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有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13:51:06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1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瓜代有期”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是说齐侯派遣连称、管至父两个人戍守边关,他们虽不想去,又不能不去,就问齐侯:“何时能回来?”齐侯正在吃瓜,随口说:“明年瓜熟时候吧!”瓜一年一熟,也就是一年后可以回来。 一年之后,齐侯却忘了约定,连称、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说:“瓜已成熟,您是否该派人接替我们了?”齐侯赖皮:“再守一年吧!”两人暴怒,结下心结,后来就趁机带兵回来,把齐侯杀了!
后人就用“瓜代有期”比喻换人接替的日子快要到来,从今年食瓜之时,到明年瓜熟之日,一定找人替代。 就是要有诚信。故事中齐侯不守信用,终于被人推翻,说明做人要守信,否则会自讨苦吃的。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2
出处:《左传·庄公八年》。
意思:原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齐侯派遣连称、管至父两个人戍守边关,他们虽不想去,又不能不去,就问齐侯:“何时能回来?”齐侯正在吃瓜,随口说:“明年瓜熟时候吧!”瓜一年一熟,也就是一年后可以回来。
一年之后,齐侯却忘了约定,连称、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说:“瓜已成熟,您是否该派人接替我们了?”齐侯赖皮:“再守一年吧!”两人暴怒,结下心结,后来就趁机带兵回来,把齐侯杀了!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
《期的成语,带有期字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24个关于期的成语,带有期字的成语及解释。
以“期”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期颐之寿] 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期”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文期酒会] 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集会。
[为期不远] 为:作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三期贤佞] 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不期修古]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不期然而然] 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不期而遇]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期而同] 指不约而同。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不期而会] ①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②未经约定而自动聚集。
“期”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位不期骄] 指地位高了,就会骄傲。
[贵不期骄] 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期”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遥遥无期] 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燕约莺期] 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
[密约偷期] 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计日指期] 指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计日以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可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后会有期] 期:时间。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
[后会无期] 以后何时相会还没有一定的日期。
[暗约偷期] 约:约定;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指男女私定终身
[暗约私期] 约:约定;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
《花开有期550字》
世上有无数种花儿,而每种花都会在特定的季节里开放,让这个世界一年四季都充满色彩。
春天,乍暖还寒,迎春花早已耐不性子,你追我赶竞相开放,一簇簇的甚是可爱。走在公园的小路上,看着路边生机蓬勃的小黄花,感受冬去春来的温暖,大地上万物复苏,小黄花则像领头羊,为其它的花开了个好头。
初夏,不少花儿紧跟着小黄花冒出头来,在这个美丽的舞台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展示着它们各自的美丽姿态。荷花也耐不住性子了,在水中翩翩起舞,它们穿着各色的衣裳,白色、粉色,还有红白、红黄相间的渐变色,一个个就像水中的贵族,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秋天,叶子黄了,世界的一切在一夜之间都凋零了,从此没有了春天那蓬勃的生机。瑟瑟的秋风吹过,不免让人心头一颤。菊花好像一个沉稳的老人,不紧不慢地走向这个大舞台,虽然它没有迎春花、荷花那样千姿百态,但它有它独特的气质。古人常把菊作为饱经战争忧患人民的代表,写出了一句句优美的诗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冬天,树叶落了,百花谢了,而梅花跚跚来迟,即使已经没有多少观众欣赏它的表演了,但它似乎并不在意,继续迎着飞雪,傲人的自顾自的开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难怪从古至今很多伟人都在赞颂它坚韧的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生就应该像花儿一样,不能着急,一步一步来,只要你脚踏实地,不断努力,终有一天你会在你的“花期”到来之时,在你的人生大舞台上向世人呈现出你最美丽的模样。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期待》
与你同行,花开有期。——题记
漫漫人生路,本是孤身一人,毫无目的,毫无动力,跋涉十几载。直到初中,你就像一道光,骤然出现,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从此,我有了目的,有了动力,朝着前方不断努力。谢谢你!是你的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期待!
