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战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4:42:46
《战事了人悲读后感700字》
在那个年代,真正活着的人,了了可数,革命二字,让多少人奋斗,又让多少人落泪。大概这世上有太多的事掺杂在一起,终是真真假假的悲伤……
大伙们正沉浸在抗日胜利的喜悦之中,正值年轻的郭轸聪明机灵,留美回国,一身土黄的马甲也变成了时髦的衣服,爱上了清秀的女学生朱青,并结了婚。但,战争的残酷,让彼此相爱的男女,分隔两地。开始仅仅是千里之远,后来便是阴阳。
这个花季少女,如何承受?
朱青哭,她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想着自己也随夫去,罢了。却在混乱中被系上了白毛巾,她不再哭泣了,因为眼泪只是弱的象征,再换不来他疼,换不来他爱。几周后朱青便瘦得只剩骨头,美好的青春,付之于何处呢……嫁了个空军,便要每日守望着天空,整颗心都悬在天上,期待着年轻的郎君,有一日回家给她个惊喜。可现在,她只能捧着他的衣服,仰面凝望。默念着与他的种种,入神却无泪。
从花季到妇人,朱青是怎样过来的,是日复一日的心痛,还是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
几年后再见朱青,她在戏台上婉转迷离地唱着“郎儿,咱俩儿好成亲哪?”像从心里的念突然的迸发,那才是她渡时间的方式罢。年轻的空军小顾和她互相喜欢,眉来眼去,可又像当初那般出了事,朱青却是平静。像许多爱闲事的婆娘,拉家常的语气,不紧不慢地。
随时间的推移,时间洗得去伤痛,却洗不去疤痕,时间逝地明白,但人却容易糊涂走过。朱青只为活在当初的世界中,回忆中。实则灵魂早已死亡。人要活得明白一些,要清楚人活着为什么。年轻的人不知怎样表达,就想一心随去,不然就是作践自己,让天上的人儿处处揪心。为什么朱青唱得真情,那是她对自己经历世事的愁绪的悼念。
其实,那个年代,成就了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误会。因了革命。负了众多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而这些小伙子中,又有许多负了心爱的姑娘。脂粉唇红不及一眼回眸,姑娘眼巴巴的,要望穿这条长河,望穿这片天空,这片土地,何时能等来你的身影?
“岁月催人老,东山一把青,西山一把青,郎儿,你采花儿要趁早哎——”凄美的爱情,终是结于战争!祈祷在未来的未来,不会再有战争,阻碍着每一对有缘人。
《描写战事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战事?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20个关于描写战事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旌旗卷舒] 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衽革枕戈] 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兵连祸接]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戎马仓皇] 指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无血刃]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不接刃]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渔阳鼙鼓]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散马休牛] 指不兴战事。
[禁攻寝兵] 指止息战事。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铁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休牛散马]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休牛归马]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雄鸡夜鸣] 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胡越之祸]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沉烽静柝]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兵销革偃]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边尘不惊]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家国英雄张太雷650字》
战事吃紧,硝烟弥漫中,他的儿子诞生了。
张太雷与妻儿的这次相聚非常短暂。临行前,儿子正值满月,家里只简单张罗了一桌满月酒,虽不丰盛,但这已经是他作为父亲能给儿子最真挚的祝福。
第二天告别时恰值凌晨,他蹑手蹑脚走进妻儿的房间,借着如华月光,目不转睛凝视着妻儿熟睡中安然宁静的脸庞,心中思绪万千。他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妻儿和他在一起的画面,这匆匆相聚带来的片刻安宁更坚定了他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心。思及此,他俯下身,用他常年握枪的手把妻儿的手包裹其中,轻轻地握了又握。天色渐明,为他们掖好被角,张太雷踏出家门。东方渐白,丝丝曦光正撕开厚重的墨色云层,射向这沉寂的人间。他再一次回头望了望自己熟悉的家,纵使心中千万不舍,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转身离开了。经年累月紧皱的眉头已在额间划出了深深的沟壑,不间断的奔波使他疲态尽显,然而他的目光坚毅执着。
妻儿日日于家中守候,既怕得不到他的音讯,又怕听到他的消息。仅不出一个月,噩耗传来:他在领导的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张太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的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当我读到广州起义前他在上海与妻子孩子短暂相聚而又匆匆离别的这一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与妻书》中的一段话:“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九十多年前张太雷义无反顾迈出家门时,大概心情也是这样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革命自有后来人,有对家人浓浓的爱,更有对革命的万丈豪情,这就我心中真正的大丈夫,大英雄!
