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魂断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3:08:24
《清明节,怀念我的母亲》
又是清明节,魂断回家的路。
母亲逝去已有十年,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在母亲坟前追忆她容颜之慈,追寻她思想之教,追思她养育之爱。
十年来,我们的生活与国家一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母亲生前所希望的,要是母亲在就好了,大姐也经常这样说。
也许大姐是最懂母亲的,大姐与母亲同甘共苦,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为减轻母亲持家的压力,大姐结婚晚些,至少那个年代二十几岁算是晚婚了,大姐结婚在邻近县城,生活好些,时常接济我们,母亲开心时总去大姐家住几天。记得小时候,为了省路费,我们和母亲背一些农村仅可能拿得出手的香肠、腊肉、几只鸡和几十个鸡鸭蛋,外加一些新米,走上半天,虽然辛苦,也是那些年少有的开心和期待的事了。为了进城,几姊妹还得拼命卖力干活才有机会!
母亲初中毕业,那个年代实属难能可贵,除了大姐,母亲几乎逼我们几姊妹一直读书,二姐高中毕业,哥觉得读书是件很痛苦的事,初中毕业回家劳作,也外出打工,我好歹读到中专,也让母亲欣慰好一阵子。母亲白天劳动,晚上监护我们学习,母亲坐在桌边看着书让我们默写、背颂。我记得的好多诗词都是母亲教育的结果,小时候瞌睡多,但又不得不从,在教育上母亲是特别严厉的。
对于父亲,由于是木匠,常年不在家,母亲生活再怎么辛苦,都没有更多的抱怨,唯一不满意的事就是父亲对我们几姊妹读书不太管教,但父亲并不反对我们读书,只是他不及母亲一样对我们时刻教育着,因为这个,父亲母亲没有少呕气,结果往往是父亲仍然继续出门做工,母亲照旧把家里的重担挑在肩上,还有对我们的教育。
对于二姐,母亲是抱很大希望的,一直读到高中,还补习两年,除了假期回家洗洗衣服、做做饭外,几乎没干什么活。我们常不服气,凭什么我们在家和母亲一起劳动呢!前些年农村劳动太多,庄稼要赶季节,猪、牛、鸡鸭要侍候,庄稼做到晚、做得不好,猪、牛不肥都是丢人的事!我们牢骚满腹时,母亲常常说,你们只要读得(学习成绩好)也一样,初中、高中、大学尽你们读。然而,我们都让母亲失望。母亲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有很多想法,她宁可承受生活的压力也不流露一丁点怨言,她是怕我们影响我们进步啊!经历了艰辛,生活自然从容。现在的孩子,条件好了,啃老不说,起码的人生信条和为人准则都丢了,实在是不应该的。
二姐自由恋爱,当时母亲很反对,也没少闹不愉快,不过后来也没坚持,她总唠叨着,抚育子女成长和教育是父母责任,未来生活还得靠我们自己,父母毕竟早晚会离开我们。母亲总这样教导我们,可惜那个时候我们都不太明白,但这些观念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在我们心里,影响着我们行为,最近看了胡适忆母亲的文章,母亲这些朴实的语言和生活的道理,都有相同的爱,这是母亲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哥,母亲仍然满腔热忱,没少下功夫,大姐也一同管教,望子成龙心切莫如此了,记得那时除了背颂课文,还得默写生字,若不行罚跪半小时加抄写十遍也是勉强放过,第二天还得过。为了默写过关,哥想了鬼点子,先把当天要默写的力透纸背地印在空白格里,晚上装模作样的思考默写,就这样蒙骗母亲过关。现在看来,这样的聪明宁可不要,都不要负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啊!哥与母亲劳动的时间是最长的一个,结婚后也一起生活,养成了不怕吃苦的习惯。
对于我,母亲更是倾其所爱的,读小学时千方百计让我吃好一点。自我有记忆来,我一直吃白色的米饭。特别是在杂交稻没推广时,每年总有青黄不接的一两个月,必须得把金黄色的玉米面掺和着吃,偶尔还加紫色的红薯,但我都没有吃过。至于味道,我也是在毕业去黔西南晴隆县实习时才着实体验了一把,两个月时间后回来,母亲仔细端详我的脸说:我儿从来没有这样又黑又瘦,造孽啊!关于吃,读了季羡林大师《赋得永久的悔》,才知道母亲是这样的挚爱。读初中时,母亲又设法让我穿好一点,她自己从不添新衣,穿烂了反复补,厚的地方小针都难得穿过去。那时稍懂事一些,我就主动替母亲分担一下,假期里,也去山里摘金银花、刨天冬换些钱来买日用品,母亲这时候脸上也舒展上难得的笑容来。当劳动成为一种习惯时,生活的艰辛也就不那么望而生畏了!参加工作后,母亲又希望我顺利一些,工作后几乎少有时间陪母亲,节假日回家,母亲把我视作宾客,生怕我吃不好,睡不香,坐下来便是唠叨,她不希望我衣锦还乡,只求我过得踏实。每每这个时候,生活中的艰辛、工作上的苦闷、心情上的迷惘都会烟消云散,母亲给予我的就是学会在困境中坚守,在顺境中坦然,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可以让我宁静致远,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2013年4月4日,清明节,怀念我的母亲!