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送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37:35
《送别高三作文》
送别高三作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是由于圆月的残缺,人们才渴望月圆的美满,才更思念挚爱的亲人。于是,亲人间那血浓于水的感情便成为了最执着的思念与牵挂。
高三的学哥学姐们即将毕业,他们留给我们的回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是面对他们的离开,我们的心中还是有诸多的不舍与难过。
在那记忆的风口,大雁消瘦的身影拂过灰色的天空,留下了一片片淡淡的浮云;在那记忆的风口,肆虐的风卷起了我的袖口,也卷起了我的思念,在浩淼的宇宙中翱翔。
你们的离开,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念,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个地方珍藏着你们,当微风掠起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泛起涟漪,那些记忆就会一一呈现出来。
也许你们未曾走远,但往日宁静的心却早已无法体验。也许我们失去的太多,但往昔心痛的情景早已随风飘去。在记忆的风口,面对狂风的怒吼,我们无力还手,同样,面对你们的离开,我们也无力还手。但是上帝是公平的,虽然你们离开了,但是也会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你们的.精神永驻我们心中。
就像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从而,幻出了无数个完美的生命之梦,形成了“完美的残缺”。同样,你们给我们的记忆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完美。
失去不一定是坏事,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蝴蝶破茧而出时,它失去了避风的港湾,不会拥有往日的无忧无虑,但它却由此得到了飞的自由,它可以与花为伴,与风共舞,可以享受明媚的阳光,它可以欣赏五色的世界,所以有失必有得。
【送别高三作文】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高三作文1000字》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高三作文1000字
它留不住时光匆匆的脚步,却让岁月在影集中搁浅。它藏不住秋风缠绵,暮雪飘洒,却让记忆放大。它恰似一场情感的较量,却让生活流淌着淡淡的温情。当我们在爱的站台上送别时。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别离,情侣“执手相看泪眼”的那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愁别恨,远思长情吗?当负上爱的包裹,灰蒙蒙的心和消疲的肩膀感到了同样的力量,无法抹去的是那份感情的牵连,执手告别,目光拥抱,都在默默的上演——当晓风游云,残月浮星;当残冬晓春,暑至秋来,汽笛响起了。
离别的车站,离别的.站台,离别的心都在诉说重逢的愉悦和久别的感伤。也许,这只是一种仪式,然而,幕后却只有爱在打理。
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浸溶在目光中,洒向寂静的农舍,晖映中一个负着沉甸甸的爱和单纯的希望的后生,用成熟的目光回敬母亲慈祥的微笑,这不是对爱的施舍,也不是对爱的亵渎,而这离别的氛围牵动着他的神经末梢。看着握在手中的一叠揉皱的纸币,他陷入一片沉思,母亲慈祥的微笑依旧,这笑不是张扬,而为为了掩饰跳动在眼角晶莹的泪花,是为了掩饰涌上心头的感伤,我知道,爱有多种表过方式,沉甸甸地行李和勉强的笑是最好的表达。
当一声汽笛划破山村的寂静,沉睡的阡陌便窃窃私语,游动的脚步声和着一片喧哗从远方走来,落下一个交点,杂乱的脚步踩着错纵的身影争先道别。人群中出现一个还未佩戴军徽章的新兵,深情地握着母亲的手,刚才还滔滔不绝,谈笑风云。然而,此刻,他却无言了,只是紧紧地握着,用目光向母亲传递着他复杂的心情。随后,一个不规则的军礼告别了母亲。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也许,无言正是最爱的自白,爱只有那个沉默中的军礼最能表达。
“深情地吻住了你的嘴,却无法停止你的流泪……”一首唱碎了心的《离别》让偏僻的站台沉浸在离愁别恨中,一对热恋的情侣对视着用心聆听心泉叮咚,一丝丝一缕缕化作相思雨洒向视野,让彼此的爱在离别的惟幕里上演浪漫,上演真情。目光的拥抱换来的是留恋的泪水,短暂的离别让爱滋长。