《小龙虾的战事》
在我家里,有一个红色的大水桶,里面曾经住着五只威武的小龙虾。 这五只小龙虾是我用几块肉从一条长满水草的小溪流中钓上来的。 小龙虾们爱挥着钳子闲逛,它们个个都是举重高手。 然而,它们之间却经常发生一些寻常的小摩擦。
在这些小摩擦发生的几天后,第一场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战争无声无息地来临了。
是那只名叫“大钳子”的小龙虾为了一块肉挑起的战争。大钳子偷偷地拿走了名叫“灰背”、“大头娃娃”、“长腿”三只龙虾正享用的一块肉。三只小龙虾气急败坏,立刻组团向大钳子打来,大钳子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拉来了在一边闲逛的长须,和它分了工,让长须对付气势汹汹的灰背和大头娃娃,大头娃娃看到这阵势却转身就跑。而大钳子自己则对付耀武扬威的长腿。一开始我以为是针尖对麦芒,不相上下,可悲剧马上发生了。长腿一下子落入了下风,不幸被大钳子夹死了。长须和灰背不相上下,打得难解难分, 大头娃娃却躲在一边,渔翁得利。 第一场战争算是结束了。
第二次战争,又在一番激烈的打斗过后,长须和灰背壮烈牺牲,大头娃娃和大钳子存活了下来。
最后一次战争,跟楚汉之争有点相似,大头娃娃是“刘邦”,大钳子是“项羽”。大头娃娃不愧是头大脑子也大的小龙虾,脑洞大开,居然学会了我的一招“回首掏”,这招用在它身上就变成了“回首夹”了,最后果然是大头娃娃活了下来, 成为红色水桶唯一的主人.
这次战斗真是让我看得胆战心惊啊!
《描写战斗场面的段落》
1、战事已经结束。秋天的暮色中,红色衣甲的步兵骑兵已经退到主战场之外的南部山头,大纛旗上的“晋”字尚依稀可见。主战场北面的山头上黑蒙蒙一片,黑色旗甲的兵团整肃的排列在“风”字大纛旗下严阵以待,愤怒的望着南面山头的晋军,随时准备再次冲杀。南面山头的晋军,也重新聚集成步骑两阵,同样愤怒的望着北面山头的紫风军,同样准备随时冲杀。
2、台湾海岸线很长,可以登陆的地点很多,郑成功选择鹿耳门登陆台湾,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鹿耳门位于赤嵌城、台湾城附近,一入鹿耳门,就可以控制赤嵌城及其港口,断敌出海之路。但鹿耳门形势非常险峻,由鹿耳门外海进港只有两条航路:一条是一鲲身和北线尾岛中间的南航道。这条航道,口宽水深,但有敌舰防守,荷兰人在台湾城上又置重炮控制了航道,要想通过,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另一条是北线尾岛北部的鹿耳门航道,即北航道。这条航道,阔仅里许,迂回曲折,水中沙石淤浅,是荷兰殖民者疏于防范的一条航道。通过此航道,可在赤嵌楼北部的禾寮港登陆。郑成功决定从北航道突入,他所以作出这样抉择,一是了解荷军在此并未设防,二是有何廷斌等熟悉航路的人作向导,并掌握了该处的潮汛情况。
3、第二天,努尔哈赤又组织了优势兵力,命令将士们个个身披铠甲,头顶盾牌,向明军再一次发起强大攻势。双方激战了一整天,后金军用尽了各种攻城办法,明军也竭尽全力来防守。后金军的箭矢像飞蝗般地越过城墙,大队人马随着跟了上来。明军将领们急不可待,都希望袁崇焕赶快下令发炮还击。袁崇焕却很沉着,向大家轻轻摇了摇手。后金军继续向前移动。袁崇焕在女墙上注视着,等敌军蜂拥到比较近的地方,他才大声命令:“开炮!”刹时间炮声震天,只见大批后金军又纷纷倒了下去。侥幸没有被打中的,慌忙回身逃命,你冲我撞,互相践踏,队伍大乱。努尔哈赤也在激战中受了重伤。
