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温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30 03:30:01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3篇》
第一篇:雷锋叔叔的“小口袋”
提纲
1. 装着温暖的口袋:雷锋的口袋里总装着帮人的东西——帮大娘买车票时,他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津贴;给战友补袜子时,针线在口袋里躺得整整齐齐;雨天送大嫂回家,伞早就藏在口袋旁的背包里。
2. 口袋里的小事:火车上,他用口袋里的针线帮大嫂缝纽扣,手指捏着线头试了三次才穿进去;看到小朋友哭,掏出兜里的糖塞过去,自己却咽了咽口水。这些事很小,却像春天的风,吹到哪里哪里暖。
3. 我的小口袋:我在书包侧袋里装了创可贴、纸巾,还有颗水果糖。同学需要时递过去,就像雷锋叔叔那样,让温暖从口袋里跑出来。
雷锋叔叔有个“神奇小口袋”,里面装的不是零食和玩具,是帮人的心意。有次他在火车上,看到大嫂的纽扣掉了,赶紧从口袋里摸出针线。他捏着线头试了三次才穿进针孔,缝的时候手指轻轻按着布料,好像怕弄疼大嫂似的,缝好后还歪着头看了看,说“这样就结实啦”。后来遇到没车票的大娘,他从口袋里掏出津贴——那些钱皱巴巴的,边角都磨圆了,手心还沾着汗,他却笑着说“我是您的儿子”。
这让我也想有个“小口袋”。我在书包侧袋放了创可贴,上次小刚摔倒时,我蹲下来帮他擦伤口,他红着脸说“谢谢”,贴创可贴时特意把有小熊的一面朝外,像在珍藏这份帮助。我还放了纸巾,小雨哭鼻子时,悄悄塞给她,她擦完眼泪,偷偷塞给我半块饼干。最妙的是那颗水果糖,上次小美忘带文具盒急哭了,我递过糖说“先甜一甜,我借你铅笔呀”,她含着糖笑了,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呢。
雷锋叔叔说“做好事不用留名”。我的小口袋也不用告诉别人,只要看到同学需要,就像他那样递上东西。原来帮人的快乐,就藏在这些小小的举动里——像口袋里的阳光,自己揣着暖,递出去时,别人心里也亮堂堂的。
修改建议
1. 可加入雷锋的动作+表情:比如“他掏糖给小朋友时,自己先抿了抿嘴,好像那颗糖在他兜里躺了很久,早就馋坏了他,却还是笑着说‘吃吧,甜的’”,让真诚更让人感动。
2. 写自己递水果糖时,可加入小美的反应:“她含着糖,说话含含糊糊的,却把我借她的铅笔削得尖尖的,还回来时上面贴了张小纸条,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让互动更有画面感。
写作建议
1. 学用“物品+细节动作”的写法:像文中用“针线(穿三次才进去)”“皱巴巴的钱(手心沾汗)”,让“小口袋”的温暖不只是说说,而是能看到、摸到的。
2. 用“对比”突出心意:比如雷锋自己舍不得吃糖却给小朋友,自己省津贴给大娘买票,这种对比能让“帮人”的心意更动人,学生可以仿写“自己舍不得用的橡皮借给同桌”等场景。
第二篇:“螺丝钉”的大作用
提纲
1. 雷锋的“螺丝钉”:他说自己要像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在工厂时,他擦零件擦到手指发红;在部队时,站岗站到腿发麻也不挪脚;帮战友补衣服,针脚密得像小蚂蚁排队。
2. 螺丝钉的力量:家里的自行车少了颗螺丝,脚踏板就晃悠悠;雷锋做的事虽小——帮炊事员洗菜、帮老乡挑水,却让大家心里稳稳的,像机器有了螺丝钉那样踏实。
3. 我的“螺丝钉”:在班级里,我做“擦黑板螺丝钉”“摆桌椅螺丝钉”,发现把小事做好,班级就像上了油的机器,转得顺顺的。
雷锋叔叔总说自己是颗“螺丝钉”。他在农场干活时,别人休息了,他还蹲在地里翻土,手掌磨出红印子也不停,说“螺丝钉要使劲拧才牢固”;在部队帮战友补袜子时,针脚密得像小蚂蚁排队,战友笑着说“比我妈补的还结实”,他挠挠头,耳朵都红了。
