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州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7:46:31
《月亮离我有多远》
我的故乡大凉山州府西昌因为美妙的月色,而拥有“月城”的美称。每当夕阳西下,当山野的微风轻轻拂过,四周的群山如剪影一般,像一座座有生命的挺拔的战士,我常常幻想这些群山就是当年过彝区的红军战士。
每年中秋这一天,故乡的月光更是最明,月色更是最美。
幼时在故乡,中秋之夜,当月亮悄悄爬上山岗,奶奶便会陪我躺在竹椅上赏月,给我讲支格阿龙射下日月为百姓带来光明的故事——相传古时天上有六个太阳七个月亮,人间老百姓受尽折磨,是英俊潇洒、智勇双全的支格阿龙,用神箭射落了这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使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些美好的回忆让月亮离我很近很近,似乎伸手就可摘下,因为它能让我感受到奶奶气息,听到奶奶动听的讲故事的声音。
今年由于疫情,暑假我没能像往年一样回到故乡。当知道中秋、国庆同一天时,我激动不已,盘算着国庆长假一定回西昌,与奶奶一起躺着赏月,我还要听一遍支格阿龙射日月的故事,还要享受山风的轻拂,还要……
可在9月23日,得到雅西高速塌方的消息,我的心仿佛掉进了天边的悬崖,空空的,那一瞬间,我感到思念是长长的,离我最近的月亮也可以是最遥远的。
突然间我明白了,当思念、梦想不能成为现实的时候,月亮离我是最遥远的,但我也相信我心中的月亮离我是最近的,因为我心中的月亮永远有奶奶的气息,还有支格阿龙的身影。
《包拯,包拯简介》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谥孝肃,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包村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1]。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过的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人物经历
包拯(包青天、包公)[2]
天圣五年(1027年):景祐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庆历三年(1043年):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
庆历四年(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
庆历六年(1046年):京东转运使。
庆历七年(1047年):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户部副使。
皇祐二年(1050年):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
皇祐四年(1052年):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
皇祐五年(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嘉祐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
嘉祐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嘉祐四年(1059年):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嘉祐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祐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