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孩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40:34
《你的名字,我的心事》
孩提的梦想,成长的烦恼,长大的现实,一步一步,满是苦涩。
小的时候,总是幻想着,长大后自己要干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要做什么事,每天的烦恼不过是恼人的功课,心烦的成绩,还有老师的批评。那个时候的乐趣好像有很多很多,那个时候的悲伤也简单的惊人,一次分离,一次再见,就可以让我们沮丧好久好久。
那个时候,很简单,很简单。
父母的期望,升学的考验,自己的梦想,一点一点,蹒跚起步。
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我们好像每天都抱怨着无处宣泄心中的苦涩,生活好像很单调,通往梦想的路上,好苦。渐渐地,当我们真正面临中考还是高考,却突然发现时间就这么在指尖点点的流逝了,那些我们曾经抱怨的苦,好像变得充实了,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梦想,只希望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那个时候,压力很多,梦想很美。
离别的悲伤,毕业的再见,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终于,分别的时刻来临了,一直不愿面对的再见,还是让人无法接受,匆匆走过的时间,有许许多多的话在一瞬间竟不知该如何说出口,只是没想到,那些年想要走过的时间,竟然这么快,快的让人悲伤,让人难以接受。
那个时候,一切匆匆,倏而不见。
《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题记
孩提时代,“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就以铭记于心;刚上小学,“我爱秋阳道众,人人谦让温和”的故事,就以背的滚瓜烂熟;再大一点,就明白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在生活当中真正做到谦让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座的故事,早以成为“老生常谈”,但在生活当中,却时时都在发生。记得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在通往虎门高铁站旁的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年过六旬,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这时,车上的座位都以满人了,老爷爷只好叹了口气,扶着座位把手站在那里。
我站在老爷爷旁边,心想:怎么没有人给老爷爷让座呢?我环顾四周,发现每个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闭眼睡觉,有的在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好像没有人看到有一位老爷爷站在那里一样。我似乎有些气愤,心想:雷锋叔叔不在了,大家为什么不能给老爷爷让座位呢?
突然,以为抱小孩儿的阿姨站了起来,对那位老爷爷说:“您坐我这吧!我们一会儿就下车了!”老爷爷连声道谢,我想:这位阿姨要不是快下车了,也不会让座吧?只见这位阿姨把小孩儿放在地上,拉着孩子的手,站到了车门旁边,好像在对孩子说些什么,阿姨笑了,孩子也笑了。我没有留意看她们,已经过了两站了她们应该下车了吧,我悄悄地回头看,阿姨还是没有下车。这时,我该下车了,走到车门旁边,看着阿姨快乐的笑容,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我恍然大悟,是“让”的美德,给这对母子带来了快乐!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让,是一件看似简单的事,但是说到容易做到难,从“让”做起吧,“让”出这个世界更多的神圣美德!