当缠绵的目光送走缓动的车子,不约而同的回首让那一幕在时空中定格,原本是缺憾,然而,因为这别离,缺憾也变成了一种美。简单并非隆重的仪式渗进了彼此的爱,让那片绿莹,那孤单的站台含情脉脉,宛如一个多情细腻的少女,怀着对往日的追忆,举着对明天的期翼。
在离别的站台,行人渐行渐远,带走的是朋友,亲人深深思念,留下的是一串串只能在梦中回忆的背影,但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沉淀,那就是爱。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高三作文1000字】
《送别初三作文800字》
送别初三作文800字
相见总是美好的,相聚总是温暖的,而相离却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我永远都记得在车站奶奶对我挥手的场景,那次挥手却成了永远的离别,永远的痛……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雪地上还飘着昨夜红红的鞭炮屑,这一白一红让人的心里更是五味杂陈,才是大年初一。昨晚一家人其乐融融,今日却要踏上离别之路。
我郁郁寡欢的收拾行囊,奶奶看了看表,微微张了张嘴,好一会才说:“别落东西了,回城里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让奶奶跟你享福”。泪水浸湿了眼眶,我看着眼前风烛残年的老人,心中又是一阵酸意。奶奶帮我拎着包,地上雪还没有化,奶奶怕我摔着紧紧攥着我,我贪婪的享受着这转瞬即逝的温暖,刺骨寒风抽打着我的面颊,走了十几分钟,我却觉得时间好快,我还不希望跟奶奶说再见。到了车站奶奶用力握着我的手生怕我会像大雁一样飞走。
车来了,奶奶不舍得把我送上车,嘴里不停地说放假就回来……车门关上的一瞬间我便觉得把我和奶奶无情的拆散。泪决堤的流,我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只见一个佝偻的'身影在不停挥动着双手
听到奶奶死讯时我还在学校上课,班主任只说我父亲来找我家里出了点事,我已经猜到发生什么,但我希望我猜的是错的。坐车的路上父亲一言不发,我也一直保持沉默。直到走到那个我做梦都想回去的小土房,看见大姑哭肿了双眼,看见不大的中堂一个长桌上有一个人在躺着,上面蒙了层白布。我惊恐的看着周围的亲人,目光随即又回到白布上,我缓缓的走上前用手掀开了白布,大姑的哭声,所有人的哭声在我掀开了白布的瞬间响起。我看到的人和以前的奶奶一样,一样慈祥。我握着她的手想得到一丝温暖,却只有彻骨的凉。我的脑子瞬间空白,我的支柱没有了,以后我要为谁活下去……
今日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用我的笔来书写我的心,用我平乏的文字来纪念我的天使,奶奶我会考上大学的,我会记得在贫穷的农村有我的家。脑海里浮现出送别的场景……
【送别初三作文800字】
《送别六年级学生作文》
送别六年级学生作文
四月的樱花簌簌飘下,袅袅花香,伴随着斜风细雨几分甜蜜,又杂着几分惆怅……
我正在惬意地看着手机,突然间来的一条短信,让我的目光呆滞了。上面写着:“蔓蒂,我明天要随爸妈出国生活了,恐怕再也不回来了。明天临行前,你到机场送一送我,可好?”——青儿。看完这条短信,我的胸口突然闷了下来,目光呆滞,迟迟也不相信我最好的朋友要离我而去了。
我缓缓地走到窗前,望着窗前的`细雨,便想起了青儿甜甜的笑容。她的笑容,甜蜜、可爱、清新、带着坚强的力量。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清晨,我急急忙忙地打理好,随便套上一件大衣,匆忙地踏上去机场的路。外面的天空依旧灰蒙蒙的,还下着绵绵的细雨,那份离别之伤仿佛也都藏在了这细雨里。我打着一把白色的伞,就在那儿静静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呆滞的眼神里充满了忧伤。直到一声“蔓蒂”才把我走失了的神魂给拉了回来。
“青儿!”我呼唤着她,她也同样呼唤着我。我俩拥抱在一起,眼睛早已湿润了,可我俩都还在假装坚强,强忍住泪水。过了好一阵,青儿缓缓地放开我,拉起我的手,抽泣地说:“蔓蒂,我该走了,你不许哭,一定要坚强,我会想念你的。”“那你还会再回来吗?”我伤心地问。“可能要很久很久吧,有可能不会回来了,但你一定要记得我,想念我。好了,笑一笑吧,就当是你给我的送别礼物。好吗?”我拼尽全力地忍住泪水 ,真心地一笑。青儿看了我好一会儿,她的眼泪正在闪烁,透过眼泪,我感受到了另一种东西——不舍。
等我在眨了眨眼时,青儿早已放开我的手,走到那边去了。我的泪早已浸过我的双眼,但我仍清楚地看到,她走了两步,又伸出手来,抹了抹眼泪……我就在那儿看着,目送她离去。直到那架客机飞出去好久好久之后,我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哭得已经迷失了自我,更不知道自己哭了有多久……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了。同是四月樱花季,孤树之下余一人。细雨绵绵,樱花蔌蔌飘下,我拾起一朵樱花,默默地说:“青儿,我正在想你,你可在想我?”
