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练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04:50
《练市的早晨500字作文》
练市的早晨500字作文
练市的早晨,显得格外宁静。雾气弥漫在练市这座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城镇,真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仙境之美。
晨雾不知何时淡却,一束束灿烂的阳光透过窗子催促人们从甜美的睡梦中醒来,宁静的早晨变得喧闹而富有活力与生气。轻轻地打开窗,你会发现一幅恬静美景:小树贪婪地允吸着晨间的甘露;一眼清清的泉水欢快地奔跳着流向远方;分外妖娆的鲜花盛气凌人,有点“欲比西子胜三分”的架势哩;甜美的歌声从远处飘然而至,毫不逊色于天籁之音,原来是小喜鹊这个小精灵,让你顿生爱怜之意。
晨间的`公园水光潋滟,妖娆万分。稳步走在鹅软石铺成的小路上,心情显得格外愉悦。公园内外宁静一片:篮球场竭力睁着沉重的眼皮:河水处于悠悠转醒的状态:柳树扯着丝睡觉。鱼池里的鱼儿倒是挺活跃的:不知是谁撒下如许面包屑,一条小鱼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独食,咱们的小鱼朋友当然不是吃素的,抢走了它的食物,还啄了它一口后扬长而去。而这条小鱼呀,则哭丧着脸,摆出一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破落相,逗得游人们哈哈大笑。
江南水乡南浔,我为我是你的子女而骄傲,而自豪!
【练市的早晨500字作文】
《做甜麦塌饼》
我住在一座美丽的小镇上一一练市,这里有着许多风俗:拜利市、烧野火饭、做熏豆茶等,但我最喜欢清明节时做甜麦塌饼,请你听我细细道来。
甜麦塌饼,是我们练市一带的传统点心,老底子传下来的规矩,寒食民间禁火,所以才有了粽子、青团等糕点冷食,在众多冷食中,我对甜麦塌饼情有独钟。每年,农村到这节气,家家户户就会做上好多。除了祭祖,自己食用,就是给亲戚家送上十来二十个,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年一过,我就“头颈伸得丝瓜长",盼着过清明,因为一年只有这时节才可以吃到甜麦塌饼。
小时候,我常屁颠屁颠地跟着外婆去田野里挑那种绿叶上敷着一层灰白的野菜,俗称“草头”,此菜去田头地角一转就挑得满篮子。拿回家洗净,用沸水浸泡,沥去苦水,捏成拳头大,用菜刀切细。麦芽粉是十天半月前就用上好麦粒发芽,然后晒干磨成粉。这麦芽粉也很关键,起到了软化作用,又有麦芽的天然甜味。
做饼看似简单,实际有难度,掌握不好,做出的饼要么太硬,要么太软和稀泥一样趴着不成形。所以,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主妇掌握。
先在拌匀的糯米粉中徐徐倒入温水,水不能多,也不能太少,再放入切细的“草头”,慢慢搅拌均匀,反复挤压、揉搓成粉团,然后上锅蒸,稍凉后,掺入甜麦芽粉再揉,直至均匀。拧一坨揉搓成圆形,再一压,就成了扁圆形的塌饼。这我也会,只是常粘得手指缝里都是粉,有时还会搞得脸上东一点西一点,像戏班子里的花脸。做的时候,有些人家为了更美味,还会放上豆沙馅,撒上白芝麻。一切就绪就可以入锅了,这也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人在外间,耳朵、鼻子却时刻关注着厨房的动静,听着油锅里“吱吱”的响声,嗅着厨房里飘来的诱人的香,就知道塌饼出锅了。那香,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甜麦塌饼的美味很难说尽,只有吃过才能体会,简单来说,就是有野菜的清清鲜醇,有麦芽天然的甜味,有豆沙粉粉的细腻,有塌饼被菜油煎过后的阵阵焦香。放盘里,浓绿油亮,真让人垂涎三尺啊!