谦让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后记
《乌镇之旅》
从孩提入学开始总认为暑假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的。今年的暑假尤其让人兴奋,妈妈带着我欣赏了素有“茅盾故里”之称的浙江水城——乌镇。
来到乌镇,一进大门就看到一排高低错落的青瓦古屋、石板铺成的小路,像一条被人随意放置的丝绸,蜿蜒曲折。走着走着,突然来到一片空地,一根根粗大的木头,像一个个巨人似的站立在面前。上面挂着一条条印花布料,足有十多米长。这一片空地上架起的条条蓝印花布在风中摇摆舞蹈,真的是壮观呀。
继续往古城里走,可以看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和亭子旁边的道道石板桥,一条条慢速划过的乌篷船和船里陶醉的游人会吸引住你的目光。而石桥是用一块块沉重的石板铺成,透过石板缝还可以看到下面潺潺流淌的河水和水中几条细细的游鱼。起身走到石栏边,望着远处的河水,天色渐晚河岸边亮起了点点摇曳的灯光,给水面镀上了一层神秘的闪亮面纱。在桥的不远处一位曼妙的女子慢慢朝我走来。只见她身着旗袍,手中撑着油纸伞。停在桥头,眼睛注视着远方,仿佛陶醉在这这迷人的江南水乡里。
拐进一条小巷,由石板铺就而成,石板上坑坑洼洼,斑斑驳驳,饱经历史的沧桑。小巷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里面一个个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一饱眼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身材苗条的女孩的雕像:她身着青绿色旗袍,蓝色油纸伞拿在手中,满眼笑意。
小巷尽头是一排临河的座椅,累了坐一会儿。突然一阵风吹过头上的古树,花瓣飘落下来落在我手中。那花瓣白里透红,甚是好看。漫步在石板巷中,我似乎感觉到大文豪茅盾在我身边走着。也许他真的来过,曾在石板巷中构思着长篇巨著——《子夜》。
潺潺的流水,光影斑驳的古桥,撑着油纸伞的曼妙佳人,饱经沧桑的石板小路,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
乌镇,来过就不忍离开。她那素雅的笑容,恬淡的气质,让我流连忘返。
《淡然地接受荣誉》
犹记孩提时代,心中一只贮藏着一份希冀:渴望有一天,鲜红的奖状与证书能够骄傲地挂满那面雪白的墙。直到有一天,我捧着新学年的奖状回家,却发现那面墙再也容不下新的荣誉了。我不得不遗憾地收起了那份小小的荣誉,尽管心中百般不舍。
但,其实在我的心中也有一面心墙,上面挂满了成长道路上的荣誉,随着我一点点地长大,那面墙也会越来越不堪重负,成为我心中的负担。但因为心底的虚荣,却不肯摘下这份沉重。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过去了终是过去,它们只是为我活的下一份荣誉的鼓励,只有不回头地舍弃这个包袱,才能够走得更远。
蓦然回忆起刚升入初中时那个用汗水涂抹的一周,那次令我今日仍记忆犹新的军训。结束之际,学校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而我本是无心,信手涂鸦的一篇文章居然得了一等奖!当时心中惊讶之余自然有几分骄傲了。而在之后的几次征文中,我却都没能如那次写得如此顺畅的佳作了。每一次接到作文题,总是希望每字每句都能十分完美,然而事与愿违。心中越是这样想着,却是许久也酝酿不出一句话来。画上两天写出的文章,反复琢磨,却总感觉好像缺少点什么。心中仿佛背负了一座大山。昔日的荣誉却成了压力。当我面对荣誉的时候,我却不能很好地正视它。
在某个茶余饭后,再来回味所为荣誉,嘴角不禁扬起了几分弧度:荣誉不过是虚无,所谓证书也只不过是证明了他的逝去,证明他早已化为无形,飘渺而去。它不会随着我一步步走来而跟随着我,而是停留在了最开始的那一天。
一份小小的荣誉,没有给我任何鼓励,却给了我无限压力!每每想起,都不禁自嘲一番。我所背负的是什么?唯恐不能获奖的担忧,对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同学们羡慕的渴望,以及,对那一纸荣誉的念想。然而,正是我太过在意与希求它们,让我失去了最初的那一份真情流露,以及我所希望的一切!
