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燕山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34:58
《家乡的杨梅450字》
我的家乡燕山,那里出产酸甜可口的杨梅——燕山杨梅。请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现在正值盛夏,我们来到了燕山。在不远处的小山坡上面,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梅园便呈现在我们眼前;再走近一些看,杨梅园中绿树成荫,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杨梅树上,结着一颗颗硕大的杨梅。你可不知,杨梅最初开的是一朵朵白色的花,好似一位穿着白色衣裙的小姑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从花蕊中长出了弹珠大小的青色的杨梅。在太阳的照射和雨水的滋养下,青色的杨梅逐渐呈现出鲜红的颜色,像一颗颗红玛瑙,十分诱人。闻一下,一般淡淡的清香扑鼻面来,是那样的香甜。若你经不住诱惑,将杨梅放入嘴中,那你马上就会后悔了,由于杨梅还没完全成熟,放进嘴里就可能酸掉你的牙齿。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盛夏六月,那时的杨梅基本已经完全成熟,从红玛瑙演变成黑宝石。瞧,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杨梅恰似一颗颗银光闪闪的黑宝石,它们在树上“倒挂金钩”。你禁不住会伸出手去,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咬下去,红色的果汁喷涌而出,一股甜中带酸的味道让你欲罢不能。
肉汁饱满,味甜,颗颗值千金,这就是家乡的杨梅。怎么样?明天夏天,我在燕山等你哟。
《读《马诗》有感500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篇,本诗以马自喻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迫切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本是作者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也被后世人称之为“诗鬼”,李煜的一生和其他诗人不同,他的一生可以算是很坎坷,但是他仍十分有才华,李贺曾说过:“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每当我读他的古诗,都会被他的品格感染。
这首诗的诗意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雪连绵的燕山山脉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给他带上经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报效祖国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志向。这也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一点:人要有志向,有目标,有希望,才会有成就。如果漫无目地的学习,最终是不会有收获的,人生也不会精彩。所以我们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有更多的成就。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希望,新的理想,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更远大的志向,只有在当下努力,才有可能展望未来,新的学期让我们奔着新目标一起努力!
《开心的沙漠之旅作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你们见过过沙漠吗?你们去过真正的沙漠吗?上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沙漠玩,我玩的特别开心,那经历真的到现在都让我念念不忘。
我们是跟着一个团队一起去的沙漠,因为我们是自驾游,而且晚上要在沙漠搭帐篷住的。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准备要用的东西准备的很晚,我看着地上的行李觉得他们要把家都搬出去了,生怕我和弟弟东西不够用,爸爸妈妈真是辛苦了。而我早已兴奋得恨不得马上就出发,我可是从来没有住过帐篷,我真的太期待了。早上爸爸妈妈早早的把我和弟弟叫醒,每人吃了一大碗面条,都饱饱的出发了。路上的时间很长,团队的车队也很长,我们要互相照顾,所以速度不能太快。但是跟着我的小伙伴在一起,我们在车上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并不觉得无聊。
过了大青沟我们便向沙漠出发了,在路上,我和伙伴们打开了车子的天窗,我们通过天窗站起来,吹着大自然的风,看着车外的风景,心里真的是美滋滋的。那感觉,我就像一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
