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子女不能太过分,这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漫画画意中提炼出来的主题。主题固然富于传统性,但是用作支撑主题的事例,即妈妈代做手工作业和阻止“我”参加卖报活动,却是小作者的亲身经历,产生于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总会有着人所难及之处的,不仅内容实在,写来顺手,而且枯枝萌嫩芽,老主题也因此生发新意来。言出肺腑,睿智的妙语也就自然流于笔端;不说妈妈思虑重重,怪理多多,而说“要是她去参加想象作文大寒,保准拿第一”,幽默讽刺而不失分寸感,切情也切境,思维敏捷话语有趣。
叙事明理的文章对于话题所供给的材料只在于巧妙的运用,无须也不应横生枝节主观编排,不然反倒弄巧成拙而悖逆了真实性。明明是大赛临场提供的漫画,文章却说“小时候,我从漫画书中看到了一幅漫画”,又说“九岁那年,我家搬家,翻出了这本漫画书,又看了这篇(幅)漫画”,这真是话愈实而情愈假,画蛇添足的败笔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真实无疑是艺术的生命。
语言表达的缺陷也不少。转述漫画的画意,旁逸斜出的枝‘r太多,导致了语言的拖沓繁杂,反而淹没了重点和中心。“心里叹息着孩子真幼稚”,“叹息”有声,“心里”如何能“叹”?表达不准确也会影响到内容的真实性。“反正,这天底下所有的坏事都让她想到了”,“都”是包容全部的范围副词,“坏事”也是种种色色的,妈妈能万无一失地“都”想到了吗?倘若加上“几乎”一词岂不准确多了?上述问题,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但提醒他们强化语感训练却是必要的。病句和错别字应该引起小作者的重视。
标题字数过多,虽然准确却少了文采,“!”也多余了,不规范。改为《溺爱是害不是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