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第一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26 02:47:36
《第一次榨橙汁》
周末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厨房,我拉着妈妈要学榨橙汁。妈妈笑着拿出三个黄澄澄的橙子,它们圆滚滚的,像小灯笼似的,表皮还泛着亮晶晶的光,闻起来有股甜甜的清香。
我先把橙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水珠在果皮上滚来滚去,像在玩滑梯。接着,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橙子对半切开,橙瓣像小小的月牙,裹着晶莹的汁水,看得我直流口水。然后我把橙子放进榨汁机,又小心地倒了半杯矿泉水,按下开关。“嗡嗡——”榨汁机转了起来,橙色的汁液慢慢流进杯子里,带着淡淡的果香。
等机器停下,我端起杯子尝了一口,冰冰凉凉的,甜滋滋的,比超市买的还好喝!妈妈说这是“劳动的味道”,我听了心里暖暖的,下次还要榨给妈妈喝。
《第一次竞选演讲》
学校的多功能厅正在举行全校期待已久的大队委竞选演讲,而我,正等待着人生中第一次正式演讲的到来。
刚开始,我带着一丝丝紧张坐在观众席上观看。随着我的号次接近,我也越来越不安。我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握在一起,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放轻松。但听着台上同学的演讲,看到观众席这么多的同学,我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
我的心里像出现了两个矛盾的动漫小人在激烈拉扯。一个穿着红色披风,急得直跺脚,声音带着哭腔:“怎么办怎么办,快轮到你了!万一忘词了怎么办?万一大家不喜欢你怎么办?” 另一个则穿着蓝色背带裤,双手叉腰,心闲气定地反驳:“没事的没事的!演讲稿你已经练习了无数遍,怎么会忘词?你准备得这么充分,一定能表现好的,不要自己吓自己!” 坐在旁边的小戴同学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安慰道:“我在台上也很紧张,最后得了90多分呢。没关系的,很快就过去了。”也许是这份鼓励起了作用,虽然心里的紧张还没完全散去,但胸腔里的小鹿似乎放慢了脚步,心跳没这么快了。
没过几分钟,主持人就点到我的名字了。 我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像被提了起来。我深吸一口气,一步一步朝着舞台走去。这时,心里暂时休憩的小鹿又开始疯狂蹦跶,忐忑不安的感觉再次席卷而来。 我走到舞台中央,紧紧地握着话筒,脑袋里一片空白。目光望向台下,突然对上了评委老师带着期待的温柔眼神,那眼神像柔和的月光,驱散了一些不安;又看到了小戴同学和几位好朋友用力挥动的小手,脸上满是信任的笑容。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勇气,对着话筒轻轻说道:“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 我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多功能厅,原本空白的脑袋里,演讲稿的内容渐渐清晰起来。当我说完最后一句时,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回到自己的座位后,我才感觉脸颊发烫,手心湿漉漉的,但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喜悦。我顺利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大队委竞选演讲!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经历后才发现,挑战和困难并不可怕,勇气与坚持会让人变得更强大。
家长感言
无关成败,只需勇敢地挑战自我。回首时,你会毫无遗憾地感谢那个从未停止成长的自己。
教师赏析
姿含同学以细腻笔触还原首次竞选演讲经历,心理刻画立体,动漫小人的拉扯生动展现紧张,小戴的安慰真诚温暖。字里行间情感真挚,很有感染力。(郑遥韵)
《第一次做蛋挞》
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厨房台面上,妈妈买好了做蛋挞的食材,我们便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
