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很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3:35:10
《乡土中国读后感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很薄,但是可以读得很厚,第一遍我没有太看懂,回过头又重新读了一遍,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国可以从这本书开始,它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国民性格的形成做了基层的分析,解读。关于”乡土性“和”现代性“,采用了学术研究的名词来阐述,里边的每一章展开来讲都是一幅宏大的”故事“。它没有“嘲讽”,没有“置身事外”,没有”指手画脚“,而是以一种做学问的调查态度去剖析,这是一个学者的理性,更是一种踏实研究的态度,光是这一点就足够我们学习和敬仰。
如果我们说文字有四个层级,本能,情感,哲学,审美,越往后越高级,但受众面也会越窄,我倒想从情感的层面去说说,大概我也就是这个级别,入不了俗,也深刻不了,更达不到审美层面的高级。
从“乡土性”来说,其社会结构是倾向于稳定的,而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中国传统的感情是偏向于同性去发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乡下,夫妇间感情的淡漠是日常,一早起来各忙各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夫妇间大多是“没什么话可说的”,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婚姻把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经济、政治、宗教等纳入到了这个社群所引起的结果,这更像是一份事业,而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效率是要讲纪律,排斥私情的,所以中国自古讲的是“三从四德”,“相敬如宾”,是负责,是服从,两性间的矜持和冷漠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从“现代性”来说,其实中国的“现代性”是从“乡土性”这基层上长出来的,自然也就带着“乡土”的烙印,这是文化所影响的。真正“现代性”的感情是浮士德式的,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需要不断的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是不停止的,是追求,是向对方寻求心理上的契洽。在中国现有的文化环境下,浮士德式的感情追求是让人撕裂的,是充满与环境对抗的,但生命力也会因之越强。
我很高兴的能看到在现在的中国,有这么一小群人有着对爱情美好的追寻,他们能够跳出传统婚姻中承载着的经济等功能,把夫妇发展为家庭关系中的主轴,让两性之间的感情作为家庭凝合的力量。
当然,无论“阿波罗式”的还是“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没有对错好坏,全看个人追求和需要,但我还是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爱情而结婚,并在恋爱的持续中,不断的去克服阻碍,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去创造生命的意义。
《奶奶的影集》
奶奶有一本影集,很薄很薄。一天黄昏,我好奇地拿过这本影集看了起来。这本影集中只有四张照片。但这却是一位慈善.饱经风霜的古稀老人的生活记录。
第一张是1988年照的。奶奶坐在门口旁的旧竹椅上,穿着一件打了好几处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一副瘦削的脸,黑发中掺杂着几根银发,深陷的双眼久久地望着远方,脸上几条深深的皱纹刻画出她生活的艰难。她身后是一个茅草屋,屋子显得很简陋,很矮小。
第二张是1996年照的。奶奶穿着一件带有花纹的衬衫,一条灰色的裤子,穿着一双塑料拖鞋,梳着整齐的“鹊尾”。用发卡卡着,显得干净清爽。奶奶坐在一张摇椅上,腿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儿——我。奶奶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此时,奶奶身后是一个瓦房,很高大。
第三张照片是2003年夏天照的。奶奶穿着一套紫色小兰花的“阿婆服”,脚穿着一双泡沫拖鞋,舒适地坐在单人沙发上。她身旁放着25寸大彩电.“海尔”冰箱,空调还呼呼地吹着呢!此时此刻,奶奶的脸上再也没有了忧愁,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爱。她笑得比以前更灿烂!
第四张是2008年夏天拍的。奶奶坐在电脑桌前,叩击着键盘。身穿一套时髦的衣服,也留着一头流行的发型,桌上还有一杯咖啡。奶奶以经进了流行年代,她脸上的笑容也是那么地舒畅。
我捧着奶奶只有四张照片的影集,自豪地想,奶奶以后的照片一定会更多,奶奶的笑容一定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