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厨房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11 23:59:12
《雾散不尽的糯香》
厨房瓷砖总沾着星星点点的糯米粒,是奶奶蒸饭时洒下的。她总是说新米娇气,得用清水淘个三遍,指尖在瓷盆里轻轻划着圈,白花花的米粒便在她掌心翻涌,像一群温顺的小鱼。灶上的铝锅盖被掀开时,雾气裹着糯香猛地扑来,呛得人睁不开眼,奶奶却笑得眼睛眯成缝,用竹勺将米饭压进粗瓷碗里,再沿着边浇一勺熬得稠乎乎的红糖浆,晶莹的糖丝顺着碗沿流淌而下。
我嘴馋,总急不可耐地趴在灶台边看。奶奶把蒸好的糯米饭揉成圆团,裹上磨得细腻的黄豆粉。她的手布满皱纹,指关节也有些变形,却总能精准地捏出大小均匀的饭团,递到我手里时还带着暖。“慢点吃,别烫着嘴了。”她的声音混着锅里咕嘟冒泡的红糖水声,是童年最安心,最引人瞩目的背景音。一次我换牙,咬饭团时不小心给牙硌掉了,痛得跺脚直哭,奶奶却把牙齿藏进米缸下,笑着说“牙齿跟着糯米埋进土里,来年能长出颗更结实的牙......”,说着又捏了个更大的饭团哄我。
可后来,奶奶的记性越来越差,却仍没忘蒸糯米饭的步骤。有回她把盐当成糖撒进锅里,尝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先笑了,“老糊涂啦。”无奈的说道,你太奶奶当年也把盐当糖,后来啊,也总说这是糯米饭的“小差错”。”又重新淘米蒸饭了。那天的糯米饭带着淡淡的咸,我却吃得格外香,甚是吃出一股别样的滋味。看着她俯身坐到桌前,沐浴在晨光里,花白的头发照得锃亮,像撒了一层碎糯米。
去年冬至,奶奶住进了医院,我捎了保温桶去,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糯米饭。她躺在病床上,已然没力气捏饭团,我就用勺子舀着喂她,她含着米饭,慢慢咀嚼,眼里泛起的水光,始终也干不了,说“还是这个味儿”。出院后,她再没进过厨房,铝锅放在橱柜最上层,落了薄薄的一层灰,黄豆粉的罐子也空了。
后来她走了,我再趴在灶台边时,总觉着铝锅中传来的雾气,比以往更难散些......
她走的那天,房外飘着雪,那场雪是我从未见过的,也是我记忆里的第一场雪。我学着她生前的模样淘米蒸饭,却总也把控不好火候。糯米饭黏在锅底,焦了半边,红糖浆也熬得过头,尝一口,没有过去记忆里的甜腻,而是现今道不清的苦楚。后来我才知道,奶奶坚持做糯米饭的缘由,是因为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和秘方,她若是放弃,这份手艺便也失传了。我推开了那道儿时令我恐惧的旧木门,拉开床头柜,找到了那册发黄包浆的秘方,室内昏黄的灯光照耀着册子上的铅字,也照耀着我流泪的面庞,无声无息。我把揉坏的饭团放进米缸,恍然想起幼时藏在米缸下的乳牙,不知是否仍在。
如今每每蒸糯米饭,我都会多蒸一碗,放在奶奶常坐的那把藤椅上。糯米饭的白雾升起时,仿佛还能听见她声音的回响,看见她布满皱纹的手捏着饭团,糯香漫在空气里,就像她从未离开过那样。
那些裹着爱与暖的糯米饭,早已融进我的骨血里,每当想起时,舌尖仍留着那份余温里的甜,提醒我,有人曾用最朴素简单的食物,把日子熬得那么香。
《不完美的甜香》
厨房瓷砖上那几点紫薯泥,像摔碎的晚霞,是我第一次尝试做彩色小圆子留下的痕迹。
周末,我把菠菜榨成翠绿水汁,南瓜蒸软碾成金黄泥,紫薯也蒸得软烂压成紫沙泥。将它们分别拌进糯米粉里,三团粉团胖乎乎的,像三个小婴儿躺在案板上,又像三颗攥紧的彩虹糖,把厨房衬得鲜亮。
本以为搓圆子是件简单事,可紫薯面团偏不听话。刚捏好的面团就裂出细纹,像豁开的小山谷,一搓就散成碎粒;南瓜面团又太黏,粘在指尖扯出长长的面丝,连擀面杖都被裹成了“黄胖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揪出小块搓成小圆子。它们歪歪扭扭挤在盘子里,像一群没睡醒的小精灵,而我的指甲缝里早就塞满了黏糊糊的面团,案板上、瓷砖上也到处是面块,活像一群偷吃东西的小孩,满脸挂着“罪证”。