带着一路满心的好奇和期待,我们终于到了沙漠。沙漠的头里是一片树林,这个季节,正是生树毛毛的季节。我们一下车便看见刮的漫天的树毛毛,我们都在说:“哇,下雪啦!”一眼望去那片树林地下更是一片厚厚的白白的树毛毛,远远的看去跟雪地真的没有什么区别。终于我们走进了沙漠,眼前的一幕让我惊掉了下巴,这真的跟电视上看到的沙漠一模一样呢,真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海。我们几个伙伴根本来不及听爸爸妈妈说的什么,撒腿就往沙漠里面跑。我们一会坐在沙漠里玩沙子,一会爬到沙漠的最高处,一会从最高处滑下来,一会又把鞋脱掉……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玩过这么多沙子,真的是太开心了。而爸爸妈妈们就辛苦了,他们一会搭帐篷,一会搬行李,一会准备吃的……等我们再看去他们那边的时候,他们已经搭好了一排帐篷,有的帐篷上面还挂面了小灯,看起来漂亮极了。大人们已经开始准备架锅、生火、做饭,而我们又开始钻进帐篷里面玩了……
没过多一会儿,我们突然听到了音乐的声音,我们顺着音乐的声音方向一看,原来是歌手们已经搭好了舞台开始表演了,大家的晚饭也做好了,还很丰盛呢!有鸡有鱼有青菜。我们跟着演员们一会做游戏,一会唱歌,一会跳舞,高兴的吃吃喝喝,真的是开心到乐不思蜀了。大家玩的都特别尽兴的时候,旁边的叔叔们竟然架起了篝火,放起了烟花!我们手里拿着小烟花,围着篝火又唱又跳。就这样我们玩到了很晚大家才陆续的去帐篷里面休息。这时,音乐停了下来,欢笑声停了下来,大家都已经进到自己家的帐篷里面。我们可以互相听得见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在看今天的照片和视频,有的人早已累得打上了呼噜……而最不一样的就是我们一家四口人,我们根本没有在帐篷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爬到了沙漠最高的坡上,当我们躺下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头上的星空,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过有这么多星星的夜晚。我们找到了北斗七星,爸爸告诉我北斗七星的勺子把对着的最亮的那颗星星就是北极星,我真的找到了,那颗北极星真的是空中最亮的星星。我们一家四口人躺在沙漠最高的坡上,一边看星星一边聊天,远处传来一种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帐篷里的伙伴窃窃私语的说话声......这感觉真的好美!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员早早做好了早餐,我们喝了粥,吃了馒头,饱餐之后便开始返程了。
这次沙漠之旅让我体验到了一次不一样的游玩,直到现在还让我念念不忘。大自然是神奇的,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爱生活爱体验的心,经常走进大自然,感受它的美妙。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译文] 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吹落在轩辕台上。
[出自] 李白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bǐng) 靫(chá)。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
注释:
《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烛龙,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两句意为:烛龙栖身在寒门,尚能放出光耀犹如白昼。
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两句意为:本来为日月所照的幽州,为什么现在却不见阳光,只能听到满天北风在怒吼?这是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鞞钗,当作鞴钗。虎文鞞钗,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这是一首乐府诗。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名句释义: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①燕山:山名,在今天津市蓟县北。 ②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③北风行:乐府杂曲歌词的曲名。
这两句是说,燕山一带的雪花像席子那样大,片片落满了轩辕台。以夸张的手法,写雪天大寒,严酷的景色,烘托出边疆战士艰苦的守边生活。
译文1:
烛龙栖身在寒门,尚能放出光耀犹如白昼。本来为日月所照的幽州,为什么现在却不见阳光,只能听到满天北风在怒吼?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地吹落在轩辕台上。幽州的思妇一年十二个月,没有了歌声,没有了欢笑,一直双眉紧锁着,站在门口看着行人,想着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对远在长城的丈夫更担心。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箭袋中有一双白羽箭,可是蜘蛛已经结网,生有尘埃。空有箭在,丈夫已经战死,不会再回来了!不忍心再见到此物,烧了它,让它成灰烬。即使黄河捧土可塞,可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思妇之恨也难裁。
译文2:
龙栖身在寒门,尚能放光芒;
照黑夜如白昼,驱黑暗而见黎明。
可是,日月的神光为何照不到这里?
