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雨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10:27:29
《最美金象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大诗人苏轼笔下的杭州西湖。可在我心中,我们校园的金象湖比杭州西湖还要美。
远远望去,金象湖的水面上停着一只美丽的天鹅,对而扑闪着翅膀,仿佛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在跳舞。漂亮极了!走近看看,荷花、荷叶,都枯萎了,让我想起一首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虽然荷花枯萎了,但是还有我们的喷泉,喷泉喷出来的水清澈又漂亮,有的像一个个圆圆的皮球;有的像一串串倒挂的珍珠;有的像一条条洁白的飘带……形态各异的水柱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形成一道道小小的彩虹,成为湖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金象湖的旁边有一棵非常漂亮的树。它的颜色看上去有点红,也有点紫,两个颜色混起来,真是美不胜收啊!湖岸边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一只小狗;有的像低头吃草的小牛;还有的像遥望远方的小鹿……有趣极了!
金象湖给我们学校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失去了它,那我们的校园就是去了一种特别的美。
《西湖之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苏轼所写的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那阴天的西湖又是怎么样的呢?
碧绿的湖水和远处淡淡的青山在朦胧的天空中好像融为一体,周围云雾缭绕,显得格外美丽。柳树就像小姑娘的辫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摇摆。樟树站在一旁,风一吹,好像在给西湖扇扇子。朴树抖抖手臂,好像是在对西湖说:“你好呀,今天我们玩什么呢?”荷花已经凋谢,荷叶却仍然吸睛,千姿百态的,有的已经掉到水面上了,有的无奈地低下了头,还有的依旧昂首挺胸,为叶子下的小鱼遮风挡雨。
除了植物,动物也很可爱。
一只松鼠跃上了柳树,飞快地跳动着,接着一个箭步又蹿到了一棵樟树上。它姿态轻盈,竟然可以在约2厘米的枝叶上爬。一群麻雀悠闲地在树下散步,在西湖温柔的臂弯中,自由自在。突然,几只灰鸽掠过水面,也来到了树下,加入了麻雀的阵营中。
果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是再好不过了,不论是晴天、雨天还是阴天,都能展现出西湖的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濛——细雨迷茫,若隐若现的样子。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鉴赏】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细雨迷芒的样子。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译文1: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译文2:
在西湖上饮酒欣赏开始晴天和后来下雨景色
波光荡漾闪烁晴天刚好雅致,
山雾朦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浓施都是那么美丽宜人。
赏析: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任知州。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初到杭州,他便情不自禁地赋诗道:“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这“湖山”,应该首推江南韵味最浓、人文气质尤胜的西湖吧。
西湖的胜景美名,与苏轼分不开。任知州期间,为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他主持了疏浚整治工程,以淤泥水草筑堤,堤旁遍种花木;一到春季,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晓雾景韵尤其动人。这条堤后来就被称为苏堤,又叫苏公堤。“苏堤春晓”亦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