这让我想起家里的自行车,上次脚踏板的螺丝松了,爸爸骑车时“哐当哐当”响,后来拧紧螺丝,车子骑起来稳稳的,爸爸说“你看,小螺丝有大本事”。我们班也有很多“螺丝钉”:小明每天最早到,把门窗打开,风钻进来时,书角都轻轻跳;小雨总记得关灯,说“电也是宝贝”;我负责擦黑板,每次踮着脚够最上面的角落,粉笔灰落在袖子上像撒了层雪,可看到老师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字,粉笔末像小星星落下来,心里甜甜的。
上次评选“班级小雷锋”,我们三个都上榜了。老师说:“螺丝钉不用喊口号,把自己的位置站好,就是在发光。”现在我懂了,擦黑板时擦到没有粉笔印,摆桌椅时对齐地砖缝,这些都是“发光”的方式。原来当颗螺丝钉,真的能帮上大忙呀。
修改建议
1. 可加入雷锋的环境细节:比如“他在工厂擦零件时,窗外的阳光照在零件上,反射的光晃得他眯起眼,却还是用布来回蹭,直到能照出自己的影子”,让认真更具体。
2. 写摆桌椅时,可加入小细节:“我把同桌的椅子往前提了提,因为他腿长,上次总蹭到桌子,这次他坐下时,悄悄朝我竖了竖大拇指”,让“螺丝钉”的作用藏在互动里。
写作建议
1. 学用“生活物品比喻”:像文中用“自行车螺丝”比喻雷锋的精神,学生可以仿写“班级像块拼图,我们都是小碎片(自己)”“教室像棵大树,我们都是小树叶(打扫卫生)”,让道理更易懂。
2. 用“身体感受”写认真:比如“擦黑板时胳膊酸了”“摆桌椅时蹲得膝盖麻了”,这些感受能让“做好小事”的努力更真实,容易引起共鸣。
第三篇:雷锋叔叔的“时间魔法”
提纲
1. 挤出来的时间:雷锋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有了”。他训练完累得直喘气,还挤时间帮炊事员择菜;出差坐火车,别人聊天时,他擦桌子、拖地板,汗珠子滴在地上。
2. 时间里的爱:他的时间没用来闲逛——帮大娘找儿子,走了三个村子;教战友认字,晚上在灯下一笔一划地教,直到对方会写自己的名字。每一分钟,都藏着暖暖的心意。
3. 我的时间:我学着挤时间——早上早起十分钟帮妈妈热牛奶,放学留五分钟帮同学讲题,发现时间真的能“挤”出甜滋味。
雷锋叔叔好像有“时间魔法”,总能在一天里做很多事。有次他在部队,午休时别人都躺在床上,他却蹲在炊事员旁边择菜。手指飞快地掐掉菜根,偶尔抬头看看墙上的钟,像在和时间赛跑,择完一筐菜,额头上的汗珠子滚到下巴,他却笑着说“这筐菜够晚上吃啦”。出差坐火车时更忙:帮列车员擦桌子,抹布在手里转得像小陀螺;看到抱孩子的阿姨,赶紧接过行李,说“我来我来”,明明自己刚坐了一路车,却像有用不完的劲儿。
这让我也想试试“挤时间”。早上我把闹钟调早十分钟,帮妈妈把牛奶倒进杯子,盖子拧得紧紧的,妈妈喝的时候说“这十分钟比蜂蜜还甜”;放学留五分钟,给总写错字的莉莉讲笔顺,她学会后,把自己画的小太阳贴在我本子上;睡前少看十分钟漫画,给弟弟读雷锋的故事,他听得眼睛亮晶晶,说“我也要当会挤时间的小雷锋”。
雷锋叔叔的日记里写“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现在我知道,不用等到长大,早上的十分钟、放学的五分钟,都能藏着帮人的心意。原来“时间魔法”不是变戏法,是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别人需要的地方——这样的时间,走得慢,却暖得久。
修改建议
1. 可加入雷锋的声音细节:比如“他教战友认字时,声音轻轻的,像怕吵到别人,‘横要平,竖要直,就像做人一样’,战友笑了,他也跟着笑,声音里像裹着糖”,让耐心更动人。
2. 写帮莉莉讲题时,可加入场景:“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本子上,我们的影子挨在一起,她画的小太阳,正好落在‘谢谢’两个字旁边”,让时间里的温暖有画面。
写作建议
1. 学用“具体时间+动作链”:比如文中“十分钟(热牛奶、拧盖子)”“五分钟(讲笔顺、贴太阳)”,用一连串小动作把“挤时间”写具体,学生能照着仿。
2. 用“感官描写”写时间:比如“早上的牛奶冒着热气”“夕阳照在本子上”,让时间不只是数字,而是能看到、摸到、闻到的,更容易写出温暖感。
《雷锋的故事》是送给孩子成长的珍贵礼物。这本书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述了雷锋从贫苦童年到成为模范战士的经历:他省下津贴帮战友补衣服,冒雨护送老人回家,在列车上忙前忙后为乘客端水…… 这些真实温暖的小故事,像一颗颗种子,悄悄在孩子心里种下善良、责任与担当。