只有那漫天卷地而来的北风,在那里怒吼着肆虐横行。
燕山的雪花大如席,铺天盖地;
一片片,一片片,疯狂地吹向了轩辕台。
十二月的幽州啊,思妇停止了歌唱,没有了笑脸,双眉紧锁无欢颜。
倚门伫望远行的人,想起我的夫君在北方前线,那彻骨的寒冷呀,实在难耐。
我们分别于危难,你持剑赴前线;
临行时赠我虎纺金饰的鞞靫,内装一对象征爱情的白羽箭。
现在,羽箭蒙尘结蛛网,箭犹在,征战的你是死是活未复还。
我实在不忍看到它,忍痛一炬,全都成了灰烬。
就是这滚滚不息的黄河,捧起一捧捧泥土,也可以将它阻断;
就是那北风狂吹,雨雪凄寒里的无限忧恨,最难消除。
赏析: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为:
借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思妇自焚白羽箭,那可是他们爱情永固的证物——主人焚之,却无法消释心中的怨恨。矛盾心理展示无遗。
“燕山雪花大如席”,极夸张之奇效,尽比喻之妙能,极言北方之苦寒,然征夫还在更加苦寒之地;“北风号怒天上来”,气氛肃杀可怖,让人最难敌!
典故的巧用,深刻的展示了国难将临这一历史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百姓生死的强烈隐忧。其妙句妙语,字字玑珠,句句崔嵬,有撼山动地之伟力。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山一带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一片片疯狂地吹到轩辕台上。
此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燕地泛指我国北方地区。“燕山雪花大如席”,是高度的艺术夸张,却又不失其艺术的真实。此句极言燕地山川的苦寒难耐,以渲染气氛,隐射时局的危急之势,喻大唐江山已摇坠将倾。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我虽手捧泥土,仍可以把黄河堵断,唯我这北风雨雪中的怨恨呀,难以排遣。
黄河虽然汹涌湍急,犹可以捧土堵之。捧土塞黄河,事实上不可能,诗人以夸张之法,极言消除北风雪雨中思妇的怨恨,比起以捧土堵黄河来,还要艰难。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又称为“诗仙”。
诗词评价: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诗薮》)。
创作背景:
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秋,游幽州时作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 大漠沙如雪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马诗》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全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解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长城赞》
莫非这是一道弯曲的脊梁?
哦,燕山老了,进入垂暮之疆
岁月压给她太多的磨难,
折弯了筋骨,耗尽了力量.
不r燕山却说,她还强壮,
春来时,焕发了青春容光。
那弯曲的,是她挽起的雕弓,
满弦待发的是千年铸就的希望!
《有关家的说明文》
我的家在新建的燕山小区。小区内座座楼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小花坛、小水池、小沙池、菊萄园、小花园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相嵌在楼房的周围。听大人们说,这个小区是全国的模范小区,在全国的评比中得过奖,还是济南市的十大景观之一呢!
我的家就座落在这美丽的世界之中,.这是一座五层高的楼房,大红色的水沙石把它打扮得很漂亮。
“吱—”门开了,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普通的家,也是我和爸爸、妈妈共有的“窝”。这套房子摆设朴素、文雅、大方,每当我回到这个新家,总感到又温暖,又安全。
们厅不太大,也没有什么多的摆设,门厅顶上既不像人民大会堂那么满天繁星;也不是宾馆里豪华的吊灯,只是一盏很平常的节能灯。晚上我打开灯。亮亮的灯光照在红红的地板上,都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门厅的南边有两个房间,一间是客厅,另一间是爸爸、妈妈的卧室。一进客厅,就看见一架黑色的大钢琴。一套黑白相间色的沙发文雅、大方,对面的组合橱是专门放书、电视机、艺术品和衣服的。窗户下是一个写字台,它是爸爸、妈妈的,有时我也在那里写作业。