4、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朱元璋一直亲自指挥将士,坚持战斗,虽然身边的卫士都战死了,仍然不肯后退一步。又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朱军控制了湖口,陈友谅军一败再败,并且粮食已经吃光,实在打不下去了。陈友谅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从湖口突围,不料在突围的时候被飞箭射死。张定边用船装上陈友谅的尸首,和太子陈理一起,连夜逃回武昌。第二天,陈友谅的副丞相陈荣等收集全部残余水军50000多人,向朱元璋投降。鄱阳湖之战,以朱胜陈败告终。
5、陈友谅果然亲自率领水军顺流东下,先到大胜港,打算从这里登陆。可是这里的港口很窄,大船开不进去,而且发现朱军早有准备,就急忙掉转船头,直接驶往江东桥。到了近前,一看是大石桥,不是木桥,陈友谅不禁大吃一惊;接着按照约定信号,连喊“老康!”又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受了康茂才的骗,赶紧指挥部队撤退。
《从西安到古路坝“长征”纪行》
1937年底,山西战事南移。进人1938年,黄河河防逐渐吃紧,在漳关及其以东数处隔黄河炮战,陇海铁路火车开行常出险情,临时大学决定南迁。高中部和大学家属等合编为第四大队。三月的一天晚上上火车,第二天上午到宝鸡。为各大队行军拉开距离,这个混合大队在宝鸡火车站等到天色将晚才出发,行军十二余里到大湾铺住宿,在大湾住了两个晚上,则各大队的行军距离就拉开了。在川陕路上,北段自宝鸡到汉中称穷八站,沿途皆大山,地惰民贫,供给困难,一二千人路过就很难以为继了。汉中往南到广元为中八站,广元到成都称富八站,就好多了,学校为应付这里的穷,用大麻袋装大量锅盔用汽车拉上,并带有部分炊具和烧开水用具伴行,中途发给学生锅盔充饥,晚上住宿再架锅烧水做点汤菜。所谓锅盔是用粗面干烙成的大厚饼,厚约一寸多,直径约一尺半,放点盐不分层,干吃有清香味,水分低,冷贮可维持较长时间,在路上几个人发一个大锅盔充饥很是方便。据说陕西乾县所做锅盔厚夫清脆,颇为有名,对乾县人常起外号为“锅盔”。我们第四混合大队出宝鸡第一站是大湾铺,经黄牛铺、草凉释、凤县、双石铺、南星、庙台子、留坝、马道等九处住宿,路程255公里,历时13天到达褒城。(编者按:魏铭让老校友记忆从西安动身日期为3月12日或16日,老校友王鑫记忆动身是3月16日晚。赵慈庚老师记忆是3月19日,4月2日到达褒城。)
当时出宝鸡南行数里即益门铺,再南即大湾铺,大湾铺距宝鸡十二余里,出大湾铺即出了“八百里秦川”,南人山区,上到山顶即大散关,我们这些平原长大的人对山区还很陌生,感到稀罕,不少地方山很陡沟很窄,住房有的是草顶有的是起脊盖瓦,在大湾铺沟底小溪溪水不过数尺宽,水清流急,时在三月天气还凉,早晨起来天气清新环境宁静,溪水潺潺,顿觉好似进了桃园。小溪中心有一面积约二三平米的块石,平整可卧,沿垫脚小块石过去和吴光荣二人仰卧在此块石上,仰望青天飞鸟,静听风声人语和有节奏的水流声,好不自在,不知不觉中人睡,一觉醒来时已近中午。山上冰雪融化下泻,顿时小溪水面加宽,哗哗作响,醒后水面已深及膝,感到非立即上岸不可,而水流特急,冰凉刺骨,又有小石块随水而下冲腿,便在水中站立不稳。吴光荣个子高且身体壮,他三步两步即跳了过去,而我却为难了,在水中冻得腿抽筋,立不稳,迈不开步,在水中约十分钟才挨了过去,这是多么难过的十分钟呀。后来郝圣符老师对我说,北平的孩子不知山中情况,可得小心呀!
