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由来

2024-09-12 07:44:04 文题网 阅读:

    篆刻,简单的解释就是刻印章。但你可不要把它和圆底、长柄的塑料公章混为一谈,它可是一门古老、瑰丽的艺术。

    《说文解字》:“篆,引书也。”篆字即书写之意,所以说篆刻艺术与书法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的。只不过在篆刻中,毛笔被各式刀具所替代,纸张变成了印材—这又;a篆刻独具风格之处。篆刻的书法美主要体现在其用字上。总的讲篆刻用字所涉范围极广,真草隶书皆可人印。但篆文却是篆刻中最常用的文字。这种文字成形于先秦时期,在先秦古玺中,它就已得到普遍应用,不过那时所用的是比较规范的大篆和小篆。这里说的古玺的制作正是篆刻艺术的一个典范,其古老可见一斑了。在早期的印章中汉印可谓集艺术之大成者,原因之一就是汉印文字较前人有了很大改善—较好地解决了印面有限的问题。这就是后来独领风骚的印章文字—缪篆。缪篆,以其篆书绸缪盘曲有别于规范的小篆而得名。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增减小篆的笔画来迎合印面空间的安排,这一减一增完全出于印面疏密的需要。这种不拘泥于古法的改革使得印面的设计更加绚丽多姿了。

    刻,是篆刻艺术的所在—通过这一过程将所篆的文字留在印材之上,并能如实地反映出文字的风采。在秦汉时期,治印多取铸凿之法.这主要因为早期的印材多用铜和金银,不易雕刻,而且那时治印往往是文人篆字,工匠凿铸,可以说篆与刻是脱节的。但自元代末年王冕首创用花乳石做治印材料以后,松脆的石质印材就取代了硬质的金属印材。由于石章易于受刀,便于掌握,使不少有多方面修养的文人也加人了治印行列,从而使篆刻的刀法美得以发扬光大。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即冲刀法和切刀法。冲刀法是将刀刃一角与印面呈30度角推进,取从右至左的走势;而切刀法是将刀刃与印面呈40度角切人,随即提刀柄至竖直用力下切,如此一伏一起地前进。与冲切刀法相应的还有单双刀法。这是指无论用冲刀或切刀,在完成印文笔画时,双刀法是往复刻出笔画的两面,而单刀法则是一刀而就。在众多的篆刻前辈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用刀之法,这是他们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的风格。如齐白石老先生就以单刀直冲著称于世,他用刀爽利,极有气魄。由于刀刃只是一面人石,另一面全靠腕力冲开,因而他的作品印文笔画均为一面光,一面毛,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苍劲、老辣的味道。

    以上所述仅是篆刻艺术的一些皮毛,真正要全面了解它,还需亲身实践,相信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乐趣的!

评语

    这篇说明性的短文,除了具备一篇好的说明必备的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语言力求准确等常见优点之外,最能显示其个性特点之处在于:全文紧扣“艺术”二字进行说明,先由“篆”字入手,介绍篆刻这一与书法有着极深的渊源,却又具有其独特风格的艺术门类;然后由“刻”字下笔,介绍篆刻作为一种艺术所独具的工艺特点。前者说明的重点是缪策,后者说明的重点是刀法——“冲刀法和切刀法”,两个部分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使文章显得重点突出,层次明晰,结构严谨。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