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王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09:00
《《白梅》王冕原文和翻译》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必考名句】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注释】
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
混:混杂。芳尘:香尘。
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乾坤:天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
“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作者】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王冕佛殿夜读》
人物介绍
王冕(公元1287年~1359年),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在现在浙江省绍兴市,暨jì)人。他出身贫寒,但是勤奋好学,少年时期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和诗人。
故事二
佛殿夜读
王冕在庙里干活儿勤快,又很聪明伶俐,老和尚见了打心里喜欢,除了给他工钱外,还经常赏他几个小钱。王冕舍不得花,把钱一点点攒下来,等积攒得差不多了,就到书摊上买些旧书。每天干完了活儿,不是看书就是写字。
晚上,正是王冕读书的好时机。可是他没有钱买灯油。于是,每当和尚们睡着以后,他就独自来到佛殿,就着殿里彻夜不息的“长明灯”读书。
头一个晚上,他凑到长明灯前,翻开书,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到了午夜,王冕感到两条腿有点儿发麻,就干脆翻身爬上佛像的底座,把泥塑大佛盘膝而坐的大腿当做板凳,舒舒服服地继续读下去。过了一会儿,外面刮起了大风,大树被风刮得哗哗直响,王冕冻得受不了,就从佛像身上跳下来,在地上来回跺着脚,暖和一下身子。他无意中一抬头,看见了灯火摇曳的佛殿里,那些阴森可怕、青面獠牙的天神天将,好像正瞪着圆鼓鼓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伸着双手要向自己扑来。吓得他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头发根都竖了起来,转身就朝外面跑。到了门外,才发现书丢在佛殿里,又壮着胆走进去。当他定住神再看的时候,那些天神天将又不动了,还是像往常一样呆呆地竖在那里。
王冕挥着小拳头,对着那些神像说:“你们都是泥巴做的,我不怕你们。”
说完,他又翻身爬到佛像的身上,就着微弱的灯光,一直看到东方发白。
每日小练
1. 王冕出身如何?
2. 王冕没有钱买灯油,于是,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读书?
上期答案
1. 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
2. 多少能挣些钱,又能有工夫读书。
《王冕牧牛童》
人物介绍
王冕(公元1287年~1359年),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在现在浙江省绍兴市,暨jì)人。他出身贫寒,但是勤奋好学,少年时期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和诗人。
故事一
牧牛童
王冕家里很穷,七八岁上就帮着父母干活,每天早晨,都要到外面放牛。
有一天,王冕牵着牛从学堂门前走过,被里面传出来的读书声吸引住了。他不由得停下脚步,站在窗户外面听了起来。一直站到学堂放学,他才牵着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一边走一边想:我没钱进学堂念书,可在窗外不也能听先生讲课吗?
打这以后,王冕每天都把牛拴在山坡的树上,让它吃草,自己就跑到学堂外面听
课,没有纸和笔,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他脑子聪明,听得又认真,不久就学会许多字,不少文章也能背诵下来。可这件事,他一直没敢告诉家里。
有一天,他听完了课回到山坡上找牛。呀!树底下只有一段磨断了的缰绳,牛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王冕急得赶紧漫山遍野地找了起来。直到天黑了,才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了牛。
父亲见王冕回来晚了,以为是他贪玩忘了回家,打了他几下。第二天,王冕还是照样去学堂听课。
谁知,没过几天,那头牛又挣脱了缰绳,跑到邻居的地里,糟踏了很多庄稼。邻居气呼呼地拉着王冕去找他的父亲告状。父亲一听,不由分说顺手抄起一根棍子,一边打,一边骂:“这个孩子越来越不像话,光知道玩儿,连牛也看不住啦!”王冕哭着争辩说:“我没有贪玩。我是到学堂外面听先生讲课去了。”
父亲一听,打得更狠了:“好啊,你还敢撒谎!”
“孩儿真的去听课了,不信,我背书给您听。”
说着,王冕就背起书来。父亲这才知道儿子每天都偷偷地到学堂外面听先生讲课,而且认了不少字。他一把搂住儿子,难过地说道:“爹爹错怪你了,谁叫咱们家穷呢!”
母亲在一旁搭了腔:“这孩子既然喜欢读书,我看就别让他干活了。”
王冕一听,摇着头说:“不,我能又听课又放牛,以后把牛拴牢一些就是了。”
父亲想起一件事,说:“前两天,听人说,庙里的老和尚想找个干杂事的孩子。我想就让孩子到庙里去吧。多少能挣些钱,又能有工夫读书。”
就这样,王冕到庙里干活儿去了。
每日小练
1. 王冕号什么?
2. 王冕为什么到庙里干活儿?
上期答案
1. 秦桧
2. 岳王庙
《我是怎样学习《王冕》这篇文章的》
上学期,我们学的《王冕》这篇文章是从《孺林外史》上节录下来的。这篇文章,在描写景物、用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上,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觉得,它的思想内容,同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的论点不一样,和政治课上老师讲的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事实也不相同。
开始我想,文章中的秦老一定不会是贫下中农,要不,他家里怎么会那样富裕,又有牛、又雇长工,还经常吃腌鱼腌肉?我又想,高玉宝和王冕同样是放牛娃,为什么高玉宝看书,地主发现了把他打得死去活来,而王冕每天能拿到点心钱,还可以坐在垂柳树下舒舒服服地读书作画?这篇文章到底宜扬一种什么思想呢?文章写王冕学了三个月画,就画得和真的一样,卖了钱家里就逐渐富裕了,母亲心里很喜欢。难道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共同研究,结果各人看法不一,得不出结论。
我又请教了老师。有的老师说:“秦老家里劳动力强,所以日子好些;王冕家因为父亲死了,劳动力差,所以穷苦。”还说,秦老允许王冕读书,是因为他对王冕好。这些话好像也有点道理,但是还不能解决我的思想问题。
我又一次打开了毛主席著作,重新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解放以前农民生活所以穷苦,并不是因为劳动力少,是由于他们没有土地,受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在阶级社会里,是没有超阶级的爱和恨的。秦老决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对王冕好。所以,《王冕》这篇文章所宜扬的思想是不对的,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把这种看法告诉了政治老师。政治老师肯定了我的意见,又帮助我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这次学习,我虽然多花了一点时间,费了一番周折,但是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应当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