在大湾铺宿二夜后出发过大散关,经宿黄牛铺、草凉释、凤县……至褒城,行程250公里,这个大概是诸葛孔明六出岐山时的一条路线。汉高祖时萧何追韩信也在这一带,所以一路上古迹很多,有时也看到古栈道遗迹。大散关名气大,文人骚士描绘起来好似了不起的雄壮险要。上路开始时,大家一方面感到日寇人侵被迫南下,离乡背井,义愤填膺,越走离家乡越远,悲愤交集,感叹国力兵力不济,指挥不力,将帅无能。一方面看到老乡们都很贫困,相距甚远的一二户人家,感到很是凄凉,触景生情,心中更不舒畅。初行军时,几个人领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大路歌》、《工农兵学商游击队歌》……开始时队伍整齐,唱得很有劲,稍后则精疲力尽,成了散兵游勇,三五一群一伙,唱不起来了,过大散关前后是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以后就不行了。头到凤县已连续三天行军,有的同学腿痛迈不开步,有得脚起泡,脚掌一着地即痛疼难忍,虽然学会了如何挑开泡放走水止痛,而仍影响行进。这时路上的歌声就更奇怪了,曾有一段路程大家一直在唱“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唱完反复,反复了不知多少次,已有气无力,而最后一句唱完,又有某个同学续唱一起头就又接着唱下去,大概这一唱就是半个多小时,行程下去十来里。这些抗战救亡歌曲鼓舞着团结着几百人的队伍南进。约四百人的混合大队,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家属太太因故乘坐肩舆外,老少男女大都是步行。这在平时是难以想像的,这次壮举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黄牛铺、草凉释等处的特点是贫清荒芜,虽是一个小村,好像没有人烟似的,几处断壁颓垣,找几根谷草都困难。在路上有时叫我们睡到骡马棚里,到处是牲口粪便,臭躁难于人内。到凤县住在一个清真寺内。清洁卫生,礼堂窗子高大明亮,地铺地板、干燥干净,各处都很清爽。
在凤县即现在的凤州住一天两夜,稍事休整,再前往即到双石铺,即现在的风县。双石铺是西北的一个交通重点,东北到宝鸡、西北到天水、东南到汉中都有公路可通,嘉陵江上游自此流过。这里有一块小小平地,是所经过的一个较大的镇子。有人说诸葛孔明出岐山时,马诬失街亭就在这里,收姜维也是从这里往西北去的天水。傍晚队伍到达双石铺,宿镇外,所以没到镇子里去看看。我在的小队共十一人,深感在路上住宿不便,不记得哪位将高中部带的两个帐篷要了来,于是我们就在嘉陵江边,进镇的山口处支起来露宿,郝圣符、赵慈庚等几位老师担心我们在外露宿不安全,就来同我们一同露宿。睡觉前出帐篷活动,此时天朗气清,空气新鲜,流水潺潺,郝老师一时兴起,背诵一首英文小诗教我们,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楚。
第二天到南星,再一日到庙台子,即张良庙。张良庙是这一路上的一个风景点,庙在南行公路的右侧,庙前和四周山势险峻,竹海松林,小桥流水,好似世外桃源。庙内殿堂很多,道士住所也不少,院内一大水池,不少鹅鸭游弋其内,有高塔亭榭,白云插飞竹松间,登到塔上,迎风远眺,好似翱游太空,我们这一群小伙子,不知谁文兴大发,凑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但很不像样,经大家拼凑刀斧修改成为“想当年,八魔二怪一妖精共三仙同来游此”。并决定由一人把这上联刻在一根大竹竿上,意思是待日后哪个人再来到此地时,好对下联,写完后大家都踌躇满志‘这副上联的意思是我们这一小队十一男三女共十四人曾来游此。
