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三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9:48
《种摘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今天我参加了“三山”的走读研学活动,来到了瓜山村。相传小村庄靠山而建,乡里人善于种植各种瓜,每年收获颇丰,因此,人们就把这个村庄叫做瓜山村。
当地人经常在这个季节栽小菜苗和摘熟了的菜。为让我们了解农活,老师在空地里挖出两排小洞,让几个同学扮演菜苗,“菜苗们”一一跳进去,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全都站直了”,把土逐一在“菜苗们”旁边围了一圈,像极了“萝卜蹲”游戏,惹得我们捧腹大笑。
游戏过后,我们来到了菜园,老师精心挑选了一棵菜苗并示范栽种在地里,我用锄头挖了一个小坑,把菜苗小心翼翼地植进去,再用土把周围空隙填满,最后给它们浇了水,原来种菜也没有很难,我已经开始憧憬它们长大后的样子了。
午饭后,我们来到菜地摘菜。老师把手伸到菜丛里,用力地拔出了一大棵茼蒿。我来到春菜地,也把手伸进菜丛用力地拔出了一大棵春菜;拔完春菜我又去摘豆子;还有一片地里种了些不知名的草,老师说这草满身是宝,可以用来泡茶,我赶紧摘了几棵,送给妈妈她一定会喜欢的。最后我们又来到百香果棚下面,上面挂满了绿油油的百香果,酸酸甜甜的百香果令人垂涎三尺,但是大部分的百香果都还没成熟,而且长得比较高,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摘了几个有点熟的百香果解解馋。
当我们都沉浸在采摘中,只听“啊”的一声,一个女生跳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向她移去,原来地里溜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虫子,引得我们女生哇哇大叫,有个男生闻声跑来,大声喝道:“哪里来的小家伙也来凑热闹,赶紧加入我们中队吧!”“哈哈哈……”大伙儿乐得前俯后仰。
天色已近黄昏,春风徐徐夹着青草和泥土的香味,涌入心脾。“虫儿飞,花儿睡。不管累不累,也不管东西南北……”我们唱着悠扬的歌曲,踏上回家的旅游大巴。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欣赏》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译文: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煊赫与繁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汩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前半句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山天相接的雄浑气势。后半句说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颇有一种中流击水的气势。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将诗人那种看淡功名、看淡盛世的思想在天地之间进一步进行渲染。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啊,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三山那仙人之府。
[出自] 李清照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 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 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
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译文1:
天空中云腾雾罩,点点星光象海面上无数船帆在跳舞。好象梦见自己飞到了玉帝的住所,玉帝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已黄昏日暮,我空有一肚子才学,可是没有用武之地。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呀,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三山那儿吧。
译文2: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 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国庆节--三山岛快乐之游》
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终于到来了,爸爸妈妈也可以带我出去玩了。可是我们不知道要 去哪个地方玩,最后我们统一决定就去太湖三山岛玩,那里还可以做快艇呢。
在路上我看到了好多美丽的景色,看着一望无边等的太湖,感受着湖面上吹来的一阵阵微风。到了陆巷码头,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做快艇了。
快艇一开始很快,但是驾驶员听到我妈妈说上次西山快艇出事故的事,他也不敢再开快了。
到了岛上,空气变得更好了,我看见有自行车可以租,就租了一辆,正好那个租车的人自己家里开了农家乐,我们就决定去他家里过夜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听酒店里的人说这个岛上有很多景点,有狮身人面石、牛背石、白猫石、十二生肖石,还有三山岛的特产--马眼枣。我迫不及待得要去观看这些奇特的景观了,一个也不想放过。
我们骑着自行车,先来到了狮身人面像石前,这石头还真像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随后我们又去了牛背石、白猫石和十二生肖石等等。