【送别六年级学生作文】
《与送别的名言警句》
与送别有关的名言警句
关于送别的名言警句
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曰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2、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7、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辛弃疾
8、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黄庭坚
9、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
10、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张耒
11、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1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5、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
16、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
17、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赵嘏
18、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
1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20、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
2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22、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
23、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
2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6、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
2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28、系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吴承恩
2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3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31、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韦庄
3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3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3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
3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3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曰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37、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38、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
【与送别有关的名言警句】
《送别小老师的语文课周记500字》
送别小老师的语文课周记500字
在今天下午的第一堂课上,我们送别了我们的实习老师。
我们的实习老师姓周,在来实习的一个月中天天为我们改作业、教我们题目、为我们讲解我们不懂的知识,我们十分喜欢她。这不,今天下午的语文课上,我们特地为周老师开了一次“送别课”。
这次的“送别课”主要是一些才艺达人们来表演节目,然后是一场题目问答PK赛,最后由周老师讲话,并向周老师送贺卡、信之类的礼物。为了好好送别周老师,我特地准备了魔术“钱币在哪里”。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轮到我表演魔术了。朱宏德来到台上检查我的牙膏盒,一摇,我藏在里面的钱币立刻“叮叮”响了起来。朱宏德立刻为我解围,说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一边在心中大骂朱宏德,一边继续面红耳赤的`表演,终于表演完了我的这个失败的“魔术”。
为了报这一箭之仇,我在下面的问答PK赛中表现得十分好,答对了三四道题,为我们组争得了三四十分,并让我们组夺得了冠军。
周老师走前,我把我做的贺卡送给了周老师。想到周老师不会再来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真希望周老师能多呆一天啊!
再见了!亲爱的周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的!以后希望您再来一回!来看看我们也好呀!后会有期了!
【送别小老师的语文课周记500字】
《《送别》王维原文和翻译》
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必考名句】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注释】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作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送别》李商隐原文和翻译》
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必考名句】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注释】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作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到京师》王勃原文和翻译》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唐代〕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必考名句】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译文】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注释】
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
横:横亘。
塞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
泣:哭泣。
离群:离开同伴。
乱烟:凌乱的烟雾。
笼:笼罩。
碧砌:青石台阶。
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
掩:掩盖,掩映。
江山:江水和高山。
【赏析】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两诗合看,大致可知写诗的背景,即送客之地是巴南,话别之所是津亭,启行之时是秋夜,分手之处是江边,而行人所去之地则可能是塞北,此一去将有巴南、塞北之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两首中的第一首,但就两诗比较而言,其实以第二首为胜。第一首诗最后用“谁见泣离群”一句来表达离情,写得比较平实浅露,缺乏含蓄深婉、一唱三叹的韵味,沈德潜也不得不指出其用意“未深”;而在写景方面,“山横塞北云”一句写的是千里外的虚拟景,没有做到与上下两句所写的当前实景水乳交融,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特定境界,因而也不能与诗篇所要表达的离情互为表里,收到景与情会的艺术效果。而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的,应当推第二首。在这诗中,诗人的离情不是用“泣离群”之类的话来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通首诗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兼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第二首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作者】
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送别》王之涣原文和翻译》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注释
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赏析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创作背景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作者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