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任尔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7 08:49:17
《竹子300字》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这就是郑燮笔下那坚强的竹子。
远远望去,一片绿色映入眼帘。走在竹林中,仿佛置于一片绿色的浓雾中。竹子的枝干坚韧挺拔,中间带节,竹节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颜色深而且很粗糙,一点儿也不像那草绿的、光滑的枝干。
竹子的叶子刚出生时又柔又滑,仿佛吹弹可破,可讨人喜欢了。又过了几个月,嫩叶变成翠绿色,就像个成熟的大叔。叶尖又细又尖,越往叶基越宽,叶面有些粗粗糙糙,叶边锋利无比,仿佛一摸就会割破手。
它是空心的,却能牢牢地在土地中扎根,还有笔挺的枝干,因为这些,人们不仅说它“虚心”,给他取了很多雅号,如:玉干,君子等,还有诗人为竹子写下千古名句,“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这便是那谦虚的刚正不阿的竹子,你喜欢吗?
《特别的顽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题记
墙缝边长了一棵青菜,我默默揪下了一片叶子,用笔写下了二字“顽强”,夹到了书页中。
老泉晚学始发愤
苏洵二十七岁,听见程氏的哥哥对自己的嘲讽开始发愤读书。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顶级游客”,游遍大宋山水。他悟性极高,但仍旧科举不中,他虽晚学,但却有超越他人的毅力与特别顽强。
盲臣鼓励君上学
晋平公晚年欲学,心中却认为时机已晚,而盲人乐师师旷却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晋平公受到了盲臣之醒,在晚年的时候仍旧顽强的学了下去。虽然晋平公是受盲臣点化,但这不也体现了晋平公的顽强吗?所以只要你顽强地学不去,任何时候学都不会觉得太晚。
“燕子”落榜执力学
唐宋八大家第7位是谁?曾巩,这个名字的后面充满坎坷与曲折。
曾巩少而发愤读书,头悬梁锥刺骨却仍旧3次落榜,我往往会认为曾巩一定另想他法,不再参加科举时,他却用顽强的毅力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一边耕地,一边读书,仍旧发愤学习。最后在千古第一榜中与苏轼,苏辙成为了同朝进士,为这场坎坷的科举之路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曾巩虽然名声没有王安石、三苏、欧阳修之大,但也用自己的执着与特别的顽强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顽强不是嘴上挂的一个浅显的口号,而应该在自己的举动中体现出来,将顽强融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将这份特别的顽强传播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李白曾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顽强是一种力量可以让自己在无限的困难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打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特别的顽强。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全诗的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古诗作品《竹石》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2、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鉴赏】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的东西南北的狂风。
[出自] 清 郑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赏析:
郑板桥这首《竹石》,是配合画的意境而写成的。开头的两句,显然是描写竹根。“咬定”二字,逼真传神,深刻有力,将竹子坚韧顽强的性格,呈现在读者面前。紧 随其后,叙述生长位置的一个“破”字,又准确而生动地表明了竹子所处的环境之险恶与贫困。读完这两句,我已经对生存如此不易的“竹”肃然起敬了。延续下来 的第三、四句诗,又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展示了竹子的神采、风貌和旺盛的生命力。经过“千磨万击”的锤炼,筋骨坚硬的翠竹在四面的狂风中,挺拔屹立,坚定不 移。不难想像,在本诗的映衬下,那平面而且静止的《竹石图》,已经栩栩如生,很有立体感,充满生命力了。
诗句和画面互相配合,的确形 成了统一的整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使人浮想联翩。应该说,这首诗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读着这首诗,一个不向恶劣环境屈服, 不被艰难痛苦吓倒,积极进取、刚毅正直的诗人,像“竹”一样站立在读者面前。鼓励人们为了美好的今天,树立“咬定青山”、“立根破岩”的坚定立场。
《竹石》一诗就可以体现出他的品格。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我喜爱这首诗也正因为此。
诗中运用“咬定”、“立根”等动词把岩竹拟人化,展现出了石竹的坚定,刻画了石竹所处的环境的恶劣,传达出了它顽强拼搏的精神。第三、四句又进一步写了在狂风以及其他无数次的磨难面前,它都不曾惧怕,依旧坚忍不拔,茁壮成长。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这个光辉形象恰恰就是诗人自己。石竹的品格正象征着作者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作者托“竹”言志,借助石竹来表现自己不畏磨难,坚韧不拔的乐观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