家长们会发现,比起空洞的说教,雷锋用行动告诉孩子:助人为乐不是口号,节约资源不是难事,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就是了不起的成长。书中搭配生动插画,让故事更有画面感,孩子读得进去,记得牢。
让雷锋精神成为孩子的成长伙伴,教会他们懂得关爱、学会坚持、勇于担当。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给孩子的一份珍贵人生礼物。
《从未离去的温暖》
那天上完课,我如常选择公交车回家。车窗外的风景在流转,而我的心,却停留在了那个和蔼的公交车司机给我的温暖之中。
那是一个雨下得如泼墨般的下午,爸爸因公出差,妈妈卧床休养,我只能独自撑起雨伞,踏上回家的公交车。雨中的世界显得有些模糊,我的心也惴惴不安。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就在我焦急张望时,43路公交车迎面驶来,仿佛是我的救星。我匆匆上车,伸手去摸口袋,心却突然猛地一沉——我忘记带钱了。我尴尬地望向司机,小声地说:“叔叔,我忘记带钱了,我……”我话还没说完,司机便大声斥责:“没钱坐什么车?2元都没有,快下车!”我的脸瞬间通红,仿佛被当众揭了短,恨不得立刻消失。
然而,就在我无助地站在路边,看着一辆又一辆公交车驶过时,最后一辆43路公交车停在了我面前。我鼓起勇气再次上车,小心翼翼地对司机说:“叔叔,我忘记带钱了。”“没事,小孩子嘛,偶尔忘记也是正常的。”驾驶员叔叔和蔼地说道,他的声音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冷。
车子很快就到了小区附近,我突然发现,我的雨伞落在了站台。而公交车却无法直达小区门口,这意味着我要淋雨了。我焦急地对司机说:“叔叔,能不能在经过新天地半庭时停一下?我的伞落在站台了。”“行,但要快一点哦,不然我会受处分的。”驾驶员叔叔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了。
我感激地下了车,飞奔至小区保安亭借了把雨伞。看着渐行渐远的公交车,我心中默念:“谢谢你,驾驶员叔叔。”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
自那以后,每当我乘坐公交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和蔼的驾驶员叔叔。他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明白,温暖从未离去,它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藏在厨房里的温暖》
每每放学回家,推开门,一股浓香迫不及待地钻进鼻孔里,直直牵引我的脚步。还未到厨房门口,便望见外婆忙碌的身影。
外婆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围裙,站在灶台前忙碌着。锅里的油花欢腾着,噼里啪啦的响。外婆周围摆着晚餐的食材——绿油油的莴笋、白花花的五花肉、红透的番茄,还有躺在碗里的一颗颗青豆。外婆拿着菜刀,在菜板上飞快地切着莴笋,活像个魔法师,总能把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的佳肴。霎时间,外婆把切好的菜放进盆子里,不慌不忙地倒进锅中。
锅铲在外婆手里轻盈翻飞,灶火的红光映亮她的脸。紧接着,外婆踮起脚尖,拿起灶台高处的调味瓶,轻洒在锅里,细盐好似蝴蝶般飞落在菜上,为锅里的喧嚣增添一抹别样的风采。
灶上的另一只砂锅中熬着汤,锅里冒着热气,边缘不时吐出一缕白烟。只见外婆揭开盖子,白烟一下喷涌而出,笼住外婆的脸颊。她拿着一把汤匙,在锅里舀一勺汤,微微抿上一口,脸上便荡漾开笑容,如同初绽的花儿一样绚丽。这时我便看见外婆眼尾的皱纹也跟着舒展开来。
我悄悄溜进厨房,跑到外婆旁边,将头放在她肩上,才发觉我不像小时候还要踮脚才行,现在还要微微俯下头。“外婆,我来尝尝鲜咯!”顺手便拿起已做好的一块肉放入嘴里。“真是美味呀!”外婆冲我笑笑,揪揪我的脸蛋说:“小馋猫!”
