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2:05:15
《我在赤峰等你作文600字》
赤峰是我的家乡,这里有蒙古民族的风情,这里有草原浓浓的味道,这里有豪迈深情的颂歌,这里有绽放自豪的舞姿,草原最美的城市,我在赤峰等你来。
春天,如果你来赤峰,我要带你去克旗的达理湖观看那撼动人心的华子鱼洄游景象,数以万计的华子鱼在水中争先恐后逆流而上,遇到水流湍急的地方它们吃力地游着,让人们真想帮它们一把,那一刻你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真是既神奇又壮观。
夏天,如果你来赤峰,我要在草原最美的季节带你去看乌兰布统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绿色的地毯,一阵风吹过羊群在草中若隐若现,让人不禁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优美诗句。到了草原骑马是少不了的,骑一匹骏马,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心情瞬间释怀,再多的烦恼与压力都会抛之脑后。草原的夜晚也是多姿多彩,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带领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在草原上不仅能感受到草原之美,更领略蒙古人的热情。
秋天,如果你来赤峰,我要带你去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那就是宁城的道须沟,秋天的道须沟漫山红叶,彩林满目,远远望去那一抹红,一点绿,一片金黄搭配起来,汇聚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冬天,如果你来赤峰,我要带你去喀喇沁的美林谷滑雪场,那可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不知道你会不会滑雪呢?如果不会也没有关系,那里有专业的教练会耐心的教会你哦。
这就是我的家乡赤峰,赤峰人民热情好客。远方的朋友,我在赤峰等你来相会。
《东北秧歌》
我的姥姥家在东北辽宁,在那里有一种特别的民间舞蹈,就是扭秧歌。
秧歌本来是一种活跃在乡村的舞蹈,配乐通常是唢呐和大鼓。人们扭秧歌的时候,手里会拿着扇子或者是手绢,踏着鼓点翩翩起舞。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加入,可以两个人斗舞,也可以很多人一起跳,热闹非凡。不过后来秧歌也进城了,能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小区里或广场上扭秧歌,像广场舞一样。
我妈妈的奶奶——就是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尽管年纪大了,但身体依旧健朗,她也逃不过秧歌的魅力,每天都和村里的其他老太太扭秧歌。我的姥姥也会扭秧歌,有一次我去姥姥家,姥姥带着我和小表弟一起扭秧歌,她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在前面扭,我和表弟在后面,一人手里拿个手绢,跟着姥姥学,真是太欢乐了。
妈妈说,她小时候有一种特殊的秧歌,就是踩高跷扭秧歌,一般是在春节时由秧歌队表演。在东北,由于地面有积雪,会把鞋子弄脏弄湿,鞋子湿了非常难受,所以人们用木头做了高跷,踩在脚下,这样不仅不湿鞋,还比在地上扭秧歌更省力,也更方便观众观看了,于是形成了高跷秧歌。高跷秧歌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东北民俗风情,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跷秧歌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表演者脸上会化上夸张的妆,身上穿上古典的戏服,手里拿着道具,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我们熟悉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许仙、白娘子等等。还有一些搞笑的角色,比如脸上一颗大黑痣,手里拿着长长大烟袋的媒婆,黑鼻头蝌蚪眉斜嘴唇的丑角,他们边走边扭,神态非常夸张搞笑,所到之处笑声连连,掌声阵阵,好一片欢乐热闹的场面!
东北的秧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希望春节时能再去姥姥家,好好体验一下这有趣的民俗!
(小作者是浙江省嘉兴市行知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同学对东北秧歌应该不是很了解,让我把这东北的特色民俗与大家分享!
家长感言
秧歌是东北的一大特色,高跷秧歌是我儿时的记忆。当得知女儿要写家乡民俗时,第一个跳进我脑海的就是高跷秧歌!
教师赏析
小时候的记忆里,我们都是会扭一扭这秧歌步的,读着小作者的文字,仿佛这场面又回来了。东北秧歌的记忆是通过电视存于脑海中的,和小作者一样希望春节的时候可以去东北体验体验这高跷秧歌,那定是极有趣的!(王敏杰)
《走进云南民族村》
美丽的云南,其实拥有着许多个民族,云南民族村则可以向我们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民俗美。
下了车,我们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城,在旁边是“昆明古城”四个大字。沿着石板路走,就来到了民族村。
进去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四周,分布着各式各样的乐器雕像,有葫芦丝、芋、笛子……,听导游说,这个广场叫民族团结广场,象征着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第一站:傣族村。在里面,我看见了一座风情塔。塔顶上银色的塔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还有风送银铃的清脆声,让人感到动听悦耳。在风情桥上看着一幢幢美丽的竹楼,别有一番诗意啊!
第二站:彝族村。彝族村民的房子是用土和瓦盖的,这样的作用是冬暖夏凉,他们把这种房子叫做“土掌子”。非常实用!
第三站:白族村。白族人建房子很特别,像是四面被封住一样。所以白族有一句话“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意思是建三座房子,围起来,再建一堵墙。四面全是房子,中间留一个院子,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样。
还有很多村落呀!我只看了几个主要的,但是还是很开心的。不同的村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习俗。
云南有52个少数民族。就中国56个少数民族而言,在云南民族村你就可以体验52个民族的民俗。他们的服饰、饮食、文化和习俗均可在这宏大的民族大村落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验!并感受少数民族的隽美!
