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孤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55:05
《前进的信仰——读《西游记》有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漫漫的取经路上是一片萧然。是什么支撑着四位取经人走到最后?是信仰,前进的信仰。
《西游记》吸引我的,不只是跌宕起伏的情节,亦不只是孙悟空斩妖除魔的英勇,更是师徒四人矢志不渝的顽强信念。九九八十一难,未曾动摇过他取经的决心。崇山峻岭,未曾阻挡过他去西天的脚步。取回真经,渡人脱难,这就是他前进的信仰。一个信仰,一次修行。哪怕千山万水,他前进的脚步也从来没有迟疑过。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没有信仰,那么他那空洞的灵魂将坠入空虚的深渊里。
大家都应该都知道闻名于世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吧。他是一个身体瘫痪却轰动了物理学谈的传奇人物。是什么支撑着他?是信仰,探求科学的真理就是他的信仰。是信仰,坚定了他探索的脚步。促使他写下了《时间简史》这一享誉世界世界的经典名著。
中国作家史铁生,他的一生是坎坷而艰难的。他早年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后来母亲又因病去世。但厄运击不垮他的信念!妙笔生花,用文字给人们传递温情,就是他的信仰。正是信仰,让他写下了《秋天的怀念》等优秀的散文作品;也正是因为信仰,让他的人生精彩而充满意义。
漫漫人生长路,有多少人以信仰为追求而不断前进?音乐家与乐曲为信仰,孜孜不倦地创作着,于是人间多了一段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革命者以人民之幸福为信仰,不屈不挠的与敌人斗争着,于是,他们的生命化作万家灯火。华灯初上,繁华而美好的社会便是他们信仰的见证。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信仰就是引路的灯;如果说,成功是一座殿堂,那么信仰就是打开殿堂之门的金钥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古人对信仰的追求;“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古人对信仰的执着。少年们,让我们携着信仰飞奔,让我们的人生绽放绚丽的光彩!
《咏胡杨400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美妙的遐想。黄沙飞扬,寸草不生。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中,屹立的坚强的胡杨树。他每天都要跟命运抗争,从来如此。
多少年来的风风雨雨。与胡杨树相伴的植物都已经离他们远去。也许,几百年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丛林。可现在,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这一片胡杨林,显得格外寂寞。胡杨顶天,他们承受着一天天的风吹日晒,经历了一场场狂风暴雨,走过了一年年的春夏秋冬。没有欣喜,没有畏惧,更没有倒下。他们得不到人类的呵护,就自己向下扎根生长;他们得不到植物的陪伴,就一个个自己孤军奋战。你瞧瞧,他们的枝干那么粗壮有力,你瞧瞧他们的树叶那么枝繁叶茂,他们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他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把命运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也许,再过上几百年这些胡杨就可能会枯萎,因为他们必将要受到岁月的折磨,经历大自然的生死轮回,可等到那时候人们看到这幅景象,也一定会想起这几百棵胡杨树曾经经历过的磨难,曾经守护的土地,他们一定会萧然起敬。
胡杨啊,你的事迹会永远传承下去,你的名字会刻在每一个途径沙漠的旅者心中,你的精神永垂不朽!
《开心的游玩700字》
“大漠孤烟直,江河落日圆”说的便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壮丽园林景观。今日,我终于还有机会去亲眼看到了这辽阔的草原风景。
我先搭乘区间车赶到了天鹅湖景区。天鹅湖坐落于巴音布鲁克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许许多多的湖水好似一颗颗漂亮的蓝色宝石,星罗密布的紧紧围绕在天鹅湖四周。河边有几匹深棕色的马,正悠闲自在吃着草,还隔三差五吹拂头,高声嘶叫,好像在说:“啊!这儿的草可真好吃啊!”在远方的小丘上,一位牧人正骑着一匹马,拿着一根皮鞭,急着嫩白的群羊往前走着。走到哪里都像给无垠的绿毯绣数上乳白色的白花。我穿行走到河边,一群群野鸡向我游来,伸开羽翼高声叫个不停,好像在热烈欢迎我的来临。我望了望水波荡漾的湖面,可是我并沒有看到天鹅。我觉得十分怪异,想着:咦,怎么没有天鹅啊?忽然一位团友高喊:看哪!天鹅!我沿着她的响声跑以往——啊!几个白天鹅,已经湖面同时成双的玩乐。她们有的在岸上歇息,有的在水中游水、打鱼。乃至也有一只大胆的天鹅游到我眼前,伸开羽翼,瞪大眼球,大声喊叫,好像将我当做了侵略者,要赶我出来哩!