所有的这些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古吴文化源远流长,有几千年历史。我们的先人用劳动的智慧创造著名的吴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除了课本知识外,吴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对吴文化的学习仅仅是个开始。我为生长在苏州而深感自豪。
《三山园丁情》
太湖语文夏令营活动的开营式上,一位老演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是要经历许多事的,有的事很快就会忘却,可有的事永远也忘不了。
太湖语文夏令营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美好的,永远难忘的。其中在太湖三山公园和作家、特级教师一起活动的情景,更使我无法忘怀。
“快爬,快爬!”殷老师抓住我的手臂,使劲把我往山上拉。我在后面咯咯地笑着,和她一起爬上了三山顶。这时,迎面走来两个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形成鲜明的对照。咦,那个矮而胖的不是写(中国姑娘》的鲁光伯伯吗?那个高而瘦的不是写《中国旋风》的罗达成伯伯吗?鲁伯伯径自走到我面前,用手拍了拍我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年级了?”我一一回答了他,又对他们俩说:“我等会儿要请你们题词呢!”“现在就题!”鲁伯伯爽快地答应了。“可我没带本子和笔啊!”不知哪位同志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一下抢过我手中的扇子,叫道:“你们看,题在扇子背面不好吗?”“好!”我不禁高兴地跳了起来。鲁伯伯先题词。他沉思了片刻,对我说:“我给你写一句《中国姑娘》里的话吧。”说完,他挥笔写下了一句话:忠诚就忠诚自己的土壤,追求就迫求自己的理想。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女排姑娘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我想,这种精神要是反映在工作、学习中,推广到社会上,那有多好!接着,罗伯伯也给我题了词,他的题词是:蜜是甜的,酿造是不容易的。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意味深长。老师和同学们围了上来,有的点头,有的啧啧称赞,山顶一片欢腾。
人群里不知哪位阿姨提出要我唱个歌,我刚想推托,不料鲁伯伯的一句话把我难住了:“我们都给你题了词,现在该你表演了!”盛情难却,我只能唱一支歌,来感谢他们两位。我刚唱完,他们就鼓掌了,弄得我不知所措。
这时,一位梳短发的妇女身后领着一群同学、老师也上山来了。她五十开外,两眼炯炯有神,装束极其朴素:上身穿件蓝色短袖衬衫,下身穿条黑色裤子。要是走在大街上,凭她这身打扮,没有一个人会去多注意她一眼。可你知道吗,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于老师走过来拉着我的手,亲昵地说:“小不点儿,跟我一起拍照去。”正在这时,一位电视台的记者请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拍一个两分钟的电视镜头,于老师欣然答应了。于是,她拉着我的手,带着其他一些同学,走下几级石阶,又开始往上走。拉着于老师的手,我立刻就感觉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偷偷地端详着她,只见她的眼角已有了很深的鱼尾纹,乌黑的头发里也夹进几根银丝。这都是辛勤操劳造成的。为了教好学生,她早上五点出门,晚上十点回家,往往累得喘不过气。她是千万教师的代表人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似乎感觉到有点累了,我和殷老师决定去船上坐一坐。走到半山腰,便听见一片幽静的灌木林里传出两个熟悉的声音。哦,那不是赵丽宏叔叔和刘征泰叔叔在谈话吗?他们两人倒真会找地方,钻到这里来谈创作了。对,请他俩也写几句话。我拐进了灌木林,把扇子交给赵叔叔,说道:“劳驾,请你给我题句诗好吗?”“好吧。”赵叔叔写的不是他自己的诗,而是罗丹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和创造——追求理想,创造未来。刘叔叔接过扇子,写下了一句这样的诗:生活,一本翻开的大书;书本,一个壮阔的世界。题完后,他们又问起我将来的打算。“想做诗人?”赵叔叔问,因为他就是诗人。“不想。”我笑着说。“想做历史学家?”刘叔叔又问,呢,他是学历史的。“不想。”“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赵叔叔第二次发问。这回我不再摇头了,嘴里吐出一个字:“想!”
山上正好有人下来请他们两位去拍照,他们把我也拉去了。来到山顶,鲁伯伯和罗伯伯也在,鲁伯伯正被一群女同学包围着,罗伯伯开起玩笑来了:“中国姑娘包围着‘中国姑娘’——一个没有辫子的‘姑娘’。”我们哈哈大笑。鲁伯伯好不容易冲出了“包围圈”,向我们这里走来。罗伯伯当着鲁伯伯的面怂恿我说:“去,跟鲁光一起拍张照。”我笑着回答说:“如果鲁伯伯愿意的话,我就拍。”鲁伯伯的回答很风趣:“怎么不愿意呢?我想请你也请不来呢!”“好!那么就来一张。”摄影师很快摆好了架势,我甜甜地笑着,跟鲁伯伯、罗伯伯、赵叔叔、刘叔叔在一起留影。像刚才同于老师携手登山一样,幸福的暖流,又一次涌上了我的心头……
这是1983年7月26日,在太湖中的三山上,园丁们留下了对下一代的无限深情。
《游焦山》
镇江有三山:焦山、金山、北固山。
我独爱焦山。它虽然既无北固山那众多的古迹,又无金山那辉煌的庙宇,但却有的是漫山遍野的竹子。
当我一踏上焦山,就意识到今生是难忘怀于焦山的竹了。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词来赞美它,我只觉得自己在静谧的竹径上走,清风徐来,满耳是沙沙的竹音,弥望的是婆娑的竹影。恍惚间,竹林深处孩来一缕幽远的钟声。你闭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意境呀!再往上走,一拐弯,蓦抬头,只见远处的石径尽处,万绿丛中露出一角杏黄的古刹檐角来,这又是怎样一种情趣呢?
焦山的竹多美啊!