我捧着食谱边看边做,我把圆鼓鼓的蛋挞皮挨个摆进炸锅篮,小心翼翼地往蛋挞皮里倒入蛋奶液,妈妈在旁边盯着,“别装太满!八分就行,不然烤的时候要冒泡泡啦。”我赶紧收了手,每个蛋挞皮都鼓着浅浅的奶黄色“小肚皮”。
设置好200度,按下12分钟启动键,空气炸锅“嗡嗡”地转起来,透过透明视窗,我看到蛋挞皮先慢慢鼓起来,边缘悄悄晕开焦金色,原本晃悠悠的蛋奶液,渐渐凝出细腻的波纹,奶香味从缝隙里钻出来,馋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时间好像特别漫长,我隔一会儿就凑到跟前看一眼。终于,“叮”的提示音响起,我戴着隔热手套赶紧打开炸锅,一股香甜的热气直往我鼻子里钻。刚做好的蛋挞冒着热气,外皮金黄酥脆,轻轻一碰就会掉渣,咬开一口,内里的挞芯软乎乎的,带着淡淡的奶香。
我捧着蛋挞小口啃着,甜香裹着午后的阳光,连空气都浸满了心满意足的味道。
《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至今想起第一次走夜路的经历,心跳仍会悄悄加快,那是我人生中一次格外勇敢的尝试。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在奶奶家写完作业时,天已经黑透了。妈妈发来消息,说临时有事要加班,让我自己沿着熟悉的小路回家。挂了电话,我站在奶奶家院门口,看着门外漆黑的巷子,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巷子里没有路灯,只有远处人家窗户透出的微弱灯光,风吹 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听起来格外吓人。
我深吸一口气,攥紧衣角,迈出了第一步。刚走几步,身后传来“哗啦”一声,我吓得猛地回头,却发现只是只猫打翻了墙角的纸箱。我拍了拍胸口,给自己打气:“别怕,都是自己吓自己。”继续往前走,影子被月光拉得忽长忽短,我总觉得身后有人跟着,忍不住加快脚步甚至小跑起来。
就在这时,我想起妈妈说过,害怕时就唱歌。于是我小声哼起了熟悉的儿歌,歌声驱散了一些恐惧。走着走着,我看到了家门口那盏熟悉的路灯,暖黄的光像一双温柔的大手,瞬间抚平了我慌乱的心。推开门的那一刻,我仿佛打了一场胜仗,激动地扑进妈妈怀里……
那次尝试,我虽然害怕得手心冒汗,却也明白了:勇敢不是无畏,而是即使心怀恐惧,也愿迈出脚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怕走夜路了,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
《第一次做蛋炒饭》
暖洋洋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客厅,电视上播放着做蛋炒饭的视频,我心血来潮,心想:我也来尝试做个蛋炒饭吧,我把妈妈请来当我的小老师。
首先,我从冰箱里取出四个鸡蛋,轻轻在碗边一磕,金黄的蛋液便流进了碗中。我学着妈妈的动作,用筷子快速搅拌,蛋液很快变得均匀光滑。妈妈替我打开火,我往锅里倒了些油,等油热了后,把蛋液倒了进去。“滋啦”一声,蛋液迅速凝固成软软的蛋块,我急忙用铲子将它切碎并盛出。
随后,我将米饭倒进锅里,用铲子慢慢压散。接着,我把炒好的鸡蛋重新倒回锅中,与米饭一起翻炒。把切好的火腿丁和黄瓜丁再倒入锅里一同翻炒,最后撒上一小勺盐,再翻炒几下,金黄的鸡蛋包裹着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我把蛋炒饭装进碗里,端给爸爸妈妈品尝。他们吃了后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自己也尝了一口,感觉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饭。
《老师,我想对您说》
老师,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
从我第一次踏入校园时,您的微笑就像阳光一样,洒满了我的心房。
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恐惧,整天哭着鼻子不肯上学。是您拉着我的手,轻轻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要害怕,要勇敢,小学生活很美好,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你……”在您的轻声安慰下,我不再害怕。
亲爱的老师,谢谢您陪伴我、鼓励我。是您给了我无尽的勇气和动力,让我面对挑战时能勇往直前!