外婆的厨房里,有烟火升腾的浓汤,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连同她额上最闪亮的汗珠,都是我童年最宝贵的底色。外婆以最无声的方式描摹爱的深意——原来爱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而是蕴藏在三餐四季,一饭一汤。
爱是这样流转的:我会在外婆劳累的时候,帮她捶捶背,捏捏肩;也会在饭桌前帮她洗洗菜,饭后帮她洗洗碗。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们彼此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融进每一次的相互牵挂。
那间厨房,不大,却填满了外婆对我的爱;那方灶台,不大,却燃烧着两代人的感情。那个爱我的外婆,永远会为我端上那一盘可口的饭菜。
那些佳肴,不贵,却蕴藏着亲情的温暖。
《有您,真好》
老师,您是阳光,温暖着我,照亮着我,指引着我,有您,真好!
老师,有您的安慰,真好!记得那一次,我看着85分的试卷静静地躺在桌子上,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到嘴唇边,又苦又涩。我望着窗外,天空乌云密布,细雨如织。我呆呆地坐着,不知如何面对父母。这时,您轻轻走来,温柔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觜角挂着温暖的微笑:“诗岱,别难过,胜败乃兵家常事,你的努力老师看在眼里,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加强练习,争取下次考得更好!”您的话语如一束阳光,温暖着我冰冷的心。
老师,有您的提醒,真好!记得那一次,您正在讲重点知识,我分散注意力,和同学说悄悄话,正好被你发现了,你一脸严肃地说:“诗岱,请坐好,认真听。”你还用严肃的眼神注视了我一会儿。我的脸“唰”的一下红到耳根,热辣辣的,不敢用正眼看着您。我从那时候起就专心听讲,成绩稳步提高。
老师,有您的关爱真好!有一次,我和同学在操场上赛跑,可我跑到一半就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膝盖皮破肉裂,血从伤口直冒出来。小青立刻去报告老师。老师得知后,立刻飞奔而来,着急地问:“伤得怎么样?快!老师背你去医务室。”到了医务室,老师马上打开药箱,取出消毒药水,用棉签蘸了蘸药水,轻轻地擦我的伤口,再对着伤口吹风,然后撒些云南白药,最后贴上创口贴,一系列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我注视到老师已经满头大汗了。这时,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感觉伤口不疼了。老师,谢谢您的关爱。
老师,这么多年来您对我的深切关怀,谆谆教诲,令我难忘,我想大声对你说:“老师,有您,真好!”
《藏在一段话里的温暖》
天被打翻的墨水染灰,同样被变灰的乌云闷闷不乐地飘着,似乎是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风刮起身上的衣服,在周围“呼呼”地吹着,把我心里的喜悦吹得无影无踪。
那次,我评选年级之星失败,本来明明说好是我赢,但有个同学后来者居上,将我挤了下去。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强装镇定接受了,实际上心早就碎了一地。
我无精打采地听着英语课,被英语老师几次喊起来回答问题都答不上来,被罚站在了座位上,那一刻,委屈和伤心拧成一股绳,勒得我心里好难受,我强忍着快要掉下来的泪,继续听着课。想努力忘掉这件事。
下课后,语文老师突然喊住了我,原来是叫我去过关上次的默写,也就是重默。我拿起纸和笔,在语文老师的桌上默写古诗。
我心不在焉地默写,想忘掉刚才的悲伤却又怎么也忘不掉。刚默完一首诗后,我提笔准备默下一首,耳畔传来了语文老师轻柔的声音:“没有评上年级之星是不是有一点难过?不要太难过嘛,人生总会经历些风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何况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等你很多年回头看,你会发现这件事对你没有任何影响,甚至不会影响你做出世上最美味的蛋糕!”我顿了顿,仔细回味起这段话,一股暖流袭来。我没有抬头,没有应答,继续默写。但我心里的乌云已被这段看似简单的话拨开,露出了灿烂的阳光,温暖和感动在我心里流成了一条小河。以前总是对语文老师有偏见,觉得她有些时候未免严厉,但我想此时,这些偏见连同悲伤,如薄雾被心里的阳光蒸融了。
默完写后,我抬头一看,窗外的太阳已经冲破了乌云,将金光撒向万物。透过窗户,照到了老师身上,阳光的照耀下,老师往常憔悴的脸庞显地那么亲切和温柔……
我冲出了教室,那一刻,我热泪盈眶,那不是悲伤的泪,是触碰到温暖而感动的泪。
《春风拂过我的心田》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如同春风轻柔地拂过我的心田,带来无尽的慰藉与力量。在我的记忆深处,奶奶对我的爱便犹如春风般,温暖着我的心田。
清晨的粥香
天刚蒙蒙亮,厨房的灯就亮了。奶奶佝偻着背,在灶台前忙碌。木柴燃烧的噼啪声、铁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米粥咕嘟冒泡的声音,交织成清晨最温柔的乐章。我赖在被窝里,听着她轻轻哼着不知名的老调子。待我起床时,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碗八宝粥,旁边配着好几碟小菜。粥面上飘着几颗枸杞,像散落的红宝石。“快吃,凉了就没滋味了。”她搓着粗糙的手说道。春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却吹不散满屋的粥香。
