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莫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20:45:35
《莫愁女的传说五年级作文》
莫愁女的传说五年级作文
导语: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假去南京,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 有“江南第一湖”美誉的莫愁湖。莫愁 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是一座有着一 千五百年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 一进莫愁湖公园的大门,扑入眼 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塘。荷叶撑起一 把把绿伞,遮盖了整个水面,像一床 巨大的绿色被子盖在湖面上,一朵朵 鲜艳的荷花从密密的叶缝间探出头 来,在绿色的舞台上一起唱着欢乐的 歌。看到这美景,我做了一首小诗: 荷塘 夏日阳光照,荷花真美丽 。 缘何满堂绿?荷叶相偎依。 我们还看到,远远的`湖上架着一 座拱形的石桥,把湖的两岸连接起 来,桥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 洞。白色的石桥像一条玉带搭在绿色 的湖面上。 从公园进口处一直往里走,眼前 是一个尽显江南特色的小湖和几座假 山石。绕过小湖和山石,我的眼睛马 上被一座汉白玉塑像吸引住了——这 就是美丽的莫愁女。
她的头发挽得高 高的, 甜美地微笑着直视前方。她手 里提着一个篮子,亭亭玉立。相传莫 愁女端庄贤惠,聪明乐观,乐于助 人,后人为了纪念她,便将“石湖 城”这个地方改名为“莫愁湖”,并为她 塑像。这里,楼、轩、亭、榭倒影在 湖中,真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地方啊! 穿过一段曲径回廊,莫愁湖便呈 现在我们面前了。这几日南京近40度 的高温,下午公园内游人不多。
四、 五点钟的时候,乘着西落的太阳,我 们一家人泛舟在莫愁湖上。莫愁湖畔 真是山石松竹、花木绿荫、堤岸垂 柳、石桥座座。公园围墙外便是一座 座的高楼大厦,米黄色的居多。想那 现代社会的千家万户,足不出户就可 尽享六朝美景,真是幸福人生。我和 爸爸妈妈姐姐开着小船,静静的湖面 响着“哗哗”的水声,如此静寂让我听 得见自己的心跳“砰砰”的,心跳声和 水声呼应着,使我既紧张又兴奋。这 时妈妈唱起了歌:“莫愁湖边走,秋夜 月当头,欢歌伴短笛,笑语满湖流, 莫愁女前留个影,江山秀美人风流, 啊莫愁,啊莫愁,劝君莫忧愁……”湖 中的鱼儿吹着泡泡,向我们这些远方 的来客不停地打着招呼。 莫愁湖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莫愁女的传说五年级作文】
《莫愁的读后感想》
关于莫愁的读后感想
整理书柜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本几年前订阅的《莫愁》。随手翻翻,被一个标题吸引住了:单亲孩子心里保护。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心灵逐渐笼罩上一层阴影……
“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雨带来了万紫千红,你看,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路边的杨树挂满了‘毛毛虫’,风中的柳树长了嫩绿的叶子,公园里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盛开了。”这篇题为《春天到了》的日记,出自于一个12岁的女孩之手。她曾天真地期盼“买火柴的小女孩”来到这光明美好的世界。可谁会想到,由于一次期中考试失误,导致离婚的母亲大发雷霆,让她选择了自缢,一朵鲜嫩的花凋谢了。
唉,这怎么能怪她呢?她的母亲定是在离婚前就缺乏独立自我、职业目标和社会生活,离异后,又陡然失去了丈夫这一重要的生活支点。于是,她把对生活全部的期待和兴趣转向了唯一的对象――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关心得无以复加,对孩子之外的事情心无旁骛。而实际上,她不过是想从女儿的成功中得到婚姻失败的补偿。给可怜的小女孩不断施加无形的压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深度心里伤害。
现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者中有较大比例出自破裂家庭,但但导致这些青少年失常的心理原因之一,是离婚后父母于子女关系是否协调,而不是离婚这个事实本身。离异家庭的孩子给人的印象都是可怜巴巴,特别需要人同情。让她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必须得到别人的同情才能生活,从而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和能力。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的爱,还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所以,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必感到自卑。
自强不息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没有靠山,更增强了对自强自立的要求,也增强了自我锻炼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坚强。
《莫愁逆旅,一苇航之900字》
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纵览中华文化璀璨星空,无数哲人的感慨都从自然中兴发。王安石观日出鸡鸣山之景,方悟浮云蔽目之可笑;王阳明赏洞中花色明媚,方入格物致知之门径。曾几何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尽的浪花奔涌向走前,将他的精神思潮浸润于每一寸土地。水,是自然的矛盾体,也是生命的 映照体,它既可静水缓流,也可浪倾楫摧。生命便不也是如此吗?既如蒲草纤细,也如岩石般坚定。抗争,是生命的底色,也是生活的亮色。马孔多小镇居民即便日日笼罩在失眼症的阴影下,也从未停歇追寻自由与快乐的脚步,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无疑是生命的最好诠释,令人心生敬畏。
抗争,源于对当下现实的不满,源于对未来炽热的渴望。梵高,这位绘画界的天才,即使是开创了艺术之先河,也一直被视作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疯子。因此人们常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但是,人们只了解他诡谲的艺术风格,坎坷艰难的人生经历,却从未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即使悲观绝望如他,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心中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因此,他在绝望中死去,留下无限的唏嘘与怅惘。谁能说他是一个逃避生活的懦夫?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力尽的勇士。在被生活这条恶龙打败后,他选择前往另一个世界一个真正独属于他的伊甸园。