当我面对荣誉的时候,我相信,我能够淡然地接受,收藏,继而淡忘。它不再会是因我虚荣心而成的压力,它将成为我成长的动力,鼓舞我,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远。
《心中的母爱》
孩提时
母爱是一件厚厚的毛衣
穿在身上
暖在心底
上学后
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喝在嘴里
甜在心头
现在呵
母爱是一句谆谆的教诲
听在耳旁
刻在心里
未来呢
母爱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我在前行
母亲在指引前进
《最爱我的人》
孩提时代喜欢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着儿歌,喜欢用小嘴亲亲母亲的脸,喜欢母亲用手抚摸着额头。
每当月光从天窗洒下来时,母亲都会用轻轻的细语述说着小故事,。
如今母亲也有白发了也有皱纹了,从不懂事的我也明白了许多。上初中以来我然母亲操劳,却还理直气壮的顶嘴,现在我觉得惭愧,我想好好陪伴母亲,让母亲觉得我是他的骄傲,我会如母亲所愿考上一个好的高中,不辜负他的期望。
我记得一件事,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个下午由于贪玩,跑到同学家,一玩就是玩到晚上10点左右,母亲在家里可急坏了,一个有一个的电话不停的打,问了老师所有家长的电话,母亲就这样挨着挨着打了下去,最后终于知道我在笑笑家,把我领回了家,狠狠的批评了我,母亲不会在别人面前骂我也从不打我,今天是第一次打我虽然很痛,他的话让人听了很惭愧,我跪在那里哭着母亲说着。最后母亲让我去洗脸睡觉,我迷迷糊糊的睡着母亲却起了床,拿了一个小箱子,他吧我的手慢慢抬起来用嘴轻轻的吹着气,用棉签擦着药顿时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早上睡到很暗,母亲说昨晚睡的晚,早上多睡会。
我爱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孩提时光的一路走来》
我们站在小学毕业的门槛上,翘首六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稚气的脸庞掩饰不了我们正逐渐成熟的心理,梦想的种子正在萌发。公园中,大街上,一群天真的孩童你追我赶,欢笑着,嬉戏着,蹦跳着,做着幼稚的游戏,恍如昔日的我们。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小秘密,也感觉到我们失去了什么。不知不觉中,我们失去了简单、天真,也失去了太多太多。
童年,是梦一般的美好时光。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躺在操场上,望着天边变化的云朵,一起幻想着美好的未来;曾几何时,我们在睡梦中,见到了风姿绰绰,潇洒的自己,于是渴望永远在梦中生活;曾几何时,我们拆开了心爱的玩具研究他的内部结构只为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我们多梦,走过幼年的绚烂,即将迎来花季的精彩,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一个梦的破灭,便迎来又一个梦的再起。渴望未来,挑战自我,童年在幻想中绽放。
童年,是草一般的活力时光。我们活跃在操场,尽情奔跑嬉戏,运动的身影谱出了童年欢快的乐章,谱出了童年的无忧无虑;我们行走于字里行间,从幼儿画报到少年文艺,可以随着动物小说的作者沈石溪的笔触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可以随着安徒生走近童话的王国,可以与老师家长一起走近世界名著,为海伦凯勒的悲惨命运哭泣,在巴学园与小豆豆一起学习;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世界的好奇与不解使我们渴望了解大千世界的变化无常、祖国的地大物博,于是跟着父母一起出游,跋山涉水,领略各地风情。
童年,是水一般的新鲜时光。逐渐渴望自我,满足自己的好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这个季节迸发,第一次独自乘车,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读完一本书,兴奋地与父母汇报成果,以显示“我会了,我懂了许多”;经历了一件难忘的事,便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告诉别人……在幼小的我们,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在幼小的我们看来,一切都是别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都是我的。