晒被子的午后
春日的阳光难得慷慨,每逢有大太阳时,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抱出厚重的棉被,一件件搭在院子的竹竿上。她踮着脚,用力拍打被子,灰尘在阳光里跳跃,像细碎的金粉。“晒过的被子盖着才舒服。”她边拍边说。我跑过去帮忙,却总是笨手笨脚,把被子弄得歪歪扭扭。她也不恼,只是笑着重新整理。傍晚收被子时,她把脸埋进去深深吸一口气,说:“太阳的味道,真好闻。”我也学着她的样子,闻到一股暖暖的、让人安心的气息。春风拂过,带着阳光的温度,轻轻裹住我们。
灯下的针线
依稀记得,小时候喜欢玩捉迷藏,每次藏在窗帘后面,都喜欢用剪刀剪个“小眼睛”来偷瞄人,每次奶奶都会讲我们几句,却又不动声色地拿针线去缝补。奶奶的眼睛越来越花了,可她还是帮我们缝补窗帘。昏黄的灯光下,她眯着眼穿针,线头在嘴里抿了又抿,试了好几次才成功。“你这孩子,窗帘怎么又破了?”她一边缝一边念叨。我趴在桌上写作业,偶尔抬头,看见银白的发丝垂在她额前,随着呼吸微微颤动。针线在她手中灵活地穿梭,补丁很快就被缝得平平整整。“好了,下次别再这么调皮了。”可我看见她的手上还缠着几道胶布——那是常年干活留下的裂口。春风从门缝溜进来,吹动她额前的碎发,也吹动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如今,春风依旧年年拂过,可再也没有人早早起来为我熬粥,没有人把被子晒得蓬松柔软,也没有人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我剪破的窗帘。但每当春风拂面,我总觉得,她还在。
《温暖的回忆》
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大雨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下,它们在窗户上跳跃,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这雨声,让我想起了那个夜晚,那个也是下雨的晚上。
那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黑压压的,好像快要下雨了。可能是因为傍晚的原因,天空中出现了五彩斑斓的云彩。看啊,它们仿佛变成了山峰,又像是一群群绵羊在奔跑,再一转眼,又飞出了一匹匹骏马。这美丽的景象让我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烦恼。可是,当我拿出那张分数惨不忍睹的试卷时,我又陷入了悲伤。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回了家。到家后,我因为淋雨而感冒了。
到了晚上,我难受得无法忍受,于是告诉了妈妈。妈妈并没有因为我的分数而生气,而是急匆匆地带我去了医院。那一刻,我才发现,妈妈是多么地关心我。她不会因为我的分数低而责骂我,只会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帮助和支持。我感冒也让她担心了,真的对不起,当时我应该早点回家的。
一阵凉风吹过,把我从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我打了个寒战,看了看时间,已经九点了。我收起思绪,继续写作业。但是,那个温暖的回忆仍然留在我的心中,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是我最难忘的事情之一,也是我儿时最宝贵的回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妈妈的关心和着急的神情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每当我想起那个夜晚,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冬日里的温暖》
寒风呼啸,带着冬日的丝丝凉意,无情地侵袭着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裹紧了厚厚的棉服,急于寻找一丝温暖。原本热闹的街头,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也显得有些冷清。行人匆匆,似乎都在急于躲避这刺骨的寒风。
我走在街道上,两只手紧紧地揣在口袋里,试图抵挡这寒冷的侵袭。突然,我的目光被一处角落吸引。那里有三只橙白色的小猫,其中有两只小小的,看起来怪可爱的,还有一只应该是它们的妈妈吧。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蜷缩在某一家的门口,享受着那微渺的暖气。
然而,好景不长。当那家店的老板看到外面的这几只流浪猫时,他推开门,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赶走。那两只小猫,挨着它们的妈妈,无奈地走到了一户人家旁边的草丛边上,躺了下来。两只小猫紧紧地靠着它们的妈妈,身体还不禁地颤抖。那样子,真的让人心痛。
就在这时,那一户人家里面出来了个小女孩。她看见了那三只小猫,便蹲下来仔细地观察它们。猫妈妈睁开眼睛,看见小女孩,就急忙站起来,警惕地盯着她。而那两只小猫也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似乎在说:“我还没睡醒呢,在干吗呀?”
