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布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24 01:33:03
《她笑了》
科学课上,老师布置了“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同桌苏瑶皱着眉,手里的盐罐都快捏变形了。她试了三次,鸡蛋始终沉在杯底,鼻尖沁出细汗,眼圈都有点红。
“别急,我帮你看看!”我凑过去,发现她盐加得太少,还没搅拌均匀。我们一起把杯子里的水倒了些,重新加了满满两勺盐,我拿着筷子快速搅动,盐粒渐渐化开,水变得浑浊起来。
苏瑶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盐水里。鸡蛋先晃了晃,竟慢慢离开了杯底,像个小皮球似的浮了上来!她瞪大了眼睛,愣了两秒,突然嘴角向上扬起,眼睛弯成了月牙。
“成功啦!它浮起来了!”她拍手欢呼,脸颊泛起甜甜的红晕,之前的沮丧全没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脸上,那笑容比春日的花朵还灿烂。她拉着我的手,反复看着浮在水面的鸡蛋,眼里满是欢喜。
原来,坚持和互助能换来这样甜美的笑容。那一笑,不仅印在我心里,更让我明白,遇到困难不放弃,就会有惊喜等着我们。
《扎染》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做手工,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因为呀,我早就想试试那个像“变魔术”一样的扎染啦!
一吃完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做好准备工作,一颗又大又圆的火龙果,一块雪白的小方巾,一盒橡皮圈和一盆清水。
首先,拿起方巾对折,再折出一个三角形,再对折......就这样一下一下叠得整整齐齐。用皮筋用力把方巾中间扎紧,又在旁边多扎了几段,放在一旁备用。
然后,拿出火龙果,剥皮碾碎,加了少许的清水,过滤掉果肉,一碗清甜的火龙果汁就制作好了,看得我直流口水。
最有趣的染色环节到啦!把扎好的方巾放进火龙果汁里浸泡十分钟,取出方巾拧干,剪掉皮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展开方巾的一刹那,我“哇”地叫出声,太神奇了,方巾上出现了一轮轮红色圆圈,像是个神秘的星盘,吸引着我去探索。
这次的手工,我还学到了新的知识:扎染是一个古老独特染色技艺,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还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
《我的“小院”》
今天,老师布置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手工作业。我决定做一个美丽的小院子。
我准备了以下材料:一块漂亮的月饼盒板子当作底盘、硬纸片做小房子,还有鸡蛋托、树枝、落叶、黑米、红豆、红色卡纸、胶枪、胶棒、剪刀和一些小果实。
制作时,我先把硬纸片做成小房子,用胶枪固定在月饼纸盒板上。再用剪刀把鸡蛋托剪成一个个小谷仓,稳稳地粘在房子的前面。然后,我抓了一把黑米和红豆,仔细地装满小谷仓,滴上白胶,让红豆和黑米不会洒落。接着,我把捡来的树枝插成篱笆,用落叶装饰院子。最后,我在红色卡纸上写了个大大的“福”字,贴在谷仓上面,房子周围点缀上圆滚滚的果实。
看着这个“五谷丰登”的小院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处小院不仅装满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还承载着我动手实践的快乐与自豪!
《豆子成长记》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泡豆芽。一到家,我就开始动手实践起来。我先抓了几把绿宝石似的豆子,把它们放进一个直径25cm,高15cm的盆子里,再倒入一些清水,我用手捏了捏这些豆子,硬硬的,凉凉的。
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这样硬邦邦的豆子,真的能泡出豆芽来吗?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放学回家,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到阳台去看看我的“生命豆”长大了没有。让我惊讶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绿豆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一颗颗绿豆的颜色由深变浅了,不仅如此,体积也比之前大了一倍,把身上的“绿衣裳”都给撑破了。豆子中间还长出了一根小小的芽,大概有1cm,像一根迷你的小象牙。
我盼望豆芽们快点长大,变得强壮起来。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阴
早上刚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我那可爱的小豆子们了,原本嫩绿的豆瓣,此时已经吐出了柔软的叶子。像一根根银针似的芽儿比前几天长得更高、更茂盛了。这些芽儿姿态各异:有的弯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像正在谢幕的舞者;有的站得笔直,像等待候场的士兵。远远望去,它们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真像一位位身着绿纱裙的精灵在翩翩起舞。
通过这次对豆子成长的观察,我发现小小的豆子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们不断努力生长,终于长成了豆芽。我也要学习它们这种努力向上的精神!