童年的记忆,留下了一串串美好,它是否已离我们越行越远?不舍总归是不舍,面对生活,珍惜现在。如今的我们步入花样的少年时光,书桌前,台灯下,我们在青春律动的岁月里挥汗如雨,愈发沉重的书包,手上笔磨出的老茧,见证着我们的逐渐成长,我们的努力。如果说童年的我们是一颗草种,自由自在的吮吸着露水,享受着阳光,那么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像是吸足了水的小草,即将迎来疯狂的拔节、生长,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不断地收获,无所畏惧。
小时候的誓言,是否会变得苍白无力?曾经期望过的美丽的梦,是否能够拥有?几年后的我们正值花样年华,即将开始领略人生的精彩。珍藏那些美好的回忆,珍藏我小学阶段,孩提时光的一路走来……
《尝甜可口蜂蜜谈蜜峰》
记得孩提时代,当春回大地百花盛开的时候,我和伙伴们经过黄灿灿的油菜地边时,总爱摘下一朵金黄菜花放进嘴里吮吸。为什么呢?因为,蜜蜂在花朵上采过蜜,留下一丁点儿蜜,有一丝儿甜味儿。蜂蜜香甜可口,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很多人都爱吃,因而,蜜蜂也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蜜蜂属昆虫类,益虫。它的成长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家族分为蜂王、雄蜂、工蜂三种成员。 蜂王是雌蜂,蜂群中的头头儿,它的任务是产卵。它的身体最大,比工蜂长约1/3,腹部末端有弯曲的鳌针,在它所管辖的峰群中出现第二个蜂王的时候,它们就会进行决斗,直到剩下一只蜂王。决斗时鳌针就是刀剑。蜂王的寿命比较长,大约可活4}5年。 雄蜂,是蜂群中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它什么活也不干,只是等到午后飞到空中与蜂王交尾,使蜂王受精、产卵。
雄蜂在蜂群中只有极少数的几只。 工蜂,是最勤劳又是最高尚的劳动者。人们常爱把勤劳的人比喻成蜜蜂,实际上就是比喻成工蜂。工蜂吃的是花粉和花蜜,而它奉献给人类的却是最香甜的蜂蜜。工蜂担负的任务最多,什么活都干:喂幼虫、侍候蜂王,搞清洁卫生,保护蜂箱,防御外敌入侵,到远处采蜜等。 工蜂有一对触角,呈膝状,上面有感觉器官,头部有复眼,起视觉作用,还有三个单眼,起感光作用,还有管状口器。采蜜时,就把管状口器插进花蕊里吮吸。它的胸部有透明的翅膀,还有三对足,其中第三对足上有花粉刷和花粉筐。在采蜜时,蜜蜂浑身都会粘上花粉,它就用花粉刷把花粉刷进花粉筐里,它的尾部也有鳌针。有的小朋友很怕蜜蜂,因为,它会鳌人,使人身体的某部位红肿起包,疼极了,但实质它是不轻易鳌人的,因为,鳌针与它体内的毒脉相通,它鳌了你,你要受苦,它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不久它也会死去。
采蜜的任务是由成年工蜂担任的。工蜂采蜜很有趣。当大批工蜂出外采蜜时,先由侦察蜂外出侦察。如果蜜源离蜂箱近,侦察蜂就会转着蜂箱跳“圆形舞”,好像通知伙伴有蜜源了;当蜜源离蜂箱较远时,它就会跳起“8”字形摆尾舞,意思是蜜源很远。头向上表示蜜源对着太阳方向,向下表示蜜源背着太阳方向。大群工蜂根据侦察蜂的舞姿就能准确地找到蜜源。 蜜蜂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据统计,蜜蜂在采蜜过程中充当 95%的虫媒花的红娘,大大地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蜂蜜可以食用、药用,也可以供工业用;蜂蜡是制蜡纸、蜡笔必不可少的原料;蜂毒可以用来治病;蜂王浆是高级滋补品。所以,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德个人都应该好好保护蜜蜂。
《想象的力量》
想象,应该说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孩提时代,当你跨着一很竹竿,一面‘得,得”地唱着,一面飞奔的时候,你不是在想象自己正骑在一匹马上,和敌人战斗么?当你钻到桌子底下玩耍的时候。
