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中的雨渗透着别离的伤感,渗透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怀。文章选材典型,通过小作者回故乡的见闻,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对亲人的眷恋之情。结尾处亲人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见证亲情的小土坡也即将因筑路而被铲平。这些叙述表现了小作者对人事变迁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变革的深入思考。作者叙述的回乡见闻实际反映了改革的进程中,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某些人心中的迷失与痛苦。文章不仅立意新,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但是,由于语法知识的欠缺,文章出现了较多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如“无论与谁见面,他们那土黄色的脸总会给你一个大地般的笑容。”找出句子的主千,“……脸……给……笑容”,就会发现主要成分搭配不当,脸上绽开笑容说得通,脸给一个笑容就非常牵强了。又如“一脚深一脚浅的足印在水沟中漾起一团团的浑浊”,足印是不动的,怎么能漾起浑浊的水?只有不停运动的脚才能漾起浑浊,主谓搭配不当。二是成分残缺。“爷爷以一种幸福的神情看着,并且微笑”看着什么?缺宾语。“老屋斜倚着土坡,在等待……”表意不全。
词义把握不准,也使文章出现词不达意的错误。“当我真正跨入花季时,才真正了解了这句诗的真谛。”“真谛”意为“真实意义或道理”,而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思,应该用“含义”比较准确。“所有的悲剧都有一个快乐的开始”,“悲剧”比喻不幸的遭遇,本文叙述的是回故乡感受到的亲情、离情以及对即将变化的家乡的思念之情,充其量是少年的感伤,不能说是悲剧。还有“该轮到我踏上那不归路了”,“不归路”是指不能回来的路,小作者是踏上回家之路,怎能说是“不归路”呢?
另外,段与段之间过渡衔接不够自然,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紧凑性。“几日后,四方的亲戚也都来了……”“该是收获蔬菜的时候了……”这两段,如果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由亲友早早地探访,可显出亲情的可贵;后面一段写的是亲友帮忙收蔬菜,表明亲友正好赶上这个时候,一起前去帮忙就顺理成章了。稍作改动,衔接就自然多了。
有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较为成功。如“活泼的,在田埂间窜来窜去的小路”形象地写出了小路的蜿蜒曲折,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也使文采粲然,生动形象,不失为文章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