52个民族有太多的传说、太多的神话、太多的民族之美!就像云南印象中的孔雀舞一样,是那样的美丽、动人,叙说着云南52个民族完美的和谐生活、幸福的明天和未来!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热爱国家、建设好民族团结大家庭。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云南民族村就是这现实的大家庭!我们憧憬明天的美好生活、更热爱今天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的民族村!
《常见的60个三字熟语集锦》
01
【一言堂】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02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而毫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03
【吹鼓手】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两面光】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窝里斗】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04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八面光】形容非常世故,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贬义)
【白费蜡】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的省略形式,意思是不起作用,白费力气。
【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贬义)
【背黑锅】比喻平白无故地替别人承担罪名。
【擦边球】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为解雇。
【唱双簧】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唱双簧,比喻两个人一明一暗、一唱一和配合行动。
【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唱红脸”与“唱白脸”正相反。
05
【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采取相反的行动。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处女地】比喻未开垦的土地。
【穿小鞋】比喻受人(多为有职权者)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
【闯红灯】①车辆遇红灯信号不停车,违章继续行驶。②比喻公然违反禁令。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一些原则、规章等冠冕堂皇的话对人进行应付、推脱、责备。
06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圆场】调节纠纷,缓和僵局。
【大气候】①一个广大区域的气候。②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式或思潮。
【打关节】旧时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疏通官府。
【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吊胃口】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东道主】比喻请客的主人。
【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发烧友】对某项事业或活动非常迷恋专注的人;狂热的爱好者。
【走过场】比喻敷衍了事。
《参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走!出发!去广汉参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我和郭阿姨的弟弟(也就是郭阿姨的儿子)大声叫道。
刚到飞行学院的大门前,就发现两架飞机停在大门口处,一蓝一红,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弟弟一看,有飞机!二话不说,直奔“小红”(带红色条纹的飞机)和“小蓝”(带蓝色条纹的飞机)去了。
我也跟着弟弟跑过去,我俩走到“小红”面前,仔细的打量着“小红”:它有机身,机身上有红色的条纹,左右两个机翼上也有红色的条纹,机头上有螺旋桨(真是又大又黑),机尾上还有小灯泡。“啊!姐姐快看!我要爬上飞机的顶部啦!快帮我拍张照。”弟弟大叫。我转过头来,见弟弟站在机翼上向我挥手。“no!弟弟!要小心,快下来!否则……”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远处郭阿姨的叫喊:“仔仔!快下来!不能爬上去!快下来!”弟弟没办法,从“小红”“身上”爬了下去之后,弟弟又跑向“小蓝”。弟弟猫着腰走向机尾处,准备吓唬我,可结果呢?他猛的直起了身,头正好撞到机尾的灯泡上,“啊!——”弟弟的惨叫声布满整个学院。我心里暗自发笑:“呵呵!叫你吓唬我!”……
参观完这两架飞机,我们又参观了飞行员体能训练之三大“神器”旋梯、固定滚轮、活动滚轮。在参观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航空知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中华民族在是一支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民族,也是一支富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民族,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三国演义》,它是我国一部优秀的章回体历史小说,结构严谨,内容跌宕起伏,耐人寻味。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支经典而独特的文化音符。
我五岁那年,到外公家去拜年,在不经意中,我瞥见了书架上搁置的那本《三国演义》。它静静的躺在书架的右下角,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依稀可辨上面遒劲的“演义”二字。它泛古的封面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便问外公那是什么好看的书,外公告诉我,那是《三国演义》,讲的是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智慧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说着便把它从书架上拿了下来,他拍拍上面的灰尘递给我,然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要好好的汲取里面的精髓,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接过来,随便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内容很难懂,便想还给外公,外公让我留着,说以后会有用,我也就没有再推辞。
等到我上了三年级,认识得字多了,便开始看小说,这时,我想到了外公的《三国演义》,便开始看起来,慢慢的,我发现“三国”中的人和事远不止我想想之中的那么简单,那些勾心斗角,敌狡我诈,斗智斗勇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这本书还真挺有趣的。
读过几章后,我对书中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点都慢慢的适应了。这时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也对这本书更加喜爱。
书中有很多描写战役的篇幅,这是我最喜欢的,每次读到此类的描写,我总要细细品味。我觉的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例如第九十五回--“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其中诸葛亮那种勇于创新,打破常高规,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风格让我对他敬佩有加。他能做到知己知彼,抓住敌方将领的心理弱点,大胆出击,不费一兵一卒,便吓退了稳操胜券的司马懿,让我拍手叫绝。
还有“孙刘联手大败曹操,火烧赤壁”,“诸葛亮七擒孟获”等都是妙不可言,真可谓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之中呀!
