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耳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1 15:53:26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人人耳熟能详,真乃妇孺皆知,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拜佛求经,修成正果的神话。关于《西游记》,有五花八门的点评:有人说带有阶级意味,有人说富于哲学魅力,更有甚者将其列为“游戏之作”——正所谓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此著,心中自有独特的感受:《西游记》一书,旨在团队之道——求同存异,包容谅解。
师徒一行西游,这本就是一个团队。各人又有各人的角色:唐僧禅心已定,是领导人;悟空进取精进,是开拓者;八戒处事圆滑,是外交官;沙僧和白龙马吃苦耐劳,是标准的助手。尽管连人带马仅仅五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团队实现了目标,跋山涉水取得真经。师徒特性大相径庭,但结局却是圆满的,这说明什么?——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将由不同的人才组成。倘若全是争强好胜的斗战胜佛,团队将内斗不断——原著第五十八回 ,两猴王相斗乱象,“二心搅乱大乾坤”。由此可见,团队之道其一,就是要求同存异,允许成员之间的差别。
那有人会问:人人都不一样,岂不是分歧丛生?是的,分歧太多了,矛盾也太多了,可是师徒克服了,解决方案明明白白地摆在书里呢:五十六回,“大圣诛草寇”,唐僧一怒之下赶走了爱徒,两人郁郁寡欢,结果悟净自寻观音调停;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悟空灭白骨夫人,圣僧反“恨逐美猴王”,最后八戒出面义激师兄……诸如此类,团队成员针锋相对时,他们选择一走了之吗?没有。团队成员大难临头时,他们选择袖手旁观吗?亦没有。这不仅是一行人意志的表现,更是体现了团队之道其二——包容互补,保持成员之间的合作。
二则团队之道,不禁使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班级足球队。五月,足球比赛的帷幕拉开,班上迅速组织起一支足球小队:队员体型不一,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性格不一,急的慢的稳的躁的……但训练时,每个人都全心全意地投入,不管炎炎的烈日,抑或飘飘的雨丝,出现分歧时也能商量妥协;在场上,他们分工合作,攻防得当,成功杀进八强;哪怕是淘汰赛失败了,也毫无互相抱怨之意,反而相互激励,即使比赛散场了也自愿全体留下来强化训练……尽管最后没能取得很好的名次,但足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俨然已经把他们塑造为密不可分的一体——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
学习这种团队之道吧,在差异中走完十万八千里“长征路”;学习这种团队之道吧,像取经人一般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学习这种团队之道吧,你终会到达心中的圣地、梦想的彼岸。
《清洁工就是活雷锋》
雷锋,一个耳熟能祥的名词;雷锋,一位品格高尚的军人;雷锋,一种代代传承不变的精神;雷锋,一位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时代在富裕,但我们不能没有雷锋精神。
一提起英雄,人们可能就会联想到那些战斗中为革命奋斗的军人,或是在某个科学领域有所贡献的人,而我今天所说的却是一群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清洁工。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每天不辞辛苦地保卫着我们的城市。干的活最脏,最累,工资最低,而且老是遭人白眼,他们以自己的脏换来城市的洁,而有人却总是嫌弃他们,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呀!
有人总看嫌他们衣着朴素,黑不溜秋,甚至讨厌他们,还说他们影响市容。但是,其貌不扬的清洁工们,就这样忍下了,那些讥笑清洁工的人啊,你们不知道如果没有了这个影响市容的清洁工,你们将不会在一个天堂般的梦里水乡中工作了。
春天,万物生长,阳光和煦,当你在开心地逛着的时候,而清洁工人们却每天穿着他们那永不退色的工作服,横扫着让空气都受染的灰尘,让大地重新穿好一件干干净净的衣服。
夏天,天气炎热,当你早早地躲在空调房里还喊热的时候,可你却不知。清洁工们还在大马路上,顶着赤日炎炎的火太阳,拉着沉甸甸的垃圾车。
秋天,果实成长了,当你到果市买自己喜爱的水果,凉爽了自己,满足了肚子,却把果皮屑随处乱扔的时候,你知不知道,清洁工们便看着他们刚扫过的地方,就这样又被你扔脏了。
冬天,天寒地冻,当你赖在床上不愿起床,甚至连厕所都懒得去上的时候,你知不知道,在这寒冷的大清早有那么一群清洁工在挥动着扫把,抹去城市的污秽,扫去地上让人们打滑的冰块,把那沉甸甸冷冰冰的冰块撬起,装进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垃圾车里,让人们起床后安然地行走,自己却被冻得脸青,手红,连腰也在不知不觉中不再那么挺拔了。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怎样才叫雷锋精神?不是你随便扶了个人过马路,就是有了雷锋精神;也不是捡到什么东西还给人家,就是具有了雷锋精神。而是要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才能称具有雷锋精神。而清洁工们,则是天天在为人民做好事,天天在默默地无私奉献,所以,我觉得清洁工们就具有雷锋精神,他们就是活着的雷锋,我要高声赞美他们。
简评:这篇习作用自己的满腔热情高声赞美了天天为人民做好事的清洁工,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是篇优秀之作。(王伟安老师荐评)
《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忘亡国耻》
“卧薪尝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在纷繁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勾践、夫差分别在越国和吴国登上王位。自负的越王勾践在椒山与吴王夫差大战,败后被押在吴国为奴三年,历尽屈辱。吴王夫差要在诸国中称霸,欲留下俯首称臣的勾践,但吴相国伍子胥则认为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因此,“杀与不杀之剑”始终高悬在越王勾践的头上,勾践他在范蠡、文种、西施等越国臣民的帮助与扶植下,二十年如一日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终于战胜了吴国,实现了复国的宏愿。
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卧薪尝胆的意思: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