爸爸、一妈妈的卧室里,有一张席梦思床,还有一个床头橱和一个大衣柜,这是妈妈、爸爸放衣服的地方。
我的房间,是一个九平方米的小“窝”,这是我的小天地,它有一张小木床、一个床头柜和一张写字台,我经常在我的小窝里做作业、看书或做其它活动。有时我的写字台非常乱,我也不想收拾,妈妈总是说“自己的事自己干”。没办法,我只好马上把它收拾好。
你说我的家好玛?欢迎你们到我家来。
【作文点评】
读了这篇作文,保深感到小作者生活在美的世界中。小作者条理清哭地向我们展示了优美环境中的家庭美。第一自然段,描绘了祈建小区的环境关。接着写了楼房的外表美。然后介绍了这个新家的整体美。在第四、五、六、七自然段中,叙述了门厅、父毋卧室与自己的“窝”的朴素关。这种美,使小作者感到既温暖又安全。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的家虽然哲时还不兵备小作者家的条件,但我们深信,随着四化建设的进辰,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或超过。希望小读者用自己的笔描写自己家的美。祝你成功。
《酸枣树》
除了在燕山的北大梁,我似乎再也没有见过这种普通而又普通的植物,而我又无法忘记它。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到离区中心很远的北大梁去爬山。平时看惯了闪着银光的炼油堆,闻惯了化学药品的恶臭的我们,终于见到了大自然,终于闻到了自然的气息。我们像一群刚出壳的小鸡哪卿喳喳地奔向“母亲”的怀抱。
可是,正当我兴高采烈地与同学们抢着野花的时候.一个针一样的东西在我手背上一剐,血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把我疼得轻轻地叫了一声。刚才还为一束野花归谁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同学们一下子围到我周围,有的轻轻地问我.“怎么了?’有的跑去找老师要红药水,还有一个小女孩掏出一块漂亮的花手帕将我的手裹上。当我们把这些都处理好了,才想起来找“罪魁祸首”。这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我的身旁立着一棵带刺的灌木.同学们告诉我这是酸枣树。
我怀着忿然的心情打量着这个“凶手,它的个头儿还没有我高,灰褐色的枝干,由于长期缺水而变得干巴巴的卜没有一点生气,一根根火柴棍粗细的刺直挺挺地向人们示威.唯一能够显示它还带着生命力的是那几片稀稀落落的小叶子。酸枣树,一种其貌不扬或者说其丑无比的植物就这样在我心里落了根。
以后。我又和同学们上了几次北大梁.有一次,我发现,酸枣树会开花,它的花很像米兰开的花,淡黄的,小小的,却没有米兰花那样的香气,当时我对同学说,这种树只配开出这种花。
初三毕业时,同学们又相约着到郊外去野餐,而且又选定了北大梁.于是,我又一次见到了它—酸枣树.这一次,我惊异地发现它居然结果了。这果自然叫酸枣.绒了果的酸枣树似乎美了许多,它的干不再干枯,像在哺乳的母亲,它的躯干中充满了“乳汁”。它的叶了似乎更少了,但是比以前丰盈了许多,像绿色的水珠,垂悬于枝丫之间;一个个尚未成熟的酸枣,羞怯地躲藏在树叶底下,偷偷地向我们巴望.我不禁窗出一句:真可爱。一位老同学奇怪地说:“当初枣刺可扎得你淌泪啊。”我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是啊,原来它是伤害了我,但也许是我先妨碍了它。
忘了前嫌,枣树似乎显得可爱了许多。我和同学在酸枣树旁点着了掩火,_望着冉冉上升的炊烟,我们突然像有了说不完的话,.从小学就在一起生活的伙伴厂仿佛现在才发现彼此的优点。大家仿佛忘记了那永远无休止的争吵,只是聊着几年来一起学习的生活.我又想起了那条花手帕,它已经在我们的一场“战争”中被撕毁了—当时我们多傻啊.忽然有人提议说,咱们就采酸枣互相留作纪念吧。于是,那一顺顺小巧的、绿的、可爱的酸枣在我们手中传递著,传递着,就像两国大使在互换备忘录。同学们都是郑重的,就像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接受洗礼.这时候,那曾被我视为“丑八怪’的酸枣树在我心里就像阿拉伯人心中的耶路撒冷一样神圣了。
我把10颗小酸枣放在了一个精致的小盒中,现在它们已经蔫了,千了的酸枣显得更加可爱—它们变得红彤彤的。看到它们,我就想起我那些可爱的同学,他们那红扑扑的笑脸和红红的心。
现在,我看不见那些矮小的酸枣树了,但我的眼前却常常浮现出它的身影,还有围坐在它周围的那群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