《山水间的成长课》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三峡。
第一次邂逅三峡,是在10岁那年。从宜昌出发,乘坐江轮逆流而上,目的地是重庆奉节。我原本以为,峡谷里的长江,应该是惊涛拍浪、急湍翻滚的豪迈模样。可没想到,坐在平稳行驶的江轮上,映入眼帘的长江竟是如此平静开阔。碧绿的江水中,似乎只有游船划过的一道道波纹,搅乱了水中倒映着的两岸如黛青山。远远望去,三峡大坝像一堵长长的墙矗立在江面上,那般壮观,让我忽然领会到“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
初二的课堂上,当我诵读郦道元笔下的《三峡》,读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时,心里满是诧异。课文里三峡那急湍迅猛的样子,和我第一次见到的平静开阔,简直是天壤之别。怀着这份好奇,我决定再次前往三峡。
这次,我们选择了自驾,走的是江边的挂壁公路。
当汽车驶出一个隧道,眼前瞬间豁然开朗。穿透云层的阳光照进我的心里,天空还下着晴天雨。眼前的景象,仿佛是从课文里直接复刻出来的——一侧是笔直得像屏障一样的绝巘,另一侧则是翻涌着拍打着江岸的长江水。我打开车窗,潮湿的风夹杂着雨点拍打在手臂上,竟让我生出一丝惊险之感,心想:这才是三峡该有的样子吧?
车停了下来,一个卖橘子的老翁笑着和我们唠嗑:“看到那里的老三峡水位线了吗?以前的水比现在凶多了,还经常发洪水呢!过去一到汛期,江水就哗哗地涨,庄稼被淹,一年的收成也就泡汤了。现在可不一样啦!大坝建成后,咱这秭归橙年年都丰收,终于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啦!” 听了老翁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第一次见到的三峡之静,并非它天生如此,而是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变化。这平静的背后,是三峡大坝这个“安全屏障”在默默守护着,让沿江百姓的生计彻底摆脱了洪水的威胁。
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三峡工程博物馆。眼前的景象,让我格外震惊:三峡大坝竟然是花费了几十年、半个世纪才建成的工程。在一张张静态照片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填土、截流、建坝,用一筐筐的泥土和石头,一点点拼凑出这座总防洪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的“世纪工程”。而它让长江上游重庆至宜昌段660公里的航道,从过去的“险滩密布”,变成了如今的“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单向通航能力也从大坝建成前的约1000万吨,提升到了5000万吨以上,同时航运成本降低了约35%,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如此,这座世纪工程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建成的那天,工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笑容里,有疲惫,更有自豪。那一刻,我心中有什么东西正在慢慢滋长。
那一刻,是汽车驶出隧道的那一刻,是看见大坝的那一刻,是听老农亲口诉说的那一刻,更是在博物馆里见到一个个数据的那一刻。
升船机的船闸里,每一次水位的升降,都藏着工人们的巧思;看似平静的江面,实则是大坝为百姓筑起的坚不可摧的防洪屏障;完工后旋转的水轮,正借助江水的力量,点亮一座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这两次三峡之行,第一次是逆流而上,我读懂了山水的诗意;第二次是沿崖而行,我读懂了山水背后人们的付出与努力。从老农口中“秭归橙年年丰收”的喜悦,到博物馆里“2250 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震撼,我更读懂了,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这份“国之重器”所承载的智慧、辛劳,以及那岁岁丰稔的希望。
这是一篇格局宏大、构思精巧的游记佳作。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通过“两次奔赴”的独特视角,将个人见闻、古诗文情境与国之重器的宏大叙事完美融合,完成了一场从“看景”到“读史”、从审美到思辨的深度行走。作者并未停留在风光描绘,而是以课堂疑问为起点,用“挂壁公路”的亲身体验和“卖橘老翁”的朴实对话作为转折,最终在博物馆的数据与影像中,读懂了平静江面下所蕴含的民族智慧与时代力量。这种由表及里、由个人到时代的层层递进,使得文章的立意格外高远。
《五子棋大战》
周三学习结束后,我特别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跟妈妈下五子棋!我们先猜拳决定谁先下,我出了“剪刀”,妈妈出了“布”,结果她赢了,就先下了第一颗黑子。
我一开始想防守,小心翼翼地在妈妈棋子旁边放白子,想挡住她的路线。可是妈妈总是能巧妙地绕开我的防守,她的黑子像小精灵一样,在棋盘上跳来跳去。我急得抓耳挠腮,心里想:“妈妈怎么这么厉害呀!”