我们无话不说,在教室共同奋斗,在操场一起努力,在宿舍畅谈人生……你陪伴着我度过这最后一年的初中生活。
曾记否?咱们相约一起去教室,一起在昏黄的电灯下解一道难题。用完了整整两大页草稿纸,终于解出来那刻,你我欣喜若狂,又差点因为晚回宿舍而气喘吁吁。那时的我们饱含期待,从不退缩。
曾记否?咱们相约一起去操场,一起在落日的余晖下印出奔跑的身影。挥洒下金黄的汗水,步步越过自己的懒惰,冲向我们的心中所想。那时的我们饱含期待,不断进步。
曾记否?咱们相约一起去宿舍,一起在电筒的微光下朗诵诗歌。你来了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后我接了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时又冒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时的我们饱含期待,一直前进。
但最难忘的,还是那刻。当时我不舒服,你为我打了一杯热水。你的身影被走廊灯的白光打在墙壁上,细长而消瘦,此后我脑海中一直记着这个身影。我心里念叨着,这是我最好朋友的身影,这是我的知己的身影,我必须牢记。
谢谢你这些年来的陪伴,谢谢你对我的照顾,更谢谢你让我明确了心中所想。你不仅惊艳了我初中的时光,还让我对今后的岁月多了一份期待。
希望在初中这最后一点时间,我们都能完成最后的冲刺,去实现我们各自的心中所想。花开有期,成长亦有期。期待未来,有梦可追,有岁月可循,有知己以伴。
《花开有期》
四时花开,有期归至。文人骚客吟诗道赋,颂春冬华绽;乐师琴家奏音荡曲,赞夏秋秀放。常说花如人,人似花,花开以四季分之,千年复千年,人世变迁,有四季长存,花期未变。是人,亦有花期。
然高阳耀池,莲满塘,数朵荷花点,竹翼曳于水上。娇粉流连,却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般红花绿叶之景。至于荷花根生积泥,自池底而上,污浊中出,而花上无沾染,纯净而无妖媚,又如周公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此花绽而百花黯,论夸者,为荷花也。人之为权贵者,同荷花,骄耀一时,而其中能正如荷花之无沾染者,亦人之大成者。
已而夏去,悲凉之风渐近。见百木枯,万花凋,知秋声已至,有怅然而失意者。环目四顾,竟有菊花开,独怒于天地间。拈起,望远山,忽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隐士,同菊也。看此时,花已无他者,菊之独放,隐见”百花杀尽我花开”之孤高。菊之君子,弃尘而归隐者,乐于田园,享于深山,如菊般独放,虽无他者相伴,以自意独会,亦是惬意!
盖秋风渐弱,肃杀之色四起,生者皆惧之而退。然上枝而迎风雪者,惟梅也。“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之风骨,纵雪压风摧,仍不屈于此间,暗香扑鼻,为梅花也。绽于寒冬,迎凛冽而不避,“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人之军士也,于梅花同骨,不惧苦痛,不畏艰险,仅思家国安危,何者可言此非人贤?
至若春和景明,冬去雪销。万木藤生,百花重见。迎春娇,牡丹艳,水仙、海棠各花争放。朱子感曰:“万紫千红总是春”亦非无据之言。此百花争艳,亦同百家争鸣之景。
花开有期,仅于适时。或如荷花开于夏,梅花绽于冬,菊花独放于秋。人亦同花,适时,终有花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自
《夜雨寄北》①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赏析: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花谢花开皆有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游大林寺》诗中有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寥寥14个字,真实地描绘了一种生物界的现象。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对这种说法表示赞同,曰:“盖常理也。”
也许有的同学会问,农历四月份.山下平原的桃花己经凋落了,为什么山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呢?
有一句俗话说:“花开有期。”这正是植物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生长习惯。各种各样的植物总要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开花,以便授粉、结籽、传代。一般来说,植物开花要选择暖和的天气,所谓“春暖花开”就是这个意思。譬如山下平原上的桃花,于阳春三月吐蕊怒放,呈现出“三月桃花满树红”的妖艳景象。事实上,桃花的花芽在头一年就分化了。可是花芽分化,正遇上四季中最寒冷的冬季。由于冬季的气温、光照等条件还不能满足花芽萌发的要求,因此花芽只好被迫休眠。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回暖。农历三月份,山下平原上的气温、光照等达到花芽萌发的要求,花芽便开始萌动,开出了美丽的桃花。可是山上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根据科学家侧算,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所以高山上的气温也就比山下平原低。农历三月,虽然山上气温也升高了,但仍低于山下平原的气温。仅仅因为缺了气温这一必要条件,虽然其他条件同山下一样充分了,花芽还是无法发育成花。以后气温不断升高,到了农历四五月,山下桃花的花期结束,而山上的气温此时却正好达到山下平原三月份的气温。其他条件早已满足,一埃气温达到要求,花芽的休眠期便会结束,随之发芽,在山寺旁竞相开放,从而出现诗人所描绘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景象。
由此可知,桃花在山上、山下开放有早有晚,实际上是桃花对不同气沮的适应,归根结底是桃花对不同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其实,不但挑花,各种植物都具有这种环境的适应性,除了反映在开花期上,还反映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例如仙人掌的叶刺等。在动物界,企鹅的“厚毛皮大衣”,蜥蜴的变色能力,也是对环境的适应性的体现。就是人类,不也存在着南方热带的孩子比北方寒带的孩子发育得早这种有趣的现象吗?
总之,整个生物界的成员都具有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性。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实际上是对所有生物所具有的环境适应性的形象写照。正因为这样,沈括才评价说:“盖常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