在张良庙住三天休整,好再连续三天日行九十余里闯过马道这个险站。这三天内我们到处玩了个够。据说黄石公授张良天书即在庙前不远小溪上的小桥处,我们去了两次,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庙内道士确实不少,可大都坐在那里不走动,面黄肌瘦,可是大老道欺压小老道的事却见过几次。一到晚上更是我们参观的时光,张良庙附近有铁矿,道士收矿炼铁铸锅营利,就在庙门内侧设化铁高炉,晚上虽无灯火,可高炉明火和铁水映红通明,站在一旁观看颇有意思。
离张良庙到留坝县,公路自留坝西门外经过,进西门一路上坡,大概县城就是这一条街,也见不到多少住户。有人说这里是张良的封地,也有人说空城计就是在这里的事、
再行九十多里到马道。马道右手依山,左手是褒河,乱石滩相当宽。据说马道是诸葛孔明制造木牛流马起运粮车的地方。到马道校方即通知我们小队不要去宿营,可是我们这几个不本分的小伙子还是偷偷地去河边支了帐篷。满以为可以舒舒服服熟睡,明早好登程,谁知人夜江风很急,呼啸之声叫人心惊,还有好似山上有狼啤之声,更使人胆战,因而过分紧张难以人睡,好不容易才挨到天明,第二天的九十多里地走着可吃力了。
出石门即到褒城县河东店,渡褒河进县城。石门是劈山二三十米而成一狭道,两壁陡立,公路穿过,右手即褒河险滩“滚雪”。“滚雪”二字是在河西岸峭壁近水面处,字有斗大,据说是曹操行军至此,见此险滩生情,令人用绳索将他系下,头朝下近水面写的这两个字。我不懂书法,而貌似懂行的人都赞不绝口。到褒城后大队住县小学,当晚我们还是在河边搭起帐篷宿营。校方传下话来,校址待定,要在褒城住一段时间。褒城是出山后紧靠山边的第一个县城,地方仍很贫清,县城规模情况和留坝差不多。我们进城经过的东门,也只能穿过普通牛车,城内街道大都是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更确切地说是一阶一级的石阶路,几乎没有平直的地方。据说殷封王宠的褒似就是出自这个褒城,照此猜想褒城的女子大概都比较标致,我们几个人在城里城外到处溜达观瞧,却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称得上漂亮的女孩子。有的同学开玩笑地说,大概褒姐太漂亮了,空前绝后,褒城的漂亮女子巳经绝后了。一天,我们几个学生不顾老师的劝阻即下河洗澡游泳了,在褒城虽属长江流域气候,而其时还是水冷刺骨,在水里泡泡就得上岸,在沙滩上再晒晒太阳。几天时间即晒得皮肤油黑,脸上开裂不少口子。在褒城住了二十多天,一日早晨忽降大雨,河水暴涨,帐篷险些被淹,随即慌忙抱起行李跑回小学,这时小学内已无我们几个的容身之所了。
在褒城期间,曾两次去汉中观光。汉中即南郑,自古即陕南重镇,这一带刘邦和诸葛孔明留下的古迹不少,如月下萧何追韩信、霸王城、拜将台、张良的一个隐居所、定军山、诸葛坟……等都在汉中附近各县。
西安临时大学这时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据说校方原意是整队伍径直去四川建校,而教育部却坚持让留在西北,而定名为西北联合大学,校址定的校本部设在城固县、文理法商师范学院在城固县、医学院在南郊十八里铺、工学院在城固县古路坝,高中部也设在古路坝。校址确定后即启程前去,经汉中日行九十余里到达。这时已春暖花香,路上很多刺蔓生小圆叶开小黄花特香的称为七里香的花,这种花好似以前未曾见到过。在路上也见到苦力人抽大烟的情景,抬滑杆的苦力到卖烟处交钱,站在墙外,墙上开一小窗,由里边递出烟枪站着抽上两口就过了大瘾。这时已经禁烟,但在这稍偏远的地方,抽鸦片还是盛行的。