《绿豆发芽记》
10月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写观察日记。我思来想去,决定亲手种植绿豆,亲眼见证它们如何蜕变成鲜嫩的豆芽。晚餐过后,我特意向妈妈讨要了一把绿豆。这些小巧的豆子身披深绿色的外衣,腰部还巧妙地勾勒出一道白色的小“拉链”,摸起来硬邦邦的,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我轻轻地将它们放入清水中,让它们尽情享受一场舒适的“沐浴”。
10月2日 星期四 阴
清晨,我一睁开眼就迫不及待地冲向我的绿豆。哇!它们的蜕变真是令人惊叹不已!经过一夜的滋润,绿豆们仿佛喝饱了水的胖娃娃,体积比昨日膨胀了一大圈,绿色的“外套”被撑得裂开,露出了里面白皙的肚皮。更有一些急性子的绿豆,已经悄悄探出了白嫩的芽尖,显得格外惹人喜爱!我小心翼翼地为它们盖上了一层纱布,让它们保持湿润。
10月4日 星期六 阴
两天过去了,绿豆们再次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们的芽已经茁壮成长,足有两三厘米之长,大部分绿豆的外壳已经完全脱落,露出了两瓣淡黄色的豆瓣,宛如初生的婴儿般娇嫩。它们的根须也愈发繁茂,细细白白,交织成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团结的力量。
10月6日 星期一 晴
又过了两日,小豆芽们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它们的叶子愈发宽大翠绿,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惊喜地发现,它们的茎也变得更加粗壮,上面还长出了一些细小的绒毛,仿佛穿上了柔软的绒衣。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感慨:小豆芽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的奇妙与伟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对豆芽生长过程的细致观察,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同时,我也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好与惊喜。
《我的纸盒机器人》
今天晚上,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让我犯了难,直到看到电视机面前摆着的机器人模型,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金点子,就做个纸盒机器人吧。
说干就干,我拿来三个大小不一的白色纸盒。把最大的正方形纸盒当机器人的身体,先在中间用小木签贴成四排,再在上面用8个小圆珠贴好当它的“按钮”,小圆珠很小,贴的我满手都是胶水。然后再用银色弹簧给它装了两只长长的手臂。
接下来,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眼睛、鼻子、嘴巴全画好,刚想把“脑袋”贴上去时,却总贴不好,纸盒一歪就掉。我盯着桌上的双面胶,灵机一动——在两个纸盒连接处贴了圈“十字形”胶带,机器人的“脑袋”终于稳稳地立住了。妈妈还拿来两根牙签镶在“脑袋“上当天线,方便它随时接受信号。最后我又拿来两个一次性水杯来当它的脚。这样我的机器人就完成啦!
如果下次写作业累了,我就能摆弄一下我的纸盒机器人。它或许没有商店里的玩具好看,却是我用双手一点点拼出来的宝贝,里面藏着我和妈妈一起动手的温暖时光,也让我明白:只要肯动脑,普通的纸盒也能变成了不起的”小发明“。
《周末趣事》
周五,老师布置了一篇日记,要写《周末趣事》。我想,终于有机会美美地玩一下了。
周末早上,天公不作美,竟飘起了小雨,雨点“沙沙沙”的打在窗户上,像我的心情。妈妈说:“今天没法出去玩了,不如练会儿古筝吧。”向来还算听话我点点头,跑到古筝前坐下,今天就练四段锦里的《清风弄竹》吧。
我翻开琴谱,看着上面弯弯的音符,仔细地弹了一遍,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想起老师说过:“弹这段要轻,就像风吹过竹林,像月亮洒在地上。”我抬起手指,继续轻轻碰了碰琴弦,哎呀,力气太大了,“咚”的一声,像小石子掉进水里,一点儿也不好听。
这时,雨点敲窗户的声音更清楚了,“滴答——滴答”,绵绵的,暖乎乎的。妈妈说:“要是你的手指也像小雨滴一样轻,会不会就好听了?”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重新坐好,轻轻地,让手指像小蝴蝶一样落在琴弦上。“叮——”清脆的声音飘了过来,真的像风轻轻吹过,我越弹越开心,指尖跟着雨点的节奏动起来,好像真的看见月亮挂在天上,清风绕着古筝转圈圈。
我的琴声也把爸爸吸引了过来,爸爸直夸我说:“弹得真好啊!”我开心地笑了笑。妈妈也跟着附和:“的确是呀,从清风的轻柔弹到流水的灵动,再到竹影的婆娑,最后以干净的泛音结束。的确是一首好听的曲子呀!”