我往锅里倒水开火,水“咕噜咕噜”地响,像在叽叽喳喳议论。水烧开后,我端着盘子把那群“小精灵”倒进锅里“游泳”。起初它们沉在锅底,像害羞的小彩石。没一会儿,绿“精灵”开始“脱皮”,锅里浮起一层绿雾;黄“精灵”抱成一团,成了软乎乎的黄糕。我急忙用勺子去搅,又戳破了几个,水变得浑浊,只剩几个紫薯圆子还勉强维持着形状。
晚风卷着厨房的甜香飘来,碗里的圆子虽不完整,却有着绿的透嫩、黄的绵密、紫的软糯。把这没揉匀的“彩虹”吃进嘴里,才发现:原来不完美的色彩,才是最鲜活的甜。
《爱在身边》
凌晨五点半,城市还在沉睡。厨房的窗户上凝着一层白雾,窗外的天仍是灰蓝色的。灶台的砂锅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掀开锅盖,浓郁的米香顿时在屋里弥漫开来。
外婆系着那件穿了无数次的碎花围裙,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发丝被水汽打湿。她手中的木勺沿着锅壁缓缓搅动,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珍宝。
米粒在锅中欢快地翻滚,外婆盛了一碗白粥推到我面前,碗沿干干净净,温度刚刚好。她又顺手剥了一个水煮蛋递给我,这一切自然得仿佛本该如此。可我知道,这绝非一碗普通的粥。
爸爸工作忙,常常胃痛,外婆在熬粥时总会加一点小米,说这样养胃。我见父亲喝粥时,总带着笑眯眯的满足。
这样的早晨,我已度过了无数个。外婆总是第一个起床,在厨房里忙碌。夏天,她会提前把粥晾到适口的温度;冬天,她又会把粥保温得恰到好处。这些细微的关怀,我曾习以为常,甚至未曾留意。
直到这个早晨,我才明白,最珍贵的爱从不是来自远方,也不在别处,它就在身边,藏在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里,默默温暖着我们。
我总是向往远方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的温暖。其实,最好的爱就在身边,等着我们去发现。
《小猫吃饼干》
小猫一大早就来到厨房,“饿死了,饿死了。就没啥好吃的吗?”它撅着嘴,在冰箱中翻找吃的。忽然,小猫似乎看见在冰箱的底下有一个亮闪闪的东西,“那是什么东西呀?”小猫趴下一看,是一包饼干!
小猫看见了这一包饼干,舔了舔嘴唇,似乎已经吃到了饼干:我一定要拿到!
小猫就开始思考如何拿到饼干:嗯,饼干掉到里面去了,要不等妈妈回来?不不,等妈妈回来太久了,还是得靠自己!”小猫的内心如同有两个小人在做斗争。
最后,小猫想出了一个方法。它找来一把扫帚,把它伸入冰箱的底下,想把饼干挑出来。小猫拿着扫帚,在冰箱底下左挑挑,右挑挑,终于挑到了饼干,耶!终于被我挑住了,我一定要一下子吃掉!小猫欣喜若狂,差点要跳起华尔兹来。可是,就是因为这一想,小猫的手一抖,饼干又掉了,而小猫的美梦也不复存在。
小猫一屁股坐在地上,歪着嘴,神情沮丧,仿佛丢了什么贵重的物品般。不过很快,它又振作起来,坚定地说:“哼!我一定要拿到饼干!”
小猫重新爬起,在房间里渡来渡去,活像一位大人物在思考一个难题。过了会儿,它拍了拍胸脯,胸有成竹地说:“我知道了!”
它拿起水管,打开开关,就往冰箱底下灌,要用水来将饼干冲出来。可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水不仅没有把饼干冲出来,还填满厨房!小猫迫不得已只得将水关掉,并打开门让水流出去,并且饿着肚子等妈妈。妈妈回家后,帮小猫拿出了饼干,小猫一看,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不是饼干,是饼干的塑料包装袋!
小猫真“可怜”!用了那么多时间,却只换来一个包装袋!