游玩完后天鹅湖,我搭车赶到了开都水岸的九曲十八弯旅游景区。我顺着悬空栈道慢慢而上。一路上野草百花争艳,争相开放,好像在对于我喊道:“我最美!”“我才算是最好看的花!”蜜峰在百花丛中繁忙着。一群老黄牛已经低下头喂草,她们摇着小尾巴,驱逐着蚊子,模样简直讨人喜欢无比。
掉转一个山上,我的眼下突然一亮——哇!蜿蜒盘旋的开都河在落日的照映下,像一条金黄的龙,流入了远处。太阳光的倒映在河流中体现了了五六个太阳光,十分壮阔。游牧民的蒙古包帐篷,宛如一颗颗天然珍珠,嵌入在无垠的辽阔的草原。简直光彩夺目啊!
啊!巴音布鲁克,一片漂亮的净士,要我终身难忘。期待大伙儿也来巴音布鲁克草原去玩!
《沙漠即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初入沙漠,黄沙漫漫,无边无际。阳光洒落在沙丘上,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踏着松软的沙粒,感受着脚下沙子的流动,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的金色梦境之中。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除了风声、沙声,便再无其他声响,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在耳边回荡。
微风拂过,扬起了细沙,也催促着夜晚的到来。 时钟渐转,太阳仍留恋人间。沙丘被夕阳照得像镀了一层金边,云彩也渲染上别样的风情,只有天空依然湛蓝。 沿着沙丘的轮廓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打破这宁静的和谐。晚霞尽情散发着活力,它的光芒与直渗入骨髓的溽热凝聚,好似饱蘸赤橙丹彤各色的毛笔,在灰蓝色的天际里丝毫不吝啬地挥毫泼墨、肆意挥洒。一时间,黄昏熔金与云蒸霞蔚相映衬,枫叶红与蜜蜡黄相洇染,浅紫与鹅黄相交织……遥远的天空如一条价值连城的锦缎,似一张绘满了绮丽景物的画布,赛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境。仰望之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天空显得如此生动、如此高远、如此纯净,仿佛能够洗涤掉人们内心的尘埃。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沙丘之巅。站在这里,我能够俯瞰整个沙漠的壮观景象。沙丘连绵起伏,如同一条条金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力量。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这干燥而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远处,夕阳下沙漠中的绿洲,赛一面明镜,映出一队骆驼傲娇的倩影来。倘若此时来一阵凉爽的夏风,水面的余晖定会变成搅乱的一池碎金,波光荡漾处,绿意盎然,驼铃声声,给沙漠带来了一丝丝生机和活力,让这片荒凉的土地不再那么单调和孤寂。
没一会儿,夕阳变得躁动,像是一团热烈跌宕的熊熊烈火,张扬肆意地铺展于硕大的天幕之中,又轻柔地覆盖在沙漠之上,给人似梦似幻之感。 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沙漠以其独特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金色的沙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铺就了一条通往天际的金色大道。
《游七彩丹霞》
这个暑假,我与小伙伴们一起领略了“大漠孤烟直”的鸣沙山,去过壮观、气势磅礴的敦煌莫高窟,走了丝绸之路必经之路的玉门关和嘉峪关等。每个景点都是那么美,那么壮观。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便是美丽的七彩丹霞了。
一路上我们都幻想着七彩丹霞会是怎样的?有人说:“到了丹霞,一切都会知晓。”在去的路上,导游说到:“丹霞是一种地貌,之所以叫七彩,是因为丹霞地貌是以颜色出名的。在七彩丹霞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以前女娲补天时用到的五彩石有一部份散落在了七彩丹霞。经过漫长的岁月五彩石已经与丹霞的土地融为一体了。”我们听了都鼓起掌来。
车子很快就到了前往丹霞中转站,导游给我们说:“我们到丹霞的路上坐的就是观光车了,观光车不像我们的大巴,它是轮换的,坐上哪一辆就是那辆,所以请不要带任何个人物品,以免丢失。”在确认车票后我们就坐上了前往一号景区的观光车。
很快就到了丹霞的景区,正如导游所述,丹霞的确是一种地貌,它是由一座座小山坡连在一起组成的。山的颜色也正如传闻,很多颜色。有深红、樱红、淡黄、灰白、银白等几种组成的一种渐变色。老师的一声“开始行动”,我们就像脱僵的野马一样冲了出去。冲向红山,因为红山太高,我们站在红山上看着那些小小的山坡突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此漂亮的红山我们怎能不拍照呢,导游老师夸我们的照片拍得一张比一张好。
后面我们陆续参观了其他几个景区,每个很漂亮,很特别。这次丹霞之旅让我发现了原来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七彩丹霞!