睹物思人,我想到竹圣郑板桥。正巧焦山有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别峰庵,便乘兴一游。导游告诉我们,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于扬州画坛的八位职业画家,他们的政治生活大多坎坷不平,故而生就一副鄙视权贵、愤世嫉俗的傲骨。画如其人,他们作画也敢于突破陈规,画风泼辣,笔墨酣畅,琳漓尽致地抒发其难酬之壮志,发泄其内心之愤懑。“你们看板桥的竹,”导游指着墙上的竖幅说,“多么佩强、挺拔,这是人格的写照!”我仔细端详那画,腰也不自觉地直了。
焦山的竹不仅是秀丽的,而且是有骨气的。
古往今来,具有竹那种高洁品格的仁人志士何其多呵!你知道“焦山”这名字的由来吗?相传东汉末年,学士焦光隐居此山,樵柴为生。他学问高深,精通医术,常为周围的村民治病。汉献帝三次下诏,邀他出山为官,他都拒不应诏。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山为焦山。不信,你可到焦山三诏洞一看,里边焦光正襟端坐,一手执书卷,一手作摆动状,似乎在说:“不去,不去,_我不去做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追求名利,这不正是竹的品格吗?
吴晗先生曾经引用孟子的话说:所谓骨气,就是富贵不熊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说焦光拒诏是富贵不能淫的话,那末焦山古炮台就是威武不能屈的明证了。当你来到荒芜的古炮台,当你抚摸着满身是累累弹痕的古炮时,逝去的岁月仿佛又重新回到眼前:1840年,英帝国主义军舰侵入长江,攻至镇江。镇江驻军只有一千五百人。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面对装备着洋枪洋炮的英侵略军,毫不畏惧,殊死奋战,直至全部壮烈殉国。恩格斯对此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竹的气节。
焦山美,不仅因为它有那漫山遍野的秀竹,更主要的是焦山那一石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显现出竹子那样的高风亮节来,促人深思,催人奋发。这就是焦山真正的魅力。
我爱焦山!我更爱焦山的竹!
《焦山的竹》
镇江有三山:焦山、金山、北固山。
我独爱焦山。它虽然既无北固山那众多的古迹,又无金山那辉煌的庙宇,但却有的是漫山遍野的竹子。
当我一踏上焦山,我就意识到今生是难忘怀于焦山的竹了。我实在找不到适当的词来赞美它,我只觉得自己在静谧的竹径上走,清风徐来,满耳是沙沙的竹音,弥望的是婆要的竹影。恍惚间,竹林深处飘来一缕幽远的钟声。你闭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意境呀}再往上走,一拐弯,蓦抬头,只见远处的石径尽处,万绿丛中露出一角杏黄的古刹檐角来,这又是怎样一种情趣呢?
焦山的竹多美呵!
睹物思人,我想到竹圣郑板桥。正巧焦山有板桥曾经读书的地方—别峰庵,便乘兴一游。导游告诉我们,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于扬州画坛的八位职业画家,他们的政治生活大多坎坷不平,故而生就一副鄙视权贵、愤世嫉俗的傲骨。画如其人,他们作画也敢于突破陈规,一画风泼辣,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发其难酬之壮志,发泄其内心之愤慈。“你们看板桥的竹,”导游指着墙上的竖幅说,“多么倔强、挺拔,这是人格的写照!”我仔细端详那画,腰也不自觉地直了。
焦山的竹不仅是秀丽的,而且是有骨气的。
古往今来,具有竹那种高洁品格的仁人志士何其多哉}你知道“焦山”这名字的由来吗?相传东汉末年,学士焦光隐居此山,樵柴为生。他学问高深,精通医术,常为周围的村民治病。汉献帝三次下诏,邀他出山为官,他都拒不应诏。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山为焦山。不信,你可到焦山三诏洞一看,里边焦光正襟端坐,一手执书卷,一手作摆动状,似乎在说:“不去,不去,我不去做官。”——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追求名利,这不正是竹的品格吗?
吴晗先生曾经引用孟子的话说:所谓骨气,就是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说焦光拒诏是富贵不能淫的话,那末焦山古炮台就是威武不能屈的明证了。当你来到荒芜的古炮台,当你抚摸着满身是累累弹痕的古炮时,逝去的岁月仿佛又重新回到眼前:1840年,英帝国主义军舰侵入长江,攻至镇江。镇江驻军只有一千五百人。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浸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面对装备着洋枪洋炮的英侵略军,毫不畏惧,殊死奋战,直至全部壮烈殉国。恩格斯对此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通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竹的气节。
焦山美,不仅因为它有那漫山遍野的秀竹,更主要的是焦山那一石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显现出竹子那样的高风亮节来,促人深思,催人奋发。这就是焦山真正的魅力。
我爱焦山!我更爱焦山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