《厨神奶奶》
我的奶奶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厨神”,她的厨房永远飘着让我魂牵梦绕的烟火香。
清晨五点,厨房的灯准时亮起。奶奶总说:“面要现擀才够味。”她揉面团的力道恰到好处,不一会儿,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就铺在案板上.等宽宽的裤带面在开水里翻腾好,浇上她用五花肉煽出的臊子,那油润的肉香能顺着楼道飘好远。我每次都捧着大碗,呼噜噜呼噜吃得满头大汗,奶奶就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给我擦汗。
一到周末,我就盼着奶奶炸糖糕,她系着旧围裙,把面团捏成小兜,往里塞满红糖芝麻馅,指尖轻轻一捻,一个个圆滚滚的糖糕就下了锅.金黄的糖糕刚出锅,我就急着咬一口,滚烫的糖浆在嘴里化开,甜的我直咪眼,奶奶忙不迭地递来纸巾:“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就连普通的番茄炒蛋,奶奶也有独家秘方.她会先把番茄烫去皮,用勺子压成沙沙的泥,炒鸡蛋时要炒得蓬松,再和番茄泥一起翻炒,最后加一小勺白糖提鲜,这道菜配着白米饭,我总能多吃一碗。
奶奶的厨房从不用复杂调料,却把平凡食材变成了我忆记记中最暖的滋味。她用一双巧手、一口铁锅,把对我的爱,都藏在了那一碗碗香喷喷的饭菜里。
《藏在美食中的爱》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厨房的地板上,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外婆在忙碌着。对于我来说。家的味道不仅仅是调料的香气,更是外婆那份无言的爱。
每次放学回家,迎接我的总是桌上那一盘盘冒着热气的饭菜,外婆总是根据我的喜好变换着菜色,今天是我最爱的酸菜鱼,明天可能就是清淡可口的紫菜蛋汤。看似简单的饭菜,却蕴含着外婆对我细腻的关怀和满满的爱。
记得有一次,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淋得浑身湿透地回到家。外婆看到我狼狈的样子,就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赶忙跑去厨房为我熬姜汤。那碗热腾腾的姜汤驱散了我全身的寒意,也温暖了我的心。外婆一边叮嘱我喝汤,一边帮我擦干头发。虽然她没有多说什么,但我能感受到她的担忧和爱护。
现在,每天都要到学校上学,在学校的食堂里,虽然饭菜种类繁多,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外婆的饭菜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家的味道,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
有一次,外婆回老家种菜了,她发消息问我在家里过得怎么样,我说一切都好,但心里却涌起一阵思乡的情绪。外婆还说,下次回老家,她给我做最爱的酸菜鱼。外婆的一举一动,让我的心里一阵温暖。
每次回到老家,外婆总会在厨房忙碌着,为我准备最爱的饭菜,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她的心意和对我的爱。我知道,外婆的爱藏在那一碗碗热腾腾的饭菜里,无论相隔多远,这份爱永远伴随在我身边。
饭菜里的爱,简单却深沉,它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让我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那份无与伦比的亲情。
《一滴污油的旅途》
在春和日丽的一天,风带着花香,厨房弥漫着菜香,我被带着菜香的油烟带到了油烟机里。初来乍到,遇见了许多同胞,附在油烟机的网格里生活得很快乐。不过,我逐渐感到无趣,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终于有一天,女主人用抹布擦拭油烟机的时候,我附在抹布上逃了出来。虽然我逃出了油烟机,但是我并没有逃出室外。由于时间太长,我的身体里居住着细菌、真菌等许多微生物,颜色也变得浑浊。我漫无目的的在空中飘荡,飘到了客厅。
伴随着咳嗽声,一缕浓烟从男主人口中吐出,那股浓烟缓缓散开,我才发现,那不仅仅是烟,而是由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物质组成的气体。浓烟缭绕在客厅,咳嗽声还接连不断,细菌、病毒和唾液被带到空中,顿时让室内变得乌烟瘴气,我感到非常压抑,飘离了客厅。
飘啊飘,我飘到了阳台,看到窗玻璃外的蓝天,我渴望自由的心日益强烈。可紧闭的窗户,只能让我幻想。我无奈又飘到了别的地方。
室内的空气一天比一天浑浊,我想要逃离这里,可是女主人没有打开窗,我无法逃离。没办法,我又飘到了坊间,试图从房间的窗户逃出去,可是令我大失所望的是房间的窗户也紧闭着,甚至窗玻璃上蒙上了一层灰。房间的空气中,飞舞着各种灰尘和很细的毛,令我窒息,迫于无奈,我又飘离了这里。
终于我在室内,不知道生活了多久,我的体内已经住满了细菌等杂质,男主人依旧咳嗽不断,我内心不断祈求女主人开窗,让我重获自由,今天他终于受不了了,男主人在室内抽烟与咳嗽,打开了窗,我被吹进来的凉风带出室外,获得了自由。
有了这次经历,我亲眼目睹了在室内无法流通的空气日渐污浊。如果不打开窗通风,室内空气中就会积累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时打开窗通风,可以使室内空气流通,让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干净。当然不在室内抽烟,也是让室内空气清洁的有效方法之一。随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冬天感冒了,打开窗通风会着凉,不打开窗通风,室内的病毒就无法排出室外,这不是进退两难吗?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保持空气清洁固然重要。让我们开窗通风,净化室内空气,共享健康生活吧!
