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清明上河图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8:34:51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该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和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自然风光,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个寒假,我有幸参观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整幅画从远处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但走进细细一瞧,原来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你瞧!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游客。货摊上摆着各种杂货,游客们有的在货摊前挑挑拣拣,有的望着过往的船只,有的聚在路边看相算命,有的正准备到码头上船。除了游客,街上的行人更是络绎不绝:急匆匆的推着货车的小商贩,时不时地擦一下额头的汗水;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坐着马车,悠闲自得;调皮的小孩儿又跑又跳,后面的母亲焦急地追赶着……街道两边皆是酒馆、茶楼,里边的食客或高谈阔论,或推杯换盏。旁边空地上,三五个大汉正围在一起赌博,周围的人也凑了过来。远处驼铃声声,一支西域来的骆驼队伍正浩浩荡荡穿过街道……
汴河上来往的船只很多,有的停靠在码头装卸货物,有的正在河上行驶,被纤夫拉船行进,有的刚刚靠岸……
“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仿佛让我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宋京城的繁荣。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更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知识。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当时官兵懒散,税赋繁重,这是一幅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观看了《清明上河图》,我被画家细腻的观察力和精妙的笔法所吸引,图中的马车、轿子、船只、房屋、楼阁、桥梁等各有特色,仿佛把我拉入历史的长河,让我穿越到了北宋京城,成为画中那个在汴京街头玩耍的小孩儿……
《观赏《清明上河图》800字》
今天,我在网上观赏了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长528.7厘米,属于国宝级文物。它是一幅现代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它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朝、徽宗时代首都汴京的人民生活情景。整幅画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清明”二字并不是指清明时节,而是描写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首段画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屋、草桥、流水、古树、扁舟……一片不远处的柳林中,树的枝头上刚刚长出几片嫩叶。路上几个人抬着一顶大花轿子,里面坐着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也有从京城踏青、扫墓归来的人,独特的画面为整幅画拉开了序幕。
中段描绘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画面上人烟稠密,许许多多的店面分铺两边。有的人在茶馆中品茶、休息;有的人在酒楼上饮酒作乐;有的人在路旁的摊铺上算命;还有的人在小店里买祭祀用的物品,真是好不热闹啊!看看河边,许多的纤夫和船夫辛苦的忙碌着。河上架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的结构轻巧,造型优美,如同飞鸿一般,于是便叫“虹桥”。一只大船正准备通过桥洞,船夫有的用竹竿撑着,有的用麻绳挽住船,有的则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画得惟妙惟肖,仿佛仔细聆听,就能听到他们在吆喝什么。
后段也很热闹:许多百姓在街道上穿梭着,有做生意的商人。有欣赏街景的学士,有骑马的官吏,有问路的外乡游客……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各种各样的牲畜,大大小小的房屋、城楼,充分的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感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多么精确细致,场面多么宏伟壮大人物刻画得多么栩栩如生,就像一个场景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么大的一幅传世名画,凝结了张择端多少心血啊!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幅如此大的名画,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啊!张择端持之以恒的态度令人敬佩不已。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你见过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吗?暑假,我来到上海中华艺术宫,就见识到了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让《清明上河图》复活了呢?是多媒体投影技术!
艺术宫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多媒体版的《清明上河图》震撼了我,原版不过桌子大小的一半,但眼前的“多媒体版”本总长128米,高度达到6.5米,将原作放大近30倍!12台电影级大型投影设备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投射到巨大的山型异形屏幕上,不仅添加了夜晚的场景,作品下方还营造出一条波光粼粼的虚拟汴河,我不禁感叹科技的神奇,拿出手机咔嚓咔嚓地一顿拍,但是后来翻阅却没有现场看到的震撼人心。
看,那骆驼车队浩浩荡荡地驼着粮食走在路上,驼铃儿叮叮当当地响着。路边的树下一群儿童在嬉戏。“烧饼啦,卖烧饼啦。”一个老者正弯腰挑着烧饼担子,沿街叫卖。汴河上的虹桥人群熙熙攘攘,桥下货船上船夫正在卖力的摇着桨……白天的街市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场景。
突然画面一转,夜幕降临,夜晚的《清明上河图》又是一番繁华的景象,街道上,河道上灯火通明,酒馆里座无虚席,只见两个年轻人推杯换盏,喝得好不痛快……
看着看着,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画中,时而站在虹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货船,时而与商贩讨价还价,时而又被茶馆伙计的吆喝声吸引住了。
意犹未尽地走出展厅,我不禁感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高超,让我实现了一场古今交融的超时空对话。
(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五年级学生)
后 记
这场盛宴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卷绘声绘色的展示出来,让我能清楚地看到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当时百姓的生活情景,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艺术之美!