后来,我决定改变策略,开始进攻。我鼓起勇气,把白子放在棋盘中间,想形成自己的连珠。可是妈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计划,她用黑子轻轻一挡,就把我的路给堵死了。我失望地撅起了嘴,但看到妈妈笑眯眯的样子,又觉得输给她也挺开心的。
虽然最后我没赢,但跟妈妈下五子棋真的好有趣!我下次还要跟妈妈下,争取赢她一次!
《第一次参加跳绳比赛》
十月中旬,我有幸跟着校跳绳队到兴化参加跳绳比赛。走进体育馆,看到其他学校的队员,看着大屏上的字幕,2025年泰州市学校体育俱乐部跳绳比赛。我心里咯噔一下,可紧张了——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比赛。
第一天,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兴致勃勃地参赛着各自的项目,他们自信满满,绳索挥动自如,以优异的成绩给我们小年龄队员树立了榜样。
第二天,我和高年级的小唐哥哥搭档进行一带一比赛。预备枪响后,小唐哥哥握着长柄,甩着绳索带我跳,刚到30左右,不知怎么回事,小唐哥哥把绳子踩到脚下了,失误第一次停顿。我们快速调整姿势继续比赛。但接下来不知是不是因为失误,心里很紧张,跟在后面我也连连出现了失误。比赛成绩只有70多一点。赛前在学校训练时,我们最多时能跳120多个。
比赛回家后,我心情很是低落。妈妈见我那样,没有数落我,反而给安慰我。宝贝,虽然你这次惨败了,但你能大胆参加这次比赛你已经很棒了。最起码你已经迈开了前进的步伐。今后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继续比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所有老师对你们的辛劳付出。
《不完美的甜香》
厨房瓷砖上那几点紫薯泥,像摔碎的晚霞,是我第一次尝试做彩色小圆子留下的痕迹。
周末,我把菠菜榨成翠绿水汁,南瓜蒸软碾成金黄泥,紫薯也蒸得软烂压成紫沙泥。将它们分别拌进糯米粉里,三团粉团胖乎乎的,像三个小婴儿躺在案板上,又像三颗攥紧的彩虹糖,把厨房衬得鲜亮。
本以为搓圆子是件简单事,可紫薯面团偏不听话。刚捏好的面团就裂出细纹,像豁开的小山谷,一搓就散成碎粒;南瓜面团又太黏,粘在指尖扯出长长的面丝,连擀面杖都被裹成了“黄胖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揪出小块搓成小圆子。它们歪歪扭扭挤在盘子里,像一群没睡醒的小精灵,而我的指甲缝里早就塞满了黏糊糊的面团,案板上、瓷砖上也到处是面块,活像一群偷吃东西的小孩,满脸挂着“罪证”。
我往锅里倒水开火,水“咕噜咕噜”地响,像在叽叽喳喳议论。水烧开后,我端着盘子把那群“小精灵”倒进锅里“游泳”。起初它们沉在锅底,像害羞的小彩石。没一会儿,绿“精灵”开始“脱皮”,锅里浮起一层绿雾;黄“精灵”抱成一团,成了软乎乎的黄糕。我急忙用勺子去搅,又戳破了几个,水变得浑浊,只剩几个紫薯圆子还勉强维持着形状。
晚风卷着厨房的甜香飘来,碗里的圆子虽不完整,却有着绿的透嫩、黄的绵密、紫的软糯。把这没揉匀的“彩虹”吃进嘴里,才发现:原来不完美的色彩,才是最鲜活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