指导老师:姚华兰
《热闹的端午节》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被厨房"叮叮当当"的声音吵醒了。原来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家要请客啦!
奶奶像变魔术一样包着粽子,绿绿的粽叶在她手里转来转去,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胖乎乎的三角粽。有香喷喷的肉粽、甜甜的红枣粽,还有我最爱的白粽子!趁奶奶不注意,我偷偷尝了一个,撒上白糖,哇!软软的、甜甜的,好吃得我直跺脚!妈妈在洗菜,爸爸在拖地,连阿婆都来帮忙了。我也没闲着,把碗筷摆得像排队做操的小朋友一样整齐。
"叮咚!"门铃响了,亲戚们都来啦!桌子上摆满了香喷喷的菜:红彤彤的龙虾、金灿灿的鸭蛋、紫莹莹的苋菜......奶奶说这叫"五红",是端午节的特别食物。
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我的小嘴巴忙得停不下来。这个端午节真有意思,我不仅吃到了好多好吃的,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秘密呢!晚上睡觉时,我还在想:要是天天都是端午节该多好啊!
《我学会了包饺子》
周末的一个上午,妈妈在厨房包饺子,边哼着歌边包,我看着妈妈包得那么开心,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学包饺子!”妈妈点头并答应教我包饺子,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于是我手拿着饺子皮,一手拿着筷子,仿佛胜券在握。
我先用筷子夹了一大团肉放在饺子皮上,再把肉馅儿包了起来。正当我想向妈妈炫耀的时候,饺子皮的边缘裂了一条缝。妈妈告诉我:“你把肉放得太多了,而且要在饺子皮边边抹点水,这样才能包得紧。”我再一次拿起一张饺子皮,又在里面放了一小团肉,按照妈妈的指导,在饺子皮的边边沾了点水,再包起来,结果饺子皮就像花苞一样自己打开了,妈妈又对我说:“你把肉放少了,所以它就自己打开了。”
此时此刻,我看着窗外,天空正下着倾盆大雨、雷电交加,我对自己没了信心。这时,妈妈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于是我又信心爆发,拿起一张饺子皮,接受刚才的教训,往里面放了适量的肉馅,再在边边沾了一点水,最后对折包起来。这次,饺子既没有露馅也没有被打开,我兴奋地尖叫起来,妈妈也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又一次看向了窗外,此时,雨过天晴,天空中还挂着一道彩虹,那道彩虹,就像我脸上的笑容,非常好看!
这次包饺子让我知道了,一二次失败证明不了什么,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早已习惯了妈妈在厨房烟火中忙碌的背影,习惯了她在台灯下批改作业时鬓角的碎发,更习惯了生病时她掌心贴在我额头的温度。我们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读懂成长的含义。
寒假的一个傍晚,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推开门,眼睑低垂的模样让我心头一紧,她好像随时都会靠在玄关睡着。望着她泛白的脸色,我突然下定决心:今天要为她做点什么。
走进厨房时,我被洗碗池里堆成小山的锅碗吓了一跳——油光发亮的盘子叠得老高,饭粒还粘在锅底。深吸一口气,我系上妈妈的草莓围裙,冷水哗哗地注满水盆,洗洁精在指尖揉出细腻的泡沫。刚拿起一个大碗,油腻的碗沿就滑出手心,我慌忙弯腰接住,心跳得像敲鼓。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个盘子被擦得锃亮,我直起腰才发现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抬头看见妈妈倚在厨房门口,眼里的疲惫被惊讶取代。她摸着我湿漉漉的袖子,突然笑了:“我的宝贝怎么突然长成小大人啦?”我低头搓着衣角,水珠从指尖滴落:“妈,以后洗碗我来帮你分担。”
那晚我才真正明白,妈妈的双手不仅能捧出热腾腾的饭菜,更扛起了整个家的重量。当我能接过她手中的活计,当我开始心疼她眼角的皱纹,我知道,那个总被照顾的孩子,终于在这一刻长大了。原来成长从不是瞬间的顿悟,而是懂得把“我”变成“我们”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