲切地称之为五月节。在这一天里,人们吃粽子、挂艾叶、戴香囊、赛龙舟,热闹非凡。端午节对于我们来说如此重要。
在回老家的路上,看着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两边的树和山飞一般地倒退,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老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显得格外漫长。终于,我们到了老家。爸爸和奶奶精心摆放好了拜品和食物,有鲜嫩的水果、热气腾腾的糕点。然后,我们点了香,祭拜爷爷。看着桌上的食物,仿佛爷爷就在我们面前,那熟悉的笑容、温暖的话语,都涌上心头。祭拜完后,我们马上要去外婆家了。“等一下。”奶奶说着,便进屋拿粽子。奶奶是村子里有名的包粽高手,她包的粽子,糯米软糯,猪肉咸香,虾仁弹牙,菜脯提鲜,那独特的味道谁都忘不了。“这个粽子是我昨天包的,你们带出去汕头吃。”奶奶给了我们一些粽子,接着我们就和奶奶告别了。
很快,我们来到了外婆家。只见大姨和两个舅妈在厨房里忙碌地做饭,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我从小就听说过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自尽的。但端午节不仅是屈原的祭日,也是外公的祭日。我虽没见过外公,但见过他的照片,照片里的外公身姿挺拔、面容和蔼。我们也摆了一桌子祭品,祭拜外公。中午时,我们围坐一桌,一边吃饭,一边谈笑,温馨的氛围在房间里弥漫。
午饭过后,我们出发回汕头了。晚上,我想起奶奶包的粽子,便拿了一个出来。奶奶说过:“芋热冷粽。芋头要热的好吃,粽子要冷一点好吃,这样更粘牙成香。”我解开绳子,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粽香瞬间弥漫开来。一口下去,糯米的软糯、猪肉的咸香、虾仁的弹牙、菜脯的鲜香在口中碰撞,仿佛味蕾的盛宴。“我就说嘛,端午节怎么能少了吃粽子呢?”妈妈听着,哈哈大笑。
家乡的端午,那粽香、那鼓声、那一次次的祭拜,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我们的怀念,也充盈着亲情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