家长感言
暑假跟孩子一起遍游上海,带孩子感受AI下的眼球刺激,收获满满。
教师赏析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孩子利用假期的时间,揽大好山河,看微观的清明上河图如何成为壮观的画卷,是书本中学不到的生活知识。为家长点赞!(林丽)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趁着暑假的尾巴,怎能不好好疯一把呢?只不过快开学了,总该收收心吧,去点有文化的地方吧。于是,我又来到了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珠海站)。
说到《清明上河图》,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最著名的画作,就连《千里江山图》的作者都不禁模仿了一番。此画作原长5米多,用经典的写艺法刻画了宋徽宗时期北宋都城汴京作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的繁华。整幅画未用一滴颜料,却画出了更丰富的色彩。
其实在《清明上河图》中,还隐藏了不少疑题。“清明”可能是指清明时节,或者地点在清明坊。而“上河”是关于北宋“母亲河”汴河的。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汴河的上游,二是汴河的两岸,三是北宋帝王的河。不管怎样,《清明上河图》就是将汴京的繁华美景完美刻画了出来。嗨,好一幅绝世佳作!
那么“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清明上河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要是有人敢动一下,都可能被判死刑!其实这并不是犯罪行为,而是——数百名科学家联合多座美术学院、历史学院,历时400余天,用电脑绘制而成。而这幅画分为白天与黑夜,一共有1080余人。最厉害的是,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动物、家禽、船只,甚至植物和水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形里,能够按一定的发展顺序移动!真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与古代思维的超时空碰撞”!
本次在珠海展出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与2010年上海世博览会上展览的一样,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28米!而高度近6.5米的它比原版的《清明上河图》大了20余倍!从城楼穿过的阿拉伯商人、卖酒的脚店(古时卖酒的分为正店和脚店)、卖香料的印度商人、虹桥(一座跨越汴河的木质拱桥)上的小贩、来往的驴车马车、院子里的家禽、汴河上的各种船......每一处都充满无限的魅力——是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呢!
为了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我报了一节研学讲解课。老师详细讲解了张择端的创作过程、《清明上河图》的来历及后人模仿等等。最后,是我认为精彩的部分——“我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哈,这还要问吗,肯定是虹桥啊!老师建议尝试一下张择端使用的写艺法——不用太多的细节,只要几笔勾画出重点即可。我可不会什么写艺法,我只会:乱画法。哈哈,我偷偷从手机中找出刚刚拍的照片,一笔一划地“画”了出来。还别说,挺好看的呢!
最后,我想为《清明上河图》题诗一首——一梦春风到汴梁,清明河畔酒旗扬。繁华盛世图中显,工笔描成世不双!
《“步步惊心”的清明上河图作文550字》
万里无云,阳光明媚,这不就是一个出去游玩的好日子吗?于是,我们一家人坐上车,朝着横店开去。
走过像大蛇般粗壮蜿蜒的道路,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横店的清明上河图。
里面可好玩啦,有兵器馆、古代的房屋,步步惊心桥......其中让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步步惊心桥了!步步惊心桥大约长50米,并分为了两条道,一条是用木头做的,被刷上了五颜六色的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绚丽极了;另一条则是用光滑的玻璃做成,脚踩在上面,好像悬空在河面上,胆小的人可能都会瘫在桥上,无法前行。这两道桥横跨在碧绿的河面上,十分雄伟。桥上木板与木板之间的距离约是15厘米,而玻璃与玻璃的距离却将近30厘米!幸好有绳索紧紧的系住我的腰间,不然可想而知。但是别以为有了绳索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当我走在木板桥上的时候,亲眼看见一个小哥哥从玻璃桥上摔了下去,瞬间变成了一只湿哒哒的落汤鸡,他当场就吓哭了,脸上分不清到底哪些是水哪些是泪。安保叔叔立马系上绳索就猛冲上来,抱起了那个小哥哥,冲上了岸。这可把我吓坏了,我两腿发软,脸色苍白,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只能颤颤巍巍地向前走去,像个老人家一样,好不容易才走完了“步步惊心”。
虽然步步惊心桥很惊险,但是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不要鲁莽,要小心翼翼,脚踏实地,不然后果可不堪设想。
《清明上河图》
那是一个星期日,连着几天都是这样的天气,一下子大起了大雨,一下子艳阳高照。可是我们全家偏偏就挑了这样的的天气,来到了场馆,要参观那个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所以,我们强忍着这个忽雨、忽晴的怪天气,只因为我们太想看看这个宝贝了。
我们一路上,经过开车、走路、搭公交,总算来到了原来场馆。我们在柜台租借了解说用的耳机,开始参观这幅画。
妈妈边听解说,边告诉我:“最原始的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之后有很多也画,但是都没有张择端画的好。”
爸爸也补充说明:“这幅画,花了十年的时间,才画好。”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不仅能看到画“动”起来,还能听到小贩叫卖声、马车驶过的声音,好像卡通动画。
现场有很多工作人员举着牌子,请大家轻声细语,还让我们小朋友可以更靠近。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么大的图画,也是第一次看到会动,会发出声音的图画,我发现一幅伟大的图画,要完成真的很辛苦,所以天气不好,我也愿意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