清明节,来我们练市品尝这香醇的甜麦塌饼吧!保管你吃了还想吃。
(小作者是浙江省湖州市练市镇练市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 记
甜麦塌饼我百吃不厌,以至于小时候过了年,常常抱着妈妈的大腿撒娇,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翻日历本算算什么时候到清明,什么时候能吃上甜麦塌饼。不过,我还记得第一次瞧见这“脏脏”的东西,死也不肯吃的情形,哈哈,看来物也不可貌相啊!我从未忘记那香甜可口、甜而不腻的味道,我期待着明年的清明,明年的甜麦塌饼。
家长感言
读了女儿这篇作文,由衷觉得民俗文化凝聚了老一辈人的生活理念和智慧,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使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教师赏析
可心的这篇作文让我想起了母亲在练市镇上卖甜麦塌饼供不应求的场景,也让我牢记她说的——做甜麦塌饼要整整十三道工序,一道好吃的点心需要用心去做。小作者跟随外婆的脚步,细致观察,亲自尝试,了解了甜麦塌饼的由来、制作过程以及它的美味,深深地爱上了这道练市特有的冷食点心。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地方特色,感情真挚,感染力强。传承家乡民俗文化也需要孩子们的热爱和深情啊!(童红英)
《野火饭》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名叫练市。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会烧野火饭,野火饭也叫“立夏饭”。
野火饭,顾名思义就是在野外生火做的饭,突出的也就只一个“野”字。除了锅和大米是从家里拿的,其他都是就地取材。我小时候就在外婆家烧过一次野火饭。
烧饭是个大工程,尤其是野火饭,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免不了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还要花费半天时间去准备,所以我叫上了几个小伙伴来帮我的忙。
清早起来,我们就跑去别人家田里偷豆子,豆子没什么要求,蚕豆、豌豆都行。户主也不在意,就算看见了也随我们去了。有了豆子还缺不少玩意儿呢,我们又转战竹林。只见我们中的一位挖笋高手往地上踩了几脚,就胸有成竹地往下挖。不一会儿,一节节鲜笋就争先恐后地蹦入了竹篮里。我们还顺便捡了些柴,挖了几个胡萝卜。
好不容易把材料集齐了,迎面而来的又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砌灶。砌灶讲究的学问可多了,第一步就是挖坑。别看只是个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浅,不然到时候要么火点不着,要么火忽大忽小的,没个定数。挖完坑再往里面放上刚拾的柴火,第一步就完成了。第二步是垒砖搭架子,砖是建房子用的红砖,在拆迁房边上随处可见。灶分为方形和圆形,方形更加简单,适合新手,所以我们便搭了个方形灶。用红砖在地上铺一个“井”字,再往上交错着叠几层,如果灶体晃动,就在每一层中间刷一些河边的烂泥,第二步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是最简单的一步,把铁锅架在灶上就行了。
砌完灶就可以开始烧野火饭了,火候的控制极为重要。倒入淘过的米和洗过的咸肉,大火烧二十分钟。再加入豆子、笋丁和胡萝卜丁,小火慢煮半小时,等锅中开始“咕嘟咕嘟”冒泡就可以熄火了。熄火以后可不能立马起锅,一定要焖上十分钟,这样烧出来的饭才不会软趴趴的。掀开锅盖,香味悄悄溜进了我们的鼻子里,一不留神口水就挂在了嘴边。我们顾不得烫口就开始狼吞虎咽,不知何时,那一大锅香喷喷的野火饭便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立夏烧野火饭,以前如此,现在仍然。跑在田地里,坐在田地里,也吃在田地里,将一个“野”字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便是我们练市立夏的特色——野火饭。在这里,提到野火饭,谁不是垂涎三尺呢!
(小作者是浙江省湖州市练市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 记
烧野火饭并不容易,需要小伙伴们齐心协力,每个环节都有技术含量哦,一不小心,饭就烧焦了。但当野火饭新鲜出炉时也是满满的成就感!香喷喷的野火饭一出锅就供不应求,一抢而空。记得小时候,哪家一烧野火饭,就会端到白场上与邻里一起分享。伴随缕缕炊烟,整个小村庄都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日子仿佛野火饭一样软糯喷香。
家长感言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着春去夏来,立夏吃一碗立夏饭,保你平安度夏。让孩子们传承家乡习俗,在活动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野火饭也承载了孩子们儿时美好的回忆。
教师赏析
小作者的野火饭突出一个字——“野”,孩子们跑在田地里,坐在田地里,也吃在田地里,那种自由自在,快乐无边的感觉真好。小作者语言俏皮幽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乡浓浓的民俗文化和守望相助的乡情,体会童年的快乐!(童红英)
《游练市粮仓》
暑假里,我和爷爷奶奶吃过晚饭去逛马路,爷爷说,今天我们去粮仓走走。
这个粮仓是老一辈人记忆中的老粮站,从北向南走,一眼望去,南侧一字排列着圆锥形的建筑,格外显眼,外形很特别,像一个个“碉堡”。我仔细数了一下,足足有10座!
听爷爷说,这是练市最大的稻谷存放地,可以存放稻谷数万斤呢!奶奶又说:“记得在四五十年前,我们每年夏天交粮,早上出发,载着满满一船粮食,划着船到粮站交公粮。那时候满载稻谷的船只频繁地来来往往,等着交粮的人们排队上岸,常常是人山人海,很是热闹。
走到粮仓的正中间,一大片向日葵映入我们的眼帘,我忍不住走向前去,它们一棵棵亲密地挨在一起,笑盈盈地看着我们,就像在跟我们问好打招呼!浓浓的晚霞映衬着一片花海,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深深陶醉其中!
再往里走去,便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广场,听爷爷说:“这里本来是用来晒稻谷的,每次上交粮食总会有一些潮湿的,人们便把那些稻谷铺在大场地上,晒干了之后再称重量······”我满脸好奇地听着,然而现在这里成了广场舞和小孩子玩耍的主场地了。
听!一首优美的旋律把我吸引住了,随着歌声,我们慢慢向里面走去,看到红地毯正铺向一个舞台。舞台上,有人正唱着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歌声一波接一波。我们在这儿足足呆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奶奶说:“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回家路上,我想着,时过境迁,或许往日粮仓的热闹已不在,但现在的新的热闹继续上演,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繁华的景象出现!
(小作者是浙江省湖州市练市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跟随爷爷奶奶的脚步,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也让我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更应该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家长感言
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都还可以,应该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历史,繁华也好,衰败也罢,都是生活的变迁,以史为鉴。
教师赏析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或者这就是练市粮仓得以保留至今的原因之一,小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去记录这一次简单的游记,也是人生历程的一种见证,一次收获。(汤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