听着爸爸妈妈的表扬,看着窗外滴答的雨,摸着古筝上暖暖的木纹,我觉得这个雨天的弹琴时间比出去玩还好玩呢。
这应该算是周末趣事吧!
《西瓜观察日记总结之有瓜一起吃》
这个学期,老师布置了有趣的西瓜种植作业。我家阳台上结出了五六个圆滚滚的大西瓜,我决定把它们带到班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明天就要开吃瓜大会了,我的西瓜们早已准备就绪。“一号”西瓜体型椭圆饱满,随时准备“贡献”自己的一份甜蜜;“二号”西瓜是这三个中最大的,翠绿油亮得仿佛要滴出水来,它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尝到这份甜美——据说在日本、韩国,一个西瓜要卖到几百块钱呢,想到这儿,我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吃瓜大会终于开始了!刀切下去的瞬间,只听“咔”的一声,清脆极了!红彤彤的瓜肉上溢出饱满的汁水,果肉就像晶莹的红宝石,透出一股独特的清甜气息。我还听见同学们的欢笑声,老师们组织大家排成一条长队,都快排到教室外面去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吃这东西十分香,但大家一起吃才更香!
轻轻咬下一口瓜,汁水在嘴里喷发而出,宛如清泉般滋润着每一个味蕾。瓜肉清凉可口、入口即化,回味无穷。看到全班同学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心里美滋滋的,早已乐开了花——连西瓜仿佛都变得更甜了。
我也真正意义上明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用自己亲手种的瓜带给全班快乐,这份成就感,比什么都更让人满足和幸福。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个小实验。我思前想后,决定做一个“盐水浮鸡蛋”的实验。
于是乎,我就找来了本次实验要用的材料:一个杯子、一杯热水、一个鸡蛋、一杯盐和一根筷子。我要用以上这些材料完成这个实验。
首先,我把热水倒进杯子里,接着,放入少许盐,又把鸡蛋放进水里,只听鸡蛋“扑通”一声沉入水底。鸡蛋居然纹丝不动,像一块儿睡着的大石头一样。我着急了,急忙跑去问妈妈,妈妈让我再多放些盐试一下。于是,我又在水中加了许多盐,盐像一片片雪花般缓缓飘落,沉入水底。然后,我用筷子轻轻搅拌,鸡蛋就像一个醉汉一样摇摇晃晃的,我趁热打铁,放入更多的盐,拿筷子猛地搅拌起来。“哇!鸡蛋终于浮起来了,我成功了!”我欣喜如狂地喊。
我喃喃自语:“为什么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呢?”妈妈听后,笑着说:“那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所以鸡蛋会下沉;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所以鸡蛋会浮起来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诗中所说,要想明白一个道理,必须要亲手去实践。今天这个小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以后我一定要多做这样的小实验,来丰富我的课外知识。
《写作让生活更美好》
以前的我最害怕写作文了。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作业,我的脑袋就像被塞了一团乱麻,咬着笔杆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直到三年级那次"我的小秘密"主题征文,彻底改变了我。
记得那天,肖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淡蓝色的笔记本:"老师发现你虽然不爱写作文,但日记里的小故事都很有趣。要不要试试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作?"我翻开本子,发现每一页都画着可爱的插画边框,好像在邀请我把心里话写进去。
从那天起,我开始用这个特别的笔记本记录生活。下雨天,我写"调皮的雨滴在窗玻璃上赛跑";看到校园里的流浪猫,我写"小花猫像一团会走路的棉花糖"。慢慢地,我的作文不再干巴巴的,而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比喻。有一次写"校园的早晨",我这样描述:"早读声像一群小鸟,扑棱棱地从每间教室飞出来,在走廊里打着转儿。"肖老师把这句用红笔画了波浪线,还在旁边画了个笑脸。
五年级下学期,我参加了用行动守护美丽家园征文比赛。站在颁奖台上时,我的手心全是汗。当听到"《梧桐树医生》获得一等奖"时,我差点跳起来——那篇作文就是写我们家门口那棵老梧桐,我把它想象成一位爱讲故事的老爷爷。现在,我的书包里总装着两个本子:一个是作业本,另一个是我的"故事宝库",里面记满了突然冒出来的奇思妙想。
原来写作就像搭积木,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集起来,就能拼出五彩斑斓的世界。每当我翻开那些写满故事的本子,就觉得特别幸福,因为它们让平凡的日子都变成了会发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