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弗朗西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3:45:15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翻开他的《培根随笔》第一印象便是文章短小精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篇1
一本《培根随笔》,穿越了数十年的58篇短文,语言真实朴素,却完美的概括了“生活”二字,一切生命中的旅程,都会在书中得到答案,每一个字都在闪耀着智慧与理性的光芒,闪耀在人们心中。
文章短小,却是将冗长的文章精炼,提出精粹,在政治角度上,对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一切进行解剖,分析。而他谈论的,不仅仅是正面的,还有一些负面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控制的东西。不过对于它们,我们应该去正视,而不是压抑在内心。培根是位伟大的学者,他用如此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将一切完美诠释,所有文章几乎句句是金,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新的格言警句,无不体现出培根的风采。
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谈友谊》。文章开头便将没有友谊的人视作孤独的野兽,是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人。我们将朋友当成是可以交换心声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当你收获了友谊时,你才真正远离了孤独。培根认为友谊的一个主要成效就是宣泄各种激情引起的心中的憋闷。非常直率的说法,没有一点花哨,但对于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来说,我们都会和真正的朋友们一起同甘共苦。我们不一定有一样的地位,一样的生活;但我们可能会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兴趣使我们走到一起。可我们为何如此呵护这一份友谊呢?周国平曾经写到“人人都是孤儿”“我们偶然的来到这世上,有必然的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同样的,对于友谊,更是两个偶然的碰撞,就更值得我们去珍惜。所以找到一个知音朋友,才需小心谨慎。我们要将朋友当做明镜映照自己,如果能找到你自己有“衣冠不整”的地方,你就应该整理好。
没有朋友就是一种食人的生番。所以,把握好机会,找到自己!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篇2
培根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的58篇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的文章,被收录在《培根随笔》一书中,由于这本书的精妙和里面深厚的哲理,拥有很多读者。我在暑假里读了这本书以后,有了很多感想。
我最喜欢《论求知》中的一句话:“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求知欲的多少将左右人生的方向,
天资再聪慧的人,如果没有求知欲,没有了“我想学”、“我要学”的劲头,照样碌碌无为;天资不佳的人,即使愚顿,但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就如同有了一双强劲的翅膀,照样能展翅飞翔。“天才是1%的聪明加99%的汗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天资聪慧的仲永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才学平庸呢?这就是因为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和发展,而是让他到处炫耀,从而扼杀了仲永学习的兴趣,也就变得和常人一样了。聪明的仲永因为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求知欲,只是贪图眼前的成就,不为将来打算,所以长大以后也像其父一样碌碌无为了。
有个叫“凿壁借光”的成语,讲的是匡衡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于是匡衡便在墙上凿一个洞,晚上利用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学习,最后成为伟大学者的故事。匡衡虽然贫穷,天资也不怎么聪慧,但是他却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最终取得成功。
求知,是做学问的根本,天资固然重要,但假如没有了求知欲,照样成不了气候,所以,在做学问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求知欲,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篇3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而我听到哲学家这个称谓。不经撇了撇嘴,哲学家不就一片长篇大论吗?有什么好看的?于是不情愿地翻开了这本薄薄的书。看看目录,全是什么论啊,谈啊,说啊,必然是一本无味的书。然后我继续翻开阅读,手里无奈的拿着准备批阅的绿色荧光笔。
我不得不真实的说,我读过一本谈论哲学的书,叫《苏菲的世界》。而这本书充满魔幻色彩,而且能用一种奇幻的文风,带着我走近哲学的世界。苏菲这个普通的小女生,因为有了那一封封娓娓道来的哲学问题,渐渐爱上了哲学。我的表姐因为读了这本书,就报考了哲学系。这本书让我看到,虽然哲学听起来是枯燥的,但是也有它的乐趣所在。
可这本《培根随笔录》我也不得不看,带着一点对哲学的启蒙知识,我开始了阅读,里面的很多知识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培根,一个善于总结的培根,一个有艺术情趣的培根,一个坚持真理的培根。
就拿《论园林》来说吧,读了前面的《论真理》等一系列的较高深的哲学问题后,看到这一篇不禁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培根不仅仅只是钻研学术方面的问题。对这样的美的艺术也有很深的修养。
他能辨清一年各个月份、季节中园林应种植的花木,能分别花木之中最芳菲的.花的名字,并给它们排名。在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培根不仅仅是个作者,更像是一位园林艺术师,将如何种植美丽花木,如何使自己的园林更加美丽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告诉我们。
我认为我今后也应该像培根一样,随时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最后翻翻本子,重新阅读自己以往的思想和心路历程,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毕竟我的生活阅历还有限,不能对这本书内的哲学知识全部理解。妈妈也看了这本书,和我一起探讨。这里面的许多知识妈妈也不能理解,觉得很深奥。所以可见培根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独特的见地是多么的到位。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较为枯燥的文风,但是我能感受到其中所展现的哲学的魅力。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篇4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她就出自弗朗西斯培根之口。作为16-17世纪一个兼顾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用他独特的视角,洞析哲学伦理处事之道。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随笔》。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却能从中品出多种味道。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是全片中我最欣赏的两句话。可以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从这两句话中或者说全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同时也带个我诸多启示。遭遇逆境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幸,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困难,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他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可以说,正式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
