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文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4:23:10
《古文改编为歌曲有问题吗800字》
用现代方式将《琵琶行》唱出来,是符合规范,没有问题的。
把事情看得浅一些,改编的《琵琶行》无疑是更容易传颂在各个年龄段人之间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用唱的形式,更加有利于背诵记忆。在一档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也演唱过《琵琶行》,此曲一出,在各音乐软件榜单上夺得高位。而老年人,听不惯流行音乐,对于这么新颖的形式,也能尝试一听,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再者,将古文改编成乐曲,颠覆人们对“行”这种文体的认识,我认为是错误的也许他们根本不了解,词是可唱的;也许他们从来没有听见过,但这不意味着这是不存在的。“行”这种文体意味着什么?你不知道,而这次翻唱,却让你确确实实地了解到了些许,歌和词间,不存在带火了什么,是互相影响的。你又了解到了什么?奔着《琵琶行》去的人儿,会惊叹于曲与词的巧妙结合,惊叹于戏腔,惊叹于流行音乐的美:奔着流行音乐去的人儿,会惊叹于词的美妙,惊叹于其中含有的丰富的情感。本是如此,没有什么争论的。
对于改编,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人觉得污辱了中华文化。我完全不认同这看法。要论正误,先是要回到根本。中华文化是什么?是古代种种的诗词曲赋?还是现代的流行音乐?都是。许多人不接受流行音乐,认为与古代大相径庭,但这确实是我们的文化,许多制作人创新、改造音乐,创造出的一首首音乐,也都是我们的文化。“本是同根生”,怎么能说,这不配是中华文化,污染了中华文化呢?
再说得大点,这是在传播、在发扬中华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我们的音乐文化占有的地,实在是太小了。我们如是做西方已经做过的流行音乐,总归是每每比他们落后一步。改变的最好办法,就是创新。我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有丝丝传播文化的可能,那么,为什么不呢?
若说唯一颠覆的点,就为惊讶于《琵琶行》竟是能唱的,惊讶于那么长的诗篇还能做歌词用。朗朗上口,害怕一背书,是唱出来而不是背的。但我相信,不会有学生是那么干的。
将《琵琶行》唱出来,是无害之举,有益,完全没问题的,认为顺覆认识,也是没有依据,无法证明的。
《所须步骤》
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第一步是选准课文。根据剧本要求时间、空间、故事情节高度集中的原则,应选取那些情节完整生动而又比较简单,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又较少,时间地.,}变化不大而服装道具、场景又容易准备的比较短小的记叙文来改编,也可以是文言文,如《小橘灯》、((宋定伯捉鬼》等。
第二步根据时空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来安排剧本可编成哪几幕,并村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整理,凡人物语言以外的内容均可编入舞台说明。有的同学认为,写剧本,人物台词最重要,其他的可略写或不写,因而忽略了剧本中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这是不时的。它们在结构上虽属舞台说明,在内容上却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不交代清楚,那么这个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不可能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
第三步,开始落笔时,一般先编出人物、时间、地点,提示场景布置,然后写幕启,按情节发展安排人物出场,结尾标明幕落,改编时可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加工,但主要情节、主题都应忠于原文,个别次要人物也可根据需要删去。
剧本改写成故事不能只是把人物台词进行简单的“串联”,写成流水账,而要用叙述的口吻叶人物、情节、环境作生动细致的刻画。写剧本读后感可按引、议、联、结的结构,感点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