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1927年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7:57:24
《在附中的那几年》
1927年秋,我从师大附小保送进了师大附中。开学后,编人一年二班。我们的级主任(班主任)是李士博先生,他教植物学和生理卫生。他的黑板字比较特殊,每一个字用粉笔在黑板上剁着写,发出嘭嘭声音,但是字写的很好看,他生活很俭朴,永远穿长袍扎裤腿。
我们的教室就在进校门往东南面第一排房子。每个教室占三间房子,横排五行,纵列十副桌椅,我的位子是头排第二名。学校制度,堂堂点名,所以每个学生的学号,我都记得很清楚。当时讲课,大多数都是以笔记行之。老师在黑板上写写讲讲。学生在下面抄抄听听。回家后再用毛笔誊清在红格本上,每隔一段时期将笔记交给老师检查。梅贻瑞先生教国文,用的课本是附中自编自印的,古文今文全有。徐弼光先生教我们英语,他上课的特点,是经常叫同学到讲台上做对话练习。童子军教练夏云浦先生,他总是精神奕奕教我们各项技术,如结绳、营火、斥候等,还常常作幻术表演,像催眠术、变活人等。初一男生一律穿童子军制服:黄布衬衫式的上衣,戴蓝领巾,下身是蓝布灯笼裤、腰带左侧挂一白线绳结,右侧一把五开刀。每天第二节课后上课间操,制服要齐,否则要算旷课。校务管理严格,学校有一个民主评议会,由教员和学生代表参加,是研究校务的咨询组织,每班有一个学生代表出席,我曾代表过一年二班参加过会议,我记得在一次评议会上,高中学生夏元瑜在发言中曾点名批评过某教员,这使我很惊讶。
到了二年级,教室安排在第四排大房子里,铁框木板面的桌椅,固定在地面上。从这一年起,新添了“党义”课,内容是讲孙中山革命故事和他的著作;同时还上“公民”课,主要讲做人之道和基本政治生活知识;还有图画和木工课。
三年级除了国文、英语、数学外,加了世界地理和化学工艺课,我们学习制造雪花膏、牙粉、蜡烛和用氟酸刻玻璃、镀镜子等工艺。在英文课上我第一次知道动词第三身单数现在时要加“S”。
1930年初三毕业,这一年是农历庚午年,我们三个班共同印发了毕业纪念册,封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庚午班毕业纪念册”,是由寿普宣先生用篆字写的,烫金印在藕荷色布面硬皮上,内有每位同学四寸照片一张,并附有一小段自传。
学校前院有一列玻璃窗布告栏,是学校的新闻中心,学校的重要通知都要张贴在布告栏内,像人学考试发榜、课程变动、公布节假日等,有的如“今日课间操因风停止”等也公布在这里。写布告的是丁金藻先生,他的魏碑体的楷书写得很好,笔力遒劲,见棱见角,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书法家。
考人附中高中后,教国文、英语、数学的老师有汪伯烈、徐弼光、傅种孙、韩满庐,化学是王仲超、物理是方叔密。根据教育部密令增设了军事训练课,课本是步操典。“九一八”事变后,大家抗日情绪高涨,有一天听说天安门开民众抗日大会,许多同学都打好裹腿,扛起教育枪(军训用的假枪)就要去参加,由于教员的劝阻,怕惹麻烦,只好打消了念头。1933年日军由东北进人热河,不久又进窥华北。二十九军在喜峰口大胜日军的消息,大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敌汽心,全校掀起了“捐钢盔”热潮,二十九军总指挥秦德纯来校讲演,介绍了长城各战役的情况。不久蛰居北京的老军阀吴佩孚也来学校做了一次演讲,并把他著的两册书赠给学校,演讲后,还观看了我们军训的连教练动作。在他的演讲中提到青年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时,他举例说:“张翼德,在长板桥上,大喝一声,喝断了桥梁,水还倒流,那是多么好的身体呀!”他讲话冗长,达一个多小时。
1932年,在附中后门佘家胡同,由师大和附中一些教员,联合成立了一个私立中学。这个学校的性质,实际上是一个业余的补习学校,主要是通过短期学习,就可以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在我上高二的时候,同班就有几位同学,在那里拿到了高中毕业文凭并提前考上了清华大学。
附中的音乐课很受同学的欢迎,当时有三位有声望的音乐老师给我们上过课,他们是柯政和、张秀山和李惠年,这三位老师都是师大教授。柯政和和张秀山二位先生和王府井的中华乐社有业务联系,他们编写的几部名歌集在那里出版。李惠年先生教我们当时流行的《一百零一首名曲集》和一些美国流行歌曲,如缅因大学的校歌和电影插曲。
附中和附小都是师大的教学实验学校,每年五月份,师大毕业生就来实习教课,历时一个多月,每天都有他们的实习课,原任课教员在教室后面听课,他们讲课总有不足之处,他们讲过之后,有的课要补讲,有的就不再补讲了。这是我们学校应承担的义务。
1931年春天,附中开过一次校友返校游园会,许多老毕业生都来了。游艺会由邢大安主持。邢大安当时是东安市场丹桂商场里“松竹梅”的老板,专卖酱油和京剧脸谱。夏云浦老师在台上演了一出自编的《左慈戏曹操》,利用灯光和黑白两色布,大施幻术,受到大家的欢迎。
附中有200米跑道的操场,中间是足球场,有跳高跳远的沙坑,每年开运动会都在这里,当时北京市有这样大场地的学校不多,只有附中、汇文和四中三所学校。
附中的礼堂是在各排教室的后面,高台阶,大约有八间房长,东头是图书馆书库和图览室。西半部平日作教室用,音乐课,德文和应用文课都在这里上。全校开会也在这里。
学校曾设过一个医务室,隔日有大夫来校为学生看病,有时请牙科医生为学生检查口腔。那时没有X光机。有一位同学好运动,身体很棒,由于淋雨感冒,很快死亡,死后检查,肺已烂掉一半,就是没有X光机这样医疗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出他的肺部溃烂而导致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