古路坝是意大利传教士横征暴敛集资兴建二座大教堂的所在地,进行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西工大院和跨院能容下西工九个系近千名学生,附中院能容下高中部三个年级五个班学生上课,二楼即做为宿舍。在南边坡地又建一批简易宿舍,就把上课试验室、办公住宿等用房全解决了,这是多么大规模的一个在偏僻山区的教堂呀!帝国主义势力当年真是无孔不人,遍及各地。如在古路坝已将当地居民都收为虔诚的教徒,土地都是教堂的,生活治病都依赖于教堂,不到其地很难想像,帝国主义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势力,有这样大的政治基础,他们的传教实是为其政治服务的。
刚到古路坝在山区落户,感到一切都新鲜,僻静清新,空气宜人,树多风景不差。曾几次集体去盐井坝(附近一个集镇)旅游赶场。该处有一条小河,湾处还可下水游一游。到古路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到古路坝不多几天,绝大部分的人腿上出红点,大如黄豆,发痒,在当时无医无药的情况下,大家心情都很不平静。有一位同学在田头用野生艾叶擦红点,就很快消掉。回校一传开,大家群起采艾医治,学校煮艾水供大家洗擦。该处遍地长着艾篙,取之不尽,就这样除了这一病症。遇到的第二个间题是怕生疥疮。当地有句话“神仙逃不开汉中疥”,当地人很少不生疥疮的。我虽然刚到时未生疥疮,可是后来人了西工生了一次,疥虫在身上爬串,是用硫磺生石灰煮水澄清擦洗治好的。
到古路坝方永蒸校长即到任。复课不久,同学们经过串联,再以战区流亡学生会名义向学校提出申请发放贷金,即在离开西安时向学校提出的问题,当时校方说到南方再定,这时又旧事重提了。学校尽敷衍的能事,方永蒸最后说出万“学校不是已经给你们饭吃了吗,还不去好好读书,还提什么?”按开始“行军”后吃饭即不再收学生的饭费,到古坝后也没再叫交饭费,故方说出此话,而各战时中学发放的贷金每月八元,吃饭的伙食费六元,还可有二元左右的零用钱。所谓贷金是政府借贷给战区学生的,到毕业时将贷金总额写在毕业证书的背面“在校期间共借贷金x x x元”,并规定毕业后在一定的期间内归还学校,由所在工作单位扣还。其实这只是个规定,根本不存在还的问题。以我为例子来说,我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共借贷金千元左右,而货币贬值,当我到工作单位时的实习津贴,即每月在千元以上,即给六年的贷金不过勉强够一个月的伙食费。学校当时所以不愿发放贷金,据说可能是想仍旧维持附中的特殊地位,不与诸多战时中学为伍,教职员工争取长期支取正常的薪水。这情况学生们当然不答应,战区学生大多数已断绝经济来源,哪还有钱交纳伙食费。交涉是由代表于某个星期六到城固找校方等进行的,没谈成代表们回古路坝,找各班更多的一些代表人物到养老院去开会商量如何对待。去城固的代表大概有冈天民、吕德润、李士清等人,回来在养老院开会的就有十多人了。当时主导的意见是继续向学校交涉。决定第二天星期一早餐时发动,估计不会很痛快地就答应,即考虑如矛盾激化,要为数十名同学准备饭,筹到一些钱,由几个人在古路坝街上找三个地方借锅灶买柴煮饭。代表们星期天晚上开会后回宿舍向战区同学们做了传达,大家都很响应。星期一早饭同学们刚盛上稀饭,李士清即站出来向大家汇报到城固交涉贷金的情况,把校方的话说给了大家,冈天民出来又慷慨致词,大致是说贷金是政府给的,这样的给饭吃,我们不吃,同学们应和,摔掉饭碗即去店子上煮饭开饭。早餐后大家都回到教堂,等老师很久未来上课,学生们即高声嚷先生们罢教,这时老师们才慌慌忙忙来上课,于是传为学生罢饭老师罢教。下午方永蒸和三位主任都去了城固,大概是去向大学校长李蒸等人请示研究解决办法。隔日原去城固的代表再去城固,在近城固路上遇上校方等向古路坝回走,即折回古路坝。郝圣符老师讲问题已解决,是个“我们过得去,你们也过得去的解决办法”,大家一定会满意的。到古路坝第二天校方即宜布准许学生的请求,按每月八元发放贷金,而对冈天民、吕德润各记大过一次,对李士清等六人各记过一次并出了布告,记过的说法是言词过激等。这事是过去了,而再到城固时,见了熟人,他们还是什么罢饭罢教引为笑谈。
