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市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20:46:01
《招宝山大桥500字》
宁波市镇海区的甬江之上,有一座国内闻名的多塔斜拉桥,名叫-----招宝山大桥,它1995年开始修建,2001年通车,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多年啦!
招宝山大桥非常壮观。桥总长2482米,总共分为四段:主桥、东引桥、西引桥和隧道,他是镇海区和北仑区连接相通的重要桥梁。桥面两侧的栅栏是用金属做成的,用油漆把它们涂成了红、黄、黄三种颜色,桥面两侧上面每隔二十米有一盏路灯,而且左右对称,远远望去像一个个挺拔的士兵,在无私奉献的、日日夜夜的为人民照亮。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中间的一排防护栏把桥面分隔成两条正反方向的大车道。每个方向的大车道上面又有三个小车道,可以同时开三辆车。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各式各样,有小轿车、有运货车、还有洒水车,以及极少的摩托车,行人禁止上桥。
“招宝山大桥”五个大字是由大约十多根白色的铁链撑起来的,我想:白色的铁链不但可以撑“招宝山大桥”这五个大字,而且还可以把桥墩的重量减轻呢!
大桥下面由2个H型的桥墩是支撑着,桥墩大约高五十多米,刚好架在甬江之上的两岸,两桥墩之间大约可以同时通过2至3艘轮船。当大轮船通过时,河水就像人一样避让涌向岸边,开过之后,它们又争先恐后地填满空隙,真是让人赞叹!
招宝山大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珍惜、爱护它!
《家乡的香火龙作文550字》
在我的家乡历市镇修建村,春节舞香火龙已成为家乡特有的节日风俗。香火龙只有在夜晚舞动时才好看。人们在除夕的前几天,就已经开始做香火龙的准备工作了,大人们在晒谷场里堆满了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稻草,晾晒过的稻草是制作香火龙的原材料。那几天里人们从早一直忙到傍晚,经过几天的忙碌,只见一条长约三四十米的龙身便呈现在眼前了,在稻草编织的龙身周围插满了祭祀用的香,一条大如碗口般粗的龙身就编织好了,。
舞香火龙从除夕一直到大年初三夜,人们为它点上香火,拟出龙的面貌,点上了香火的龙身立即化成一条夜空中飞舞的鲮身闪光的飞龙。
除夕当晚,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时间到,在老伺厅堂里却早已是人山人海,主角还未登场就透着热闹的劲儿了。突然“噼里啪啦”,不知从何处响起鞭炮声,可大家无暇顾及,大家的目光都被那星光点点的香火龙深深的吸引住了。
锣鼓声为它伴奏,香火龙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在老伺堂里起舞。瞧!夜空中一条浑身闪光的飞龙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忽而上,忽而下,舞龙尾的人随其后,怕衔接不到龙头而干着急。香火龙时而盘旋,时而翻飞,星火点点,香烟缭绕,仿佛在空中腾云驾雾,鞭炮声和着铿锵的锣鼓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
缀满香火的龙在月光映衬下,犹如一位披着金色的铠甲凯旋而归的战将。人们为他欢呼,此时一阵阵犹如如菊花般盛开的烟火在空中不停地绽放,为节日增添了祥和热闹的气氛。
《三棵红军柳》
湘西沪澳县浦市镇,贺龙同志当年长征路过此地时,亲手栽下的三裸杨柳,如今已枝干如铜,绿荫如盖。依依三棵柳,经历数十秋。风吹柳笛万千支,似闻当年战马声啾啾—— 忆当年,星火稠,破碎金区瓦待我收。贺龙领兵去长征,队伍扎在此山沟,歼土匪,揍白狗,和人民结成亲骨肉。溪水逻足脸映脸,旱烟解乏手传手; 并肩扶犁南山下,抵足同睡吊脚楼…… 情多深呵意多厚,溶进多少碗鸡血酒!
军号传来集合令,红军队伍要开走。要开走,怎能够? 南山挽,北山留,东去的酉水也回头。十里山沟情填满,鱼水相依怎分手!? 贺老总,巧运筹,轻抽刀,稳挥手,削下青青三枝柳。披月色,戴星斗,一字儿括在镇子口。新柳更知将军意一一一夜长高三丈九。柳条儿长,柳丝儿柔,乡亲们来在杨柳下,一位大爹笑开口: “柳、柳、柳——留、留、留,三棵柳—再三留。亲人相留贺龙知,柳插三棵情义厚—— 红军虽去柳长在,根子插在心里头……” 栽柳的道理解得透,谁不爱三棵红军柳: 红军转战走,白狗吠日头,气势汹汹卷土来,石过三刀血泪流…… 三棵柳,昂起首,一声长啸似雷吼! 风沙大作助柳枝,化作千条鞭子抽; 滚滚雷霆列战云,似闻红军杀声骤。笑白狗,乱如粥,人落雕鞍马哀叫,胆丧魂也丢…… 佳话生双翼,飞进人心头,都说红军没有走,守哨在镇口。
白狗见柳胆如鼠,夹着尾巴改道溜,乡亲见柳亲又亲,有事没事柳下走…… 杨柳长得快呵,弹指三十秋,东风红旗遍神州。多少回乡亲柳荫下坐,贺龙的故事顺口流…… “两把菜刀闹革命,洪湖飞舟擒敌酋,长征护卫毛主席,战斗空隙赛篮球,贺龙紧跟毛主席,敢同错误路线斗。” 故乡人想念贺老总,柳丝依依添新秀,单待贺龙返乡来,相聚共庆三裸柳…… 谁知不能够呵,谁知不能够,林贼伙同“四人帮”,向贺龙同志伸黑手,棒子无情打,帽子无情扣,多少罪名莫须有。云作帐,山枕头,贺龙同志长辞世—— 六九年,六月九…… 战旗不可倒呵,长缨不可丢! 杨柳挺挺立,忠魂未远游,一声春雷天地开,红日照宇宙,华主席一举除“四害”,杨柳起舞舒广袖。八方亲人如潮来,柳下献上三杯酒: “杨柳永长垂,贺龙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