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丝。一种,两种,几百种,几千种,面对诸多失败的材料,他没有选择放弃。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人类走进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样如此,虽面对教会的迫害,但依然坚持“但地球仍在转动”。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真理,在逆境中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辉。
正是人们在遇到逆境时不同的表现,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消极的人,遇到逆境,只得叹息、报怨,最终堕落;积极的人,却能从逆境学会坚持,得到勇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患难见真情”。这样看来,逆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奋斗,还尽显世间的真情和美德。在我看来,遇到逆境就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如何利用这种经验,就是成功的关键,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挠,而逆境要教给我们的,也正是不屈不挠。可真正把逆境当良师的人,不多。
顺境容易暴露恶习,而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培根随笔的优秀读后感篇5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坚持理想的培根》
名人档案
弗朗西斯 · 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哲学家之一。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名人故事
培根的父亲是英国女王的掌玺大臣,是英国非常重要的官员。成年后的培根也担当了此重任,当然这是后话。也许正是因为培根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他从小就非常聪明活泼,学习成绩优异。
但是当他十二岁的时候,活泼好动的他却被父亲送进剑桥大学去学习神学。培根对神学不像父亲那么热衷,他甚至有些讨厌神学。为此,父子两个没少争辩,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培根还是每天必须学习神学。
培根只能消极抵抗,他偷偷跑到图书馆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就这样,除了神学,法律、历史、政治、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书都被他一股脑儿装进了自己的脑袋。然而不久,好读书的培根因为逃课被老师告到了父亲那里。
父亲严肃地警告他:“再不好好学习可不要怪我不客气!”是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是这样的态度?总之,培根像所有的少年一样,他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勇敢的培根开始同父亲“谈判”了。
“我不打算继续学神学了。”面对老问题,培根觉得这次态度应该更坚定一些。
“理由?”
“神学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需要啦,我觉得如今的年轻人应该更多地关注法律、文学或自然科学……”培根可不是以前的培根了,他这几年泡图书馆可不是白泡的,他叽里咕噜地给父亲摆起了“龙门阵”,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大有慷慨陈词的架势。
父亲有些沉默了,这小子,这些年看来长进不小,身为国家忠臣的父亲岂能不知道培根说的这些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国家现在也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可是他是多么希望培根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在神学的领域更进一步发展呀!算了,既然培根这么坚定地要学这些世俗的知识,那就顺其自然吧。总算,孩子没有荒废岁月,还是在很努力地吸取知识呢。所以,他决定支持培根的选择。
培根惊讶了,这么简单,父亲竟然同意了!他太高兴了,看来自己终于可以在父亲面前讲道理了,父亲也不是不通人情的人。他喜滋滋地谢过父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去了。
后来,培根进入葛雷法学院学习。葛雷法学院里的老师可都不是一般人。培根虚心地向这些有丰富学识和经验的老师学习着、求教着。在这里,他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刻的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培根曾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了法国,在那里他认真研究了法国的政治、经济情况。等到再次回到伦敦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眼界更为开阔、做事更加稳重可靠的人才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成功地当选为国会议员。
培根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完善国家法律。经过多年努力,他被任命为首席检察官,后来又担任了掌玺大臣。身为掌玺大臣的他不光政绩卓著,在许多领域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最终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哲学家之一。
阅读心得
有时候生活不由我们自己选择,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当被父亲送去学神学的时候,培根也没有选择。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最终,他用自己的努力、认真和真才实学打动了父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550字》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书籍是时代浪涛中航行的船,它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了一代又一代,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在我看来,读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聊天,一本好书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信念和热爱生活的激情,喜欢读书让我不再孤独,爱上读书将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目前我喜欢的一本书是《根鸟》,本书作者曹文轩是北大中文系教授,曾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曾评价曹文轩的作品“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根鸟》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是一个叫根鸟的男孩,打猎时发现一只白鹰脚上捆着纸条,纸条上说一个叫紫烟的女孩被困在了遥远的大峡谷,峡谷里荒芜人烟却开满了百合花。根鸟很担心她的安全,决定冒险去寻找紫烟,在找寻的过程中,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神秘大峡谷,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找到紫烟。
读完这本书,我时常幻想根鸟之后会去哪里?是继续寻找紫烟?还是回到家乡……慢慢地,这本书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衍生出一个又一个小故事。这本书不仅情节曲折,环境描写也非常梦幻,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百合花……真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作品。
《根鸟》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想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辛磨砺的过程,但我们要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总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