《三国演义》中虽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国演义》也不例外。作者罗贯中在书中大肆宣扬封建社会的那种“王道形象”,认为王者就是上天派来解救人民苦难的“神”,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使文章缺失了真实性。而且,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黄巾起义说成是农民造反,叛乱,但实际上农民起义往往却是最值得推崇的,因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人民才会反映出社会基层的意愿与动向”。总而言之《三国演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其文章产生的影响之深、魅力之大,是其作品所不可比拟的。
《三国演义》以它独特的魅力被更多人所熟知,而我也被他而深深的折服。
历史在改变,时间在流逝,但不变的,是心中那份最真、最诚的眷恋……
《关于日本的习俗的作文》
日本是最西方的东方民族。
毫无疑问,日本是属于东方的。他甚至有一个极东方的名字—大和民族;但日本同时又是西化的,从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之后,大和文化就融人了相当数量的西洋文化。这两种文明在日本得到了一种有趣的融合,即共同发展而又不失去自我。
提到奥特曼,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一个高大的形象,他们英勇无畏,大公无私,是拯救世界的使者;这也就接近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所强调的那种个人英雄主义,于是在拯救世界的道路上奥特曼与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甚至是钢铁侠并肩同行。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奥特曼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一个团体,不管是本身的奥特曼团体还是站在他们身后的人类科学家。都是“拯救世界”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所以,就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又在奥特曼身上看到了东方的图腾。
日本的红白歌会可谓是日本艺能界最举足轻重的一个晚会,因为是在元旦当晚进行,地位与中国的春晚相当。在这样一个重量级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是有些“土”的本土老歌,还是“洋气”的现代音乐,都在舞台上收到了来自全体观众的赞誉,它们同在这个时代流行着。也许你会觉得,那是观众的鼓励,是为了电视播出的效果,那么我就再给你看一个鲜明的例子。日本的Oricon榜是公信榜,也就是大家公认的龙头榜单,它的月榜和年榜第一名的位置有很长时间是被“土”歌所占据的,这也就是说,这些“土”歌是真的受欢迎,他们是与“洋”音乐平起平坐的。
《中国民俗文化村之夜》
坐落在深圳湾畔华侨城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和并列于东侧的“锦绣中华,宛如一双亭亭玉立的姊妹花。大凡游览过徽缩景区的人,都会产生必看“文化村”的愿望。去秋重阳节.女儿陪我喜游“锦绣中华”之后,几乎每天都想去看“文化村”。·终于在第三天如愿以偿,由干是周六,票价竟高达25元一张,但观光者仍络绎不绝。这所刚刚开放的景区,占地18万平方米,荟集着我国多民族的民俗文化。她不同于微缩景区的是以1:1的比例,更典型地反映着各民族的村村寨寨,而且都是真人实景。入门处,贵州石林奇观,伴着瀑布的高山流水声,简直能够以假乱真。我们沿着侗族风雨桥,走向侗寨,回头看到几位穿戴鲜艳的侗族男女青年,手拉手在桥上互相对歌。登上低族的竹楼,又看到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的N族男女青年,围着一口0锅饮茶谈笑,答问中得知,他(她)们都是从各少数民族地区,招聘来的景区服务人员。从竹楼下来,便看到了旁边那山崖峭壁上的沧源崖画,这被低族同胞视为神画的图案,是研究原始社会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珍贵资料.在人工湖对岸纳西族的民居里,我们见到了至今唯一还活着的占文字—东巴文字(图画象形字),据说它已有数千年历史。
我们边走边看,不觉已近黄昏,听说晚间各民族的大游行更是壮观。这时.耳边传来了隐约的开台锣鼓声,原来,中心剧场的夜间演出已经开幕,我们快步奔向剧场对面的茶楼,匆忙选择一处最佳位置,等候早已闻名的艺术大游行。霎时,这座仿照“大观楼”建筑的茶楼上已座无虚席,一排排方木餐桌周围的藤椅、竹凳,似乎都长了脚,已陆续被游人们搬到了廊檐下。几乎和剧场演出的歌舞同时,从东大门入场的民族艺术大游行开始了:在夜幕衬托下,人们手里举着的灯笼火把和五光十色的彩灯相辉映,以豪放的鼓乐队为先导;欢快的舞龙灯紧紧跟;后面缓缓行进的彩车队里,临风而立的荷花仙子轻启朱唇,月里嫦娥轻舒户袖,似腾空欲飞,不断引起观众的欢呼。高跷队是那样英姿勃勃;后面是一队别具风采的民族时装队,服饰考究的各族男女青年们,给人留下生动活泼的印象。
伴随游行队伍那火爆的民族音乐,还在耳边回响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到音乐喷泉去,晚了就看不见了”。我们便抓紧下楼.随着人群向西移动,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喷泉边时,只见五颜六色的激光束,伴着民族乐曲的悠扬旋律,从方圆几百米的湖水中,已经腾起了高高的水柱,引起人们阵阵欢笑声。瞬间,又从鼓楼的小窗里透出一束光缆,顿时,在对面楼墙上按先后顺序显示出“民、族、大、团、结”的汉字来,9个景区达到了沸腾点,游人们满足地赞美着,虽然时光已过午夜,男女老幼都不愿离去,中国民俗文化村之夜,是美丽而祥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