这时,小女孩的家人也出来了。他们看见这几只小猫,便一步步地往小猫的方向走去。然而,他们往前走一步,小猫们就只能退一步。他们似乎感受到了小猫们的恐惧和不安,于是停下来,用食物一点点地引诱它们。小猫们本来就饥饿万分,看到食物便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去。最终,猫妈妈放下警戒心,带着小猫们去吃女孩手里的食物。这时,女孩的家人们便轻轻地把小猫们抱进了有暖气的屋子里。
看到那一户人家把那三只流浪猫抱进家里后,我便转身离去。虽然寒风依旧刺骨,但是我的心却是暖的。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善良,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我学会了“打酱油”》
期盼许久的研学终于到来,当温暖的阳光照到我们的身上时,我们已经坐上了大巴车,向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出发。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厦门科技馆、厦门华侨博物馆,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精彩的篝火晚会,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古龙酱文化园亲身体验了打酱油的经历。
踏入古龙酱文化园,浓郁的天然酱香味瞬间扑面而来。我们登上酱文化圆木栈道,视野顿时开阔起来。放眼望去,晒场上,一个个头顶斗笠的酱缸密密麻麻齐整地排列着,摆成了“古龙”两个大字,场面壮观又震撼,仿佛在诉说岁月沉淀的故事。
接着我们开始体验打酱油。酱油装在一口大缸里,走近一闻香气十足,我先拿起一个玻璃瓶,将漏斗插在玻璃瓶口,接着拿起一个大勺,往大缸里头一舀,打了满满一勺,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酱油顺着漏斗倒入瓶子里,片刻间,我手里这勺承载着200多年文化的酱油缓缓地流入我手中的瓶子里,此时我的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生怕这勺酱油会不停使唤洒出瓶口。在我的谨慎操作下,酱油终于打好啦。手里提着这瓶沉甸甸的酱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原来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就算是第一次尝试的新事物,也能做好。更让人期待的是,这瓶亲手打的酱油能带回家,和妈妈分享经历,用它给家人做酱油猪肉、酱油蒸鱼,想想都觉得美味又有意义。
(小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四年级学生)
后 记
带回来的酱油做成的菜味道真不错!
家长感言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非常支持孩子暑假参加这种研学活动,能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多动手体会生活的乐趣。
教师赏析
小作者把“打酱油”的过程写得很生动,“拿、插、舀、倒” 动作连贯,心理描写细腻,把紧张与喜悦都写活了。最后还悟得成长道理,童真与感悟兼具,很棒!(纪银瑶)
《两只手的温暖》
“同学们,现在请把你们的鞋带解开,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单手系鞋带!”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
我把左手放进口袋里,用右手拎起鞋带。两条鞋带,想打个蝴蝶结咋这么难呢!只见两条鞋带刚刚被我打好一个结,我一松手,那鞋带就不听我的使唤了。“用单手系鞋带,现在比写一张数学卷子都难了!”我嘴里小声说到。再看看我的同桌,他气得直跺脚,汗都急出来了!
“时间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规规矩矩地回到座位,但还是很懊恼。老师说:“现在可以两人一起合作,但是每人还是只能用一只手。”我和同桌迅速凑到一起,你说我笑地一边商量一边配合,可顺当了!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刚刚的困难也不在话下。而且这次的游戏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多人的力量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