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自怨自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17:51:21
《小人物大情怀》
没有一朵苔花自怨自艾,他自有他的肆意,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愧,他有他的精彩。这就是生命的真谛,无分贵贱,各有各的幸福所在。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个小人物,他挥一挥羊鞭,将锦帽貂裘扔进云霄深处;他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镌刻出对祖国最深切的眷顾。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就是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苏武。
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卫律前来诱降,却反被苏武痛斥了一番。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后来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苏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在这荒漠上,除了丛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风雪,终年见不到一个人影。苏武抱着代表汉廷的旄节牧羊,无论坐卧行走都拿着汉节。岁月一天天流逝,节杆上缀的三重旄牛尾都落尽了。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他出使还是壮年,及至归国,头发胡须全白了。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
好一个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坚守的传奇,书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歌。我们要学习苏武,学习他那种不畏艰难困顿、宁死也不肯背叛国家和人民的爱国精神。苏武虽然只是个小人物,但是他身上折射出的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大情怀却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
《自怨自艾的泥沼》
有时候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批评上,必须要讲求一些策略。不能以为只凭着一片对孩子的爱心,以及想当然的想法就能圆满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些策略在不同的家长眼里,有不同的含义,毕竟在批评孩子的问题上,不能一概论之。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我们的家庭来讲,我在批评孩子的错误方面确实有着很多的体会,就象很多家长一样,但总的来说,我在对待批评孩子的问题上,不管采取什么策略,都会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即不要陷人自怨自艾的泥沼。
我在这里说的自怨自艾主要是针对我们做父母的而言的,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讲,这一点反而并不显得很突出很重要。我一直抱着这个观点,即孩子的世界其实是很单纯的,很多情绪是他们暂时无法体会到的,即使他们可以朦胧地感觉到什么不好的情绪,他们也会很快的就把这些烦恼抛到脑后去了,简单得也许只需一块糖,或者是一个妈妈的拥抱就足够了。而相反对于大人来讲就完全不一样了。成人的世界是很复杂的,在外面我们为了家庭要辛苦的工作,并且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古人早就说过“身教胜于言教”,这确实是一条教育的至理名言。在外面辛苦一天回来后,我们还要去面对各种烦琐的家务和抚养、管教孩子,更别说平日里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啦,什么为了不顺心的事情怨天尤人啦,事实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当我们产生这种情绪的时候,又碰巧孩子犯了错,需要我们去批评教育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感到不耐烦,一般这种情况会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刚开始便自怨自艾,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听话的孩子,真是后悔当初要了这个孩子,总是给自己添麻烦;二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将火气发到孩子身上,更何况孩子恰巧犯了错,但是就象第一种情况,我们做父母的哪个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在发过火后,看着孩子可怜的站在那儿,要不就是委屈的哭,要不甚至吓的都哭不出来的样子,我们心里又会后悔,自怨自艾的情绪又会来了,怪自己不该冲孩子那样,孩子即使错了,也不该这样责怪他,应该耐心教育。
所以谈到批评的艺术,我认为批评不应该只局限在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上面,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及时的总结自己是否做的正确,是否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犯了什么错误。而自怨自艾是大多数家长都曾经或者是家长很容易犯的错。我们在谈到对孩子的批评时,往往只注意到了如何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改正错误,很少触及到适当的调节自身的情绪来通过这种途径更好的教育孩子。我想自己可能唯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心得可以称为批评艺术的,也只有这一点和别人不大一样了。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不使自己陷人自怨自艾的泥沼呢?其实说明白了也就丫句话,要懂得克制自己。道理我想是很简单的,但真要做的好,真的是很难,这一点我可是真的体会很深。
在小华小的时候,我还在厂子里做车工的时候,虽然工作不象别的工种那么累,但毕竟在车床前一站站一天,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心情就会变的不好,甚至挺烦的,尤其是想到回家以后也不能休息,还有一大堆家务等着我,还要照顾小华,而这孩子又这么淘气,不知道今天又会玩儿什么花样出来,心情更是不好。等下了班,接了孩子回家,就真的没有心情去分享孩子的快乐了。如果正是孩子因为淘气而作错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就会变得更糟糕了。我很清楚自己不要因为孩子这样而去用责骂或者打他的方式去管教他,但那时候我就会怪自己,怨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麻烦的事情,越想越觉得有太多太多的不顺心的事了,继而就会埋怨自己为什么要生下小华,甚至埋怨家里人。虽然每当过后我都后悔莫及,但当时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比发火还要糟糕。因为发火是一时的宣泄,过后也就没事了,即使孩子当时会很害怕,甚至恐俱,但不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道理很简单,没有一个孩子是因为父亲、母亲对自己发过火而去讨厌他们的,在他们的心里也不会觉得家里不温暖了。但当家长产生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象刚才提到的两种可能的结果,第一种比第二种要造成的后果严重。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去怪孩子,我们自怨自艾,孩子会怎么想呢?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会慢慢形成这样一个观点,自己是多余的,爸爸妈妈都讨厌自己,他们根本不关心我。这样在孩子长大后,他的记忆中如果是这些,那么对他的成长绝对是不利的,相比之下,当初父母责骂他甚至打他在他长大回忆起来会认为是父母亲为了他好才这样做的。当然我这么说绝对不是说打孩子或者责骂孩子是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怨自艾,虽然并没有直接体罚孩子,但对他们的心灵的成长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的。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在体罚了孩子后,或者是责骂了他,或者是打了他,再感到后悔,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怨自艾是更不必要的。在体罚孩子之前,我们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但就是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在过后再去想办法弥补,真的倒不如一开始就努力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做无用功的好。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困难的事情。到底怎么样才能有效的作到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要努力时刻保持自己的心态,不要轻易就感到心烦意乱,平时一心烦了,我就想不管怎么样,我总算有个幸福的家庭,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是家庭很美满,孩子也很懂事,并没有令自己失望,而且大家都这么喜欢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做父母的荣耀。再想一想不管怎么样,只要熬过这一段,就会不一样,等孩子长大了,我们做父母的心血就会得到回报了。多给自己一点希望,我们就不会被各种烦恼缠绕了。或者我就干脆到外面走走,散散心,然后回到家,忘记不好的情绪,保持平静的心态,这时再去处理孩子的错误,就会变的理智的多了。
在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其实也是对我们父母的教育过程,难怪有人曾经说过孩子是大人最好的心灵调节剂之类的话。通过对小华的教育,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做父母的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学会调节自己的状态。不要使自己陷人自怨自艾的泥沼,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批评艺术吧,也是孩子间接教给我的处理和调节自己心态的方法。所以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光是对孩子的批评很重要,对自己自身的审视也很重要,在此,我们也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