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国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02 09:10:41
《家国同庆,月满情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的月,自古承载着国人对团圆的期盼。当这轮清辉与国庆的红旗交相辉映,2025年的双节同庆,便有了穿越时空的厚重,而这轮明月,恰如丝线,串起我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眷恋。
教室里,电子黑板播放着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画面。56门礼炮鸣响80响,震得窗棂微颤;空中护旗梯队悬挂的“和平必胜”横幅,与天边初升的圆月相映。我悄悄翻开历史课本,指尖抚过那张泛黄照片——80年前,战壕里的战士捧着硬饼望月,我忍不住用铅笔在照片角落添了一轮小小的圆。当新型无人装备方队驶过屏幕,老师红着眼眶说:“这是先辈们盼了一辈子的太平。”月光透过窗棂落在课本上,照片里的月与现实的月重叠,我忽然懂了,祖国的钢甲铁骨,是给每个儿女最坚实的守护。
中秋傍晚,厨房飘着月饼香。外婆系着红围裙捏玉兔月饼,“我和抗战胜利同岁,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看着祖国一天天强起来!”她举起印着“国泰民安”的月饼,月光落在鬓角银丝上。妈妈挂着爸爸手书的灯笼,我把社区领的小国旗插在寿桃旁。外婆切下第一块月饼递我,“以前中秋能吃上白面饼就稀罕,现在啊,日子比月饼还甜。”我咬下一口,甜意漫过舌尖,这是祖国母亲用岁月熬煮的幸福滋味。
夜幕降临,社区非遗展演正热闹。我拉着外婆挤到糖画摊前,“爷爷,能画个国旗映着月亮吗?”老艺人笑着点头,糖液在石板上流转,金黄的“五星”与银白的“月亮”渐渐成形。我伸手去接,烫得指尖发麻却舍不得放开。旁边剪纸艺人剪出“天安门映明月”,京剧唱段与国庆歌声交织。外婆指着糖画笑:“老祖宗的手艺,如今藏着新念想。”我举着糖画抬头,月光洒在糖霜上,晶莹得像泪光——那是为祖国骄傲的泪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国庆礼花绽放在月旁,我攥着糖画往社区老兵之家跑。推开门,老人们正围着电视看阅兵回放,我把“国旗映月”的糖画分给他们,皱纹里的笑意与月光相融。这轮明月串起的,是祖国母亲的风雨征程与盛世荣光。我爱这轮月,更爱哺育我成长的祖国母亲,往后岁月,我愿做微光,与千万同胞一道,护她月明风清,山河无恙。
《与国同梦,不负韶华700字》
放眼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崛起,唐朝的盛世……无一不是中国的骄傲。岁月漫漫,一路走来,五千年的峥嵘厚重,七十一年的锐意新光,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与国同梦。
回首一个多世纪之前,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习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封建制度的腐朽,闭关锁国的保守,固执陈旧的思想,天朝上国的幻梦,让这个原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那一次次的屈辱,一道道的伤痕,深深地刻在了中华儿女的心里。
在那动荡的时代里,光明似乎遥遥无期,但却绝非遥不可及。先辈们奋起疾呼,浴血奋战,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终于换来国家的解放,民族的新生!多少将士英勇杀敌,血洒疆场,书写了一部部悲壮的诗篇;多少巾帼不让须眉,以身殉国,谱就了一首首壮丽的歌谣。
国家——“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个小家的梦想融汇在一起,凝结成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豪迈,以身许国,用自己的一生铺砌通往未来的梦想之路。一代代思想者致力教育、一批批科学家钻研科技,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呕心沥血,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民从来不缺少梦想和实干,在今天,亦是如此。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国人的。在新时代,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就是中国的希望,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少年梦的支撑。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要勇于奋斗,砥砺前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要时刻谨记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即使任重道远,也要有所担当,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与国同光谱华章》
巍巍中华,浩浩长歌;拳拳之心,漫漫征程。为你落墨这一刻,心中顿涌万千激情。在过往的生命旅途中,我与中国一同成长,追梦,见证了无数巨龙矫首,腾渊昂视的时刻,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也自当激流勇进,托起中华一片天。
睫毛拨开云雾,瞳仁洞穿千古。听,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回荡着陈寅恪物我两忘的低沉嗓音;看,木头临时拼装的科研仪器旁,折射着杨振宁执着探索的消瘦身影;拾,日机呼啸轰炸后的焦土废墟上,散落着闻一多《诗经通义》的手稿残篇......是什么让西南联大师生们藐视苦难,刚毅坚卓?是闪烁在眸中因不想让同胞受辱而抛却顾虑的目光,是沉淀在心底的因不容异族欺凌而抛却顾虑的怀想,是铭刻在骨髓的因想寰球诸国仰望我堂堂中华而抛却顾虑的渴望!
我有朱玉,日月励之。个体开掘所长,潜心成长,方能激流勇进,托起中华一片天。满腹才情,学贯古今,钱钟书在个人修养的一路幽径留下芬芳氤氲。数学成绩不及格,他没有在劣势领域自陷桎梏,而是充分开掘自己之所长,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终日乾乾,三餐忘事,品国学之精;与时偕行,不遗点滴,研读书之乐。穿越晨昏晴雨,相携日月辰星,终成就一代文学巨擘。大千世界,个人所专自有不同,正是因为在各自领域全力以赴,方不负光阴往来,守得月明云开。
浮天沧海,立马昆仑。个体与集体相携而行,方能行稳致远,铸就辉煌。怀赤血丹心,赴逐梦之约,曾是多少科研为业者的人生路径?从蛟龙号团队潜入深海不断突破极限,到北斗团队编织天网贯达皓月长天,我们见证着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湖海,掀起滔天巨浪。若非投身集体,个体则绝无可能开此宏伟大业,而若非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瞄准定位,各尽所长,相互配合,聚众齐心,中国梦亦绝无可能于寻常巷陌间开创出平阔大道,创生如此荣光。
迅翁曾有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如今的我们,在捧得书卷吟潋滟春光之时,更当把时代律动之脉搏,于国泰民安之际听见远方的惊雷之呼,为国之强盛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与祖国共成长,与民族共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