《落日即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塞下落日的诗句。
瞧!太阳又走完了一日的光阴,向着地平线慢慢地落了下去。
他像喝多了酒的红脸醉汉,跌倒在山的那一边,把水和天映得一半通红,一半金黄。云朵好像已经被那橙色征服,蔚蓝的天空好像也陶醉在此。
血色的汗气映红了整个大地,红色的长发飘遍了半天边,他向天边那座擎天柱狠狠地撞了过去,整个天空都被金色和红色包围了……不一会儿,又在落日那轰隆隆的脚步声中,暗下去,暗下去……
“哈哈,哈哈……”你听见了吗?它在笑,它已经看到了山的边缘,手快要抓住了。他坠下去,坠下去了……
人爱初日,言:“在那一夜黑暗之后,忽然出现了一丝光明,好不精彩!”吾爱落日,曰:“在那一日奔波之后,安然地向下坠去,好不悲壮!”
看!太阳的半个身子已入天边,可它仍在同黑暗做着血战,深红已经变成暗红,黑暗仍在加浓。天边的号角吹响了,战鼓擂起了,风呼呼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它呐喊、为它助威。
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只要是光,一定会灿烂的。日落是光的终结者,在傍晚的某一秒将余辉收起,让人陷入那安详的夜。他带着光辉,带着生机离去,却留下黑暗于这个世界。
落日终于倒下去了,无声无息地倒下去了,大地陷入黑暗的统治中,而落日所发出的光和热,引燃了地上的万家灯火!
【点评】本文构思新颖,结构合理,语言生动,小作者笔触独特,文字功底深厚。开头以诗句的方式直接引出作者要写的内容,循序渐进,把落日的变化描写的生动形象,非常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中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落日的喜爱,对落日精神的敬佩。
《日落即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在我心中,最美的是就是那缓缓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着西山。圆圆的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地西沉。啊!那一抹夕阳照亮了花;我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照亮了树,我看到了茁壮;夕阳照亮了天,我看到了,明天的朝霞。我走在海边,那金碧辉煌太阳立刻夺去了我的双眼。顿时,我的眼睛金光万丈!
过了一会儿,慢慢地,金灿灿的太阳愈来愈浓,变成了红日,天边的晚霞也在不断的扩大。刹那间天边像拉开了一匹巨大而瑰丽的丝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群的大雁朝夕阳飞去,天边的彩云红彤彤的,似火焰一般。这情景着实迷人!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他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辉。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十分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太阳坠下了平地线,天空中的火烧云,渐渐回归了洁白,如同天使的翅膀。太阳把最后一缕光芒洒向大地,像是把光明传递给更需要的人。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是啊,夕阳总会升起,也会落下。我期待它再次冉冉升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翻译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思] 在浩瀚的沙漠上,烽火台的一股浓烟直立上升,在空旷的黄河边,落日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红。
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①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使:奉命 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防。
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5.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6.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7.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候骑:骑马的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14.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翻译:
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扶摇直上,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在边防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打磨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父亲与孤烟》
父亲曾是一个塞外小镇上的乡村医生,他的二十道年轮都是在那里刻下的。
某日黄昏,父亲步行到一个公社,诊治一个患了痢疾的孩子。返程时,日头已在西边的沙丘上打吨了。那时父亲还年轻,就径直向沙摸中那条白线似的小路走去。
沙漠里的路程难分远近,天很快就黑下来了。父亲戴着八百多度的眼镜在黑暗中细细摸索那条仿佛拴着自己性命的白线,可它很快就由实线变成虚线,又渐成虚无。
父亲还高声唱起了几支传颂毛主席的歌。可我猜他一定是声音溜到嘴边,就灰灰的咽了下去,然后只得一路回想着他所能想起来的那个时代所有使人热血沸腾的歌词。寂寞的沙漠之夜,人的声音显得怪怪的。沙漠的夜又是好客的,终究没舍得让父亲走出去。父亲决定和他的红十字药箱一起蹲在沙丘脚下,看月亮晃晃地升起来,又幽幽地落下去。阴凉的风把远处狼的啤声传了过来。那个夜晚,再没有比狼的啤声更让父亲刻骨铭心的了。
月亮沉人大地的怀抱,变成一个历尽万劫与生离死别却又迷迷糊糊的梦魔。睁眼间,太阳已跳上半空,一缕淡蓝的薄烟袅袅地升了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惜轻烟正好,日头却不是落日了。”满腹文章的父亲改不了那股书生气,得意地评点着。
烟?好一阵子,父亲才想起了什么,他冲上沙丘,只见五十米开外,两孔砖砌窑洞一侧,几只芦花鸡正从扎篱里伸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