争与不争,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其实,争论本身即是一种抗争,抗争他人的观点,建立自身的观点体系。争论过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汲他人之所长,以图自身发展与壮大,这是生活所赋予抗争的另一层含义。生命在抗争中迸发,抗争在生命旅途中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依相生。
那么,短暂的停歇果真对生命毫无意义吗?非也。在躺平”文化盛行的当下,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中国青年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正如梁漱溟回答他父亲时所说的一样,世界的确是在一天天变得更好,中国青年也在疫情浪潮到来之际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敢为人先,不图功名利禄。他们短暂的“不争”,是为了更好地”善利万物”,以求进步。
争与不事,如何取舍,方寸之间尽显格局。生如夏花,我们当莫愁前路逆旅,不畏险滩浊浪,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的《别董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将进酒》。昨天,我和父母一起观看了《长安三万里》。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为战争陷入了混乱的故事。之后,程公公与高适回忆起李白与他(高适)的往事,也展示了李白与高适的深厚友谊。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高适与李白初遇,高适正在去长安的路上遇到了李白,李白说,高适偷了他的马匹,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高适带着和小偷一样的帽子,李白误会他了。再后来,李白觉得高适身手不错,就想让他教自己枪法,自己教他相扑之术之后,他们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们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起谈论人生大事……
还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首首激扬澎湃或者感情细腻的优美句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由此可见,李白青年时狂放不羁。李白在中年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他这时一直郁郁不得志。可是,即使他得不到重用,他还是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大唐的繁华景象,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更添一分光彩。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的《别董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将进酒》。昨天,我和父母一起观看了《长安三万里》。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为战争陷入了混乱的故事。之后,程公公与高适回忆起李白与他(高适)的往事,也展示了李白与高适的深厚友谊。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高适与李白初遇,高适正在去长安的路上遇到了李白,李白说,高适偷了他的马匹,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高适带着和小偷一样的帽子,李白误会他了。再后来,李白觉得高适身手不错,就想让他教自己枪法,自己教他相扑之术之后,他们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识。他们一起喝酒,一起作诗,一起谈论人生大事……
还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首首激扬澎湃或者感情细腻的优美句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由此可见,李白青年时狂放不羁。李白在中年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他这时一直郁郁不得志。可是,即使他得不到重用,他还是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大唐的繁华景象,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更添一分光彩。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一句高适《别董大》全诗欣赏》
出自盛唐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出自盛唐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长亭外,古道边》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记
有人的地方,就有离别,城市的历史,便使人的历史,而人的历史往往有许多次离别和重逢构成,只有离开了,才能回头,才有牵挂,才会发现种种美好。
离别往往是心痛的标志,因为离别会让我们失去一些曾经很珍惜的,一个人总是要忘记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记住另外一些事情,如同有人要靠近自己身边,必定会有人离开。所以我才一直觉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我读到过的,关于离别,最美的句子。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惶恐不安,我们不安的是以后的一些陌生,我们不安的是身边的一些空白,然而我们更应该把这些不安统统放在心底,不去理会,因为每一次离别都是一次成长。
我们曾经读过多少遍《静夜思》,可能早就烂熟于心了,但我们又可曾真正体会个中意味,只有背起行囊,远走他乡,那时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才更有韵味,所以离别不是伤心事,而是要看你怎样看待,就像对于可居他乡的游子们,虽然离乡在外,心中思念,却因为这离别懂得了珍惜。
我们不仅和身边的人离别,还和时间离别,我们和小时候离别和长大,成熟相遇,在我看来,这离别没什么不好,却有人在感伤过去的匆匆逝去,怀念什么过去的日子,然而时间依旧头也不回的向前走,才不管你是否在哪儿停滞不前,回忆过去,所以别再伤感离别了,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
死亡也是一种离别,只是一次彻底的离别,下一次的相遇或许只能在梦里。但是这也是一场庄重严肃的离别,就像在怎么喜爱生活,生活都是短暂的,所以面对这场离别,流下泪水吧,珍惜这些有泪的日子,果断的为值得的事情落下。
这就是人生,有许多次离别和重逢构成,我们每一天都在离别,早晨我们在和照样离别,晚上我们在跟黄昏离别,毕业时我们在跟同学,老师离别,出外漂泊是我们在跟父母离别,我们就在每一次的离别中逐渐的成长,逐渐的开始学会珍惜,珍惜眼前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小路边你是否依然凝望着故人的背影,你是否也看见了旅人模糊的面庞,或许他刚和自己的亲人说珍重吧,你是否也看见了少年在路边怅然若失的脸,别打扰他,他在和他的过去,和他的往昔离别。生命是一场盛大的交换,我们喧嚣的留下多少温暖,就一定能悄悄载走多少柔软,从此,不再惧怕离场。
有时候,再见是为了再见,离别是为了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