申请贷金罢饭罢教的事过去了,但影响未能立即消失。李士清已近高三毕业,走人考人西北工学院土木系,其他五个记过的人还没什么,而二位记大过的人则难于在学校继续读书了,这二人能力都很强,考虑处理间题也较仔细周到,毅然离校,吕德润去重庆考人重庆大学,冈天民人了成都军校。
1938年暑假施行集中军训,由汉中军校主办。高中二年级营设在汉中师范,高中一年级营设在汉中中学,初定集中军容有内业和外业,内业包括军事知识、通讯、政治……等课程;外业为出操、军事学习和打靶等。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打野外。在集中军训时正是地里的萝卜已经长得很大,往往在前进中,一到萝卜地,常有停止前进卧倒的口令下达,即可趁机大餐一顿萝卜。有一次两军对垒演习,发蜡头实弹,更有趣味。两方前哨凌晨来到同一坟头而未互相发现,当一方抬头时,对方扣了板机,幸亏这一方猛地低下了头,蜡头在钢盔上开了花。收军时中队长大发雷霆,从此不再发实弹。当时大家对内业很不感兴趣,更感枯燥的是通讯课,既无教材又无通讯设备,也不在黑板上画画图,偶尔拿来一部电话机高高放在讲台上,从没叫学员去前边看过。一位五十大几的老教官,戴着老花眼镜,照本宜科,空口讲如何使用如何修理,等于在表演催眠术,课堂上人睡的是绝大部分。在汉中集训期间正遇上汉口失守,政治教官分析此后动向可能有三,即讲和、周旋、继续抗战等,他更强调了讲和,使青年学生心情抑郁,长时间打不起精神来。
升人高中三年级时,学校又有大的变动。西北联合大学解体,分出工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余下文理法商等院系为西北大学,高中部改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并开始招收初中学生,那一年即招收初二和初一两个年级。升人高中三年级后,开始考虑考大学的问题,自己知道在北平师大附中毕业班往往将各大学上一年度人学试题做详解复印卖钱,同时也做了练习,等于模拟升学考试。于是发起全班进行此项工作。大致用了半年时间搞完,交给郝圣符老师拿去联系出版,郝老师也很愿意协助这项工作,但后来未见成书,而到毕业时郝老师却给了一些钱,全班美美地去饭馆来了一次告别欢宴。
在西北师院附中学习一年多时间,我确实经历了很多我以前未曾遇到也无从想过的事情和问题,经受了锻炼,长了身体,增进了知识,为升学、做人打下了坚实基础。母校的办学成绩确实是很突出的,在大学中附中同学大都是品学兼优,进人社会也都为祖国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这段时间内开始独立生活脱离家庭,老师就是家长,同学就是兄弟姐妹,在一个大家庭中成长壮大,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记述的。在一个大家庭中难免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有时也难免出现很不愉快的小事情,回想起来也很有意思,有的也未免很是可笑。告别母校已有五十余载,母校“正正堂堂”之风指导着前进方向,“勤、慎、诚、勇”指导勉励我度过大部分的岁岁月月,感谢母校,祝贺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