不是曾想象过你正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寻找宝藏么?你或许也想象过,你忽然长出了翅膀,象鸟儿一样飞上蓝蓝的天空,一会儿,你又变成了一条大鱼,钻到深海底上游览海底世界,当你幻想着的时候,你不是正在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梦”么?你幻想自己变成了一只潜艇,在一个暗礁上搁浅了,你就马上发出求救信号,一会儿,你的朋友驾驶着另外一只潜艇来救你了,你脱险以后,又把潜艇开出水面,你们来到了一个孤岛……可见,想象并不神秘,每个人只要具有创造能力,就都具有想象力。
【评析】:想象力对于作文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的思想长上翅膀,自由地飞翔。有了想象,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有了根岛.立童内容就更丰富、中心就更突出了。
《思红琐记》
红,是太阳的颜色,是光明的象征,
记得孩提时,听到这样一则传说:青年丹柯和他的族人被仇敌赶进原始森林,生命危在旦夕,他坚毅顽强地领着族人向困难作斗争。他抓开自己的胸膛,高高举起燃烧着的心,给人们照亮了走出森林的道路。丹柯的心始终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变成了雷雨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红色火星。
火,是人们必需的;红,是火的象征。
读到《马恩全集》时,看到如下的记载:1865年,劳拉、燕妮向马克思提出若干生活问题,请他答复。马克思为此写了一篇《自白》,对“您喜爱的优点”,回答是“纯朴”:对“您最大的嗜好”,回答是“啃书本”;在对“您喜爱的颜色”的问题上,马克思很明快地回答:“红色”。
红,是激动人心的颜色,是导师喜爱的颜色。想起那战争年代,当四面全是遥近来的敌人奋一个红军同志,身负重伤,弹尽了,粮绝了,但他不屈地挺着胸膛,从怀中掏出一面由鲜血染得更红的旗帜......,这时又一个年青的,象火苗一样年青的战士,硝烟熏黑他的脸,战火烧破他的衣,但他是那样的虔敬、肃穆,他没有被吓退,而是接过这面红旗,举手宣誓,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站起来了,勇敢地走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
又看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大嫂抱着小儿,高一脚低一足地踏着泥泞小道前行着,身后来了个穿雨衣的年青同志。此刻,他正走主执行任务的途中,刚才顺路送走了两位不知姓名的老太太,现在又毫无怨言地脱下雨衣,披在妇女和孩子身上,他的帽徽和领章,在风雨的夜色中闪着红光。雨和汗从他的脑门流到脚根,浸湿着一个个冒着热气的毛眼孔,恰好与他周身的热血发生摩擦,传出一股股强大的电流,去温暖他人的心房……
中国,正是这群千万个火中的凤凰、红色的英杰,才夺取和巩固了红色江山,创造和建设着人间春色。
然而,十年浩劫中,红色也是被“劫”的内容之一,它虽然在广播、在电视、在人们口头上叫着、闹着,成了集红盛时,人们生活在红色的海洋里。但是,它的实际内容却被抽掉。牡丹成了毒草,割掉了;玫瑰成了眼中钉,打灭了;一个个红色的战士,甚至是将军,成了万恶之罪魁,被残害了……,更可惜的是,青年人无限信仰的心中,开始有了伤痕,我曾亲眼看到一个比我早出世几年的人:他在借用的军帽上戴着红帽徽;臂上戴着红袖章,手里拿着红宝书,甚至腰间也束着红皮带,可谓红透矣!他边走边高呼红口号,举止言谈无一不是“红”上加红。然而,他象他的同辈一样,对红的内涵漠然无知,学知识是“白”,他用红去镇压;一切古书皆黄,他用红去焚毁;外国的一切皆黑,他用红去封锁......。但当他年岁长大了,头脑所谓清醒了时,内心的空虚逐渐驱逐红的掩饰,而显露出来了。他开始逍遥,开始颓伤,开始落后,无所信仰,无所追求,无所事事,红的不喜欢,白的又讨厌,七颜六色,他只选择了一种—灰,颓唐的“灰”。一句话,他见到红的就刺眼,认为只有抛弃了红,他的生命才得以更新……
这是多么可悲的“红”事啊!认识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并不是偶然的。但是,人的思想基础一旦发生动摇,他的世界观就显得杂乱、荒芜,就会导致他的精神生命走向崩溃。
是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象征是红色。
红色,是可爱的,更是值得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