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篇,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句 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濛”,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评 解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感受。这首诗的流传,也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苏轼是林语堂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关于这首诗,林在《苏东坡传》中说:“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公认为表现西湖最好的诗,就是苏东坡写西湖的这一首。”
《念怀西湖》
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意境,真正的西湖,比诗更加动人。
两年前,我曾游西湖,她那江南山水的婉约,至今仍在我的梦中萦绕。对于她,我看过,叹过,赞过,那抹醉人的绿深深留在我的心中。西湖的山是绿的,那种绿,像西湖龙井一样清怡芳香。优美的弧线勾勒出群山的轮廓,柔和的色彩渲染成群山的魂灵。绿色在连绵不断的起伏的山峰上汪洋恣肆,隐隐地透露出它们的雄浑浩大与博博胸襟。眺望山头,山岚雾霭下罩着一种神秘。西湖的水是绿的,这份绿,如咖啡一样醇厚绵长。浓浓的水是大山的浆汁,无尽的绿波随心所欲地流淌。涛浪在阳光下,如炯炯目光,射出耀眼的绿辉。湖面被风儿吹起层层纹痕,宛如少女颦颦含笑的眼波,眸子中盈盈流转着鲜绿。阳光挥洒下来,筛出的光点在水上跳跃,像涟涟的星星,眨巴着眼睛;又似银鱼的细鳞,错落有致,银光闪闪,紧密发亮。游船三三两两的,在水上随意地乱逛,船尾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水纹。它们忽而在湖心集合,忽而在湖岸散开,忽而一齐向前奔进,忽而又掉头各奔东西。散在湖上,它们好像飘落的花瓣;毫无秩序,又仿佛缺少首领的鱼群。游船滑过,微风吹来,岸边的垂柳也飘舞起长辫,梢头闪烁着点点新绿。水面微波荡漾,把映在水中的青山、游船、翠柳,都晃成了一团墨绿的阴影。
置身于青山绿水间,满眼翠色欲流,西湖的妩媚令人心旷神怡。“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映月”,这些美丽动听的名字,这些使人神往的景色,令我不禁浮想联翩。
在西湖中有座被称为“小瀛洲”的小岛,岛旁矗立着石塔,每座石塔都有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和六边小亭组成,塔身上还精心穿凿了五个规则的小圆孔。三座石塔久经风雨,外表伤痕累累,剥蚀不堪。“波上平临三塔影,湖中倒映一轮秋”,这,便是“三潭映月”。据说月圆之夜,在三潭中各点上一支蜡烛,从孔内便可望见月亮。“三潭塔分一月印,一波影中一圆晕”,或许,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此时此刻的月夜,一定十分柔美:烛光摇曳,与月光相辉映,柔和与清冷,金光与银辉,穿梭交织,织出皎洁的明月和一袭银袍般的湖光波粼。光辉照耀下,一种温馨、幸福和安详在每个游人的心底悠悠萦绕••••••
于湖中正视前方,山脚下的一座断桥俯伏于水面,连系两岸,似一条丝带轻轻飘荡。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为它平添了几分浪漫;它瑟缩着的单薄身躯默默承担着千百年的古老与沧桑。“断桥黄癣涩,空院落花深。独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冬日的古桥,满覆涩癣,背倚青山,诉说如烟消逝的历史沧桑。皑皑白雪冷砌桥身,冰封西湖,只剩它独自在寒风中品味落寞荒凉。也许,这就是“断桥残雪”的诗意。
西湖的断桥古韵悠长,带给人太多的思索。在众多同断桥一样的古桥边,还盛放着顾影自怜的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带我们走进了“曲院风荷”。这里,碧水荡漾在高高低低的荷叶下,身姿曼妙的荷花掩映其中,真恰似瑶池仙境!那荷叶或相挤相拥,或独占一席之地,或平贴水面,或立身半空,居高临下。它们形态不一,参差不齐,阳光在上面投下了些许淡淡的光影。无数的叶子一片缀连着一片,蔓延成了一片荷塘。在随意擎着叶子的荷叶丛中,有的荷花躲躲闪闪,掩映其中,只能模糊看到粉色的倩影绰约闪动;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似开未开,半遮半掩,羞答答的,只让几片花瓣在外摇曳;有的则亭亭玉立,袅娜地舒展着花瓣,垂着金色的花丝。脉脉的流水映照出她婀娜的身姿,娇美的面庞,真是美丽绝伦!这些粉色的佳人,被那青翠的叶众星拱月般尊崇衬托,反而更显风致了。轻风夹着荷花的清香,呼叫着溜过花丛,让我一时恍惚迷醉。浸在香中的荷花,也像喝醉似的,颊上带着腮红,和含着露珠的荷叶一起,在风中款款舞动。红绿相映,远望去,只见绿浪翻腾,宛如嵌着粉红宝石的荷叶边裙裾,在光影的投射下,色彩时浓时淡。好一个“曲院风荷”!
天渐渐暗了下来,西湖的景色也渐渐模糊了。天空中弥漫着乌云,云中飘下星点儿雨丝。淡淡的夜色中,西湖之上笼着一层朦胧,和着我一腔离别的愁绪和